劉猛
(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山東 臨沂 276000)
近年,隨著生態化畜牧業發展方式的積極轉變,牛羊養殖數量逐漸攀升,規模化水準日益提高。但是各類牛羊養殖場疫病的持續滋生和蔓延,不僅降低農戶的發展效益,同時不利于整個養殖行業的持續穩定進步。要求有關單位針對以往牛羊養殖場發生過的疫病進行細致的研究,一方面對養殖戶進行疫病防控的科普和引導,使他們能積極地尋求幫助,并落實好疫病防控工作;另一方面要求相關的科研機構發布一系列高端的疫病防控技術和措施,做好動物疾病檢疫檢驗,嚴格落實疾病的控制,提高規?;Q蝠B殖場的養殖效率。
在一些規?;呐Q蝠B殖場中,常見的動物疫病包括小反芻獸疫病、布魯氏菌病、結核病及口蹄疫等。而且每種疫病的表現形式不同,以口蹄疫為例,大多出現在牛羊的口腔、乳房或蹄子處,在感染這類疾病后,牛羊的蹄經常出現脫殼甚至掉落的情況,輕則伴有紅腫的癥狀,發病部位出現較為嚴重的潰爛或水泡,口蹄疫一般出現在歲齡較小的牛羊身上。結核病發病初期,牛羊并不會有較為明顯的癥狀。伴有皮毛掉落或皮毛光澤度不高的問題,后期可能食欲極大減退。布魯氏菌病一般的感染對象以母羊或母牛為主,導致其出現流產甚至不育的情況。小反芻獸疫病在發病初期,牛羊伴有高熱的情況,后期出現肺炎和水樣腹瀉,該種病癥的死亡率相對較高[1]。
山東省沂臨市蘭山區近年已經開展一系列生態健康養殖示范創建活動,無論是規模化養殖場的選址、功能區設置還是配套設施的布局,都獲得積極的成效。但是依然有部分養殖戶、養殖機構的疫病防控意識淡薄,經常是牛羊發生輕微癥狀,甚至嚴重癥狀后才選擇就醫,并沒有從疫情防控和預防的視角防患于未然。
一些基層的、大型的動物疫病防控機構更看重重大的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如生豬或生態豬疫情防控等。對牛羊綜合疾病的防治,無論是技術研究,還是資金的投入,都存在不足的問題。尤其是在牛羊病診斷階段,部分地區試劑稀缺,而且病樣不充分,很難為當地牛羊疫病的防控工作帶來突破性的指導和管控。
隨著規?;B牛養羊經濟效益的不斷發展,除原有的養殖戶或養殖機構繼續從事養殖工作外,一些外行人或組織也開始盲目地投資建設規模化的牛羊養殖場。但是由于這些養殖人員不具備完善的牛羊場疫情防控技術和知識,再加上缺乏風險管控意識,只會在疫病發生后,才向當地的獸醫站求助,防疫工作的落實不精準也不到位。部分地區村鎮的獸醫站、動物防疫機構中基層工作人員知識體系不嚴謹、老齡化嚴重,新的疫情管控技術和防控理念很難落實到這些地區,影響規模化牛羊養殖場疫病防控的效率。
規?;Q蝠B殖場疫病的防控,最重要的是妥善選擇養殖地址,并做好內部養殖場的規劃和管理工作,防止病菌源的侵入,保障養殖程序的安全。在實踐中,要求養殖機構或養殖戶能合理的選址,以水電條件便捷、背風向陽的寬闊區域為主,而且地勢盡量要高且干燥。同時,養殖場還必須遠離人口聚集區、屠宰廠或高度污染區等,與附近的交通區位距離要適中。此外,在進行場內規劃和管理的時候,需要依照實際的牛羊養殖規模,規劃好隔離區、養殖區和生活區等,使各個區域能在保持空間寬敞的情況下,保留消毒渠道,為疫病的防控和環境的整潔創造更積極的條件[2]。
規?;呐Q蝠B殖場牛羊的養殖密度相對較大,數量也更加集中,如果沒有做好消毒和衛生管理等工作,很可能滋生大量的病原菌,導致病毒迅速蔓延。要求養殖戶能完善規模化養殖場內部的環境衛生管理工作,定期進行消毒和清潔。在進行飼料管理時,確保水槽食槽的清潔干凈,防止出現食物水質變沒發酵的問題。在進行存料管理時,也要完善通風系統的建設,防止存料在存儲中,由于環境條件的改變,出現霉變的情況。在落實消毒制度時,要求養殖戶每月能對規模化養殖場進行徹底的消毒和清洗工作,無論是出入的人員還是車輛,都需進行謹慎的消毒管理,防止出現攜帶病毒的情況。
在落實牛羊規模化養殖時,寄生蟲病還是常見的養殖病害,牛羊一旦被感染,輕則出現營養不良問題,重則會誘發死亡,不僅增加養殖戶的養殖成本,同時也擾亂整個市場的秩序。通常牛羊養殖過程中常見的寄生蟲包括螨蟲、吸蟲、線蟲等。需要養殖戶能科學進行驅蟲和消殺工作,防止寄生蟲病毒的進一步蔓延。驅蟲實踐中要選擇無殘留、高效的藥物,每年春季和秋季要進行一次驅蟲工作。而針對不同齡段的牛羊,驅蟲的程序和次數也應該分門別類,如母牛在產前2~3周,及產后的3~4周需要進行分別的驅蟲,而小牛犢在斷奶前,也要進行一次驅蟲。
在規模化牛羊養殖過程中,為能預防傳染性疾病,要求養殖戶要嚴格按照接種程序,對牛羊進行定期的疫苗接種,增強其抗病體質,使傳染性疾病能在源頭得到預防和控制。首先,在疫苗選用時,需確保源頭來自正規的廠商,因為疫苗屬于特種的獸藥,需要由專門的組織機構進行運輸和保管。在疫苗接種前,還要求獸醫站人員能檢查疫苗的質量,包括是否符合接種期限、瓶蓋是否密封、瓶口是否有破損等。其次,疫苗在運輸時需要有效縮短運輸時間。保證疫苗始終處于低溫的狀態,確保疫苗接種效力達標,否則不僅增加注射成本,而且還影響牛羊的身體機能。
規?;呐Q蝠B殖場,由于養殖密度相對較大,如果個體出現患病的情況,短時間內不僅滋生大量的病菌,造成群體感染,還會出現一些交叉性傳染病例,嚴重影響養殖戶的養殖效益。要求養殖戶按照當地獸醫站、動物防疫機構的檢疫方案,對所養殖牛羊的生長發育、采食飲水及精神狀態等進行每天定時定量的檢查,一旦發現有異常情況或疫病的發生,早預防、早處理,防止出現大面積的疫情擴散和蔓延。檢疫人員也應該做好日常的記錄工作,結合牛羊的不同生長階段,認真監控,針對個體病例及時隔離,及早上報疫情,并選擇有效的診療方法。而針對一些已經傳播或大肆蔓延的傳染性疾病,則應該履行當地的無公害淘汰機制,做好消殺工作,防止疫病向周邊地區蔓延。
規?;B殖場在進行牛羊養殖中,為能及早發現疫病,需養殖戶時刻監控牛羊的體溫變化,然后判斷其健康程度。牛羊體溫38.5~39 ℃。測溫時,要求養殖戶,掌控好時間,不能在牛羊飲水時測溫,也不能在牛羊運動后或暴曬后測溫,需要在牛羊休息的時候測溫,以提高測溫結果的準確性。與白天測溫相比,牛羊在晚上測溫時,出現1 ℃的溫度變化,即晚上牛羊的體溫較低,上午、中午的體溫較高[3]。
牛羊保定的根本目的,便于開展畜禽的治療工作。針對一些齡段較小的牛羊,保定人員可用雙手圍抱的姿勢,或者以一手抓鼻環、一手抓牛角的形式,使其鎮定下來。針對已經相對成熟的牛羊,要求保定人員采用牛鼻鉗等器材,一只手牢牢握住牛鼻鉗,另一只手抓住籠頭,將牛鼻鉗固定好后,使牛放松,移動到相對安全的位置,然后再進行疾病的治療。針對一些難以控制的牛羊,保定人員可利用繩子等設備進行倒臥保定,如將繩子的一端拴在牛角的根部位置,然后另一端從其頸背后方插入,然后進行套環和引繩,使其能獲得相對良好且舒適的倒臥點,然后開展治療工作。
提高規模化牛羊養殖場疫病防控的效率,并升級相應的常用技術,不僅能提高養殖收益,也有利于推動整個畜牧養殖市場的發展。在實踐中要求養殖戶進一步落實選址,做好場地規劃,強化衛生管理,做好消毒的工作,并執行驅蟲制度,規范接種防疫程序。定期做好牛羊疫病檢疫檢驗工作、測溫工作和畜禽保定工作等,提高規?;Q蝠B殖場疫病防控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