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金茹
(江蘇省新沂市雙塘畜牧獸醫站,江蘇 徐州 221400)
規模化養殖產業得以有效的發展,在動物養殖管理中不斷應用新技術和新理念真正提升養殖效益。但規模化養殖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如果得不到妥善有效的解決,對整個生態環境構成嚴重的威脅,甚至對畜牧養殖的健康發展產生一定副作用。規模化養殖模式下,由于動物的數量相對較多,每天排放大量的廢棄物,很多養殖場內部并沒有設置完善的廢棄物處置設施,這些廢棄物不經處理,直接向周邊的生態環境中排放,造成嚴重的污染。為有效推動畜牧養殖產業向綠色生產方向轉變,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需注重做好動物養殖污染問題的有效處置工作,切實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減輕對周邊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
高密度養殖模式下,動物產生的糞便和污水的數量較多。當前很多規模化養殖場不注重養殖污染物的針對性處置,盲目的擴大養殖規模,提高經濟效益,缺乏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很多污染物不經處理,直接將糞便堆積在周邊的土壤環境中產生的污水隨著渠道排放到周邊的江河湖泊,或者通過土壤下滲進入到地下水系統中,造成嚴重的土壤和水源污染。糞便在長時間堆積過程中也會經過雨水的沖刷,各種沖刷物連同雨水進入周邊河道中,同樣造成水體富營養化,嚴重污染。規模化養殖產生的各種廢水廢棄物中攜帶有大量的有機物、病原菌和其他活性物質[1]。同時污染物中的重金屬也會在地表和地下水中頻繁的積累。
在動物養殖管理中,有些養殖戶不注重做好飼料環境質量的有效調控,空氣中存在很多的粉塵有害物濃度超標。并且很多有毒有害物質,如糞便飼料和尿液在堆積過程中會產生很多揮發性難聞的刺鼻氣味的氣體。如果在一個地區規模化養殖場建設比較集中,每天產生的有毒有害氣體會不斷地向空氣中散溢,易造成區域中的空氣質量嚴重下降[2]。并且這些有毒有害氣體也會不斷刺激動物的身體,造成呼吸道黏膜的保護性能逐漸下降,抵抗能力不足,易誘發各類呼吸系統疾病,威脅牲畜的健康,對生態環境和畜牧養殖產業的安全都會產生不利影響。
一部分的規模化養殖場在發展動物養殖產業中,盲目追求經濟效益,要在短時間內收回養殖成本,不斷從外地引進動物擴大養殖規模,并沒有充分考量引種的風險及環境的承載能力。由于養殖數量超過環境的承載能力,都不能得到有效的處理和利用。如果排放量沒有超過土壤的承載能力,一般能得到有效的凈化,但是隨著排泄量的逐漸增加,超過環境的承載能力,最終造成土壤環境不斷被侵蝕和破壞,耕作層變淺,有毒有害物質顯著增加,各種病原微生物大量積累。在動物排出的尿液和糞便中,往往會加雜有大量的獸藥添加劑,包括重金屬、抗生素,作物在抗生素和重金屬超標的土壤生長中會通過根系的吸收作用,將這些有毒有害物質吸收到體內。
在畜牧養殖產業發展中,相關主管部門和工作單位需要根據周邊地區生態環境的保護要求及環境區劃,對養殖區域、禁養區域和限養區域作出有效的劃分,對于禁養區和限養區的養殖場應該要求其在規定的時間內向養殖區域搬遷,這樣能實現對整個地區畜牧養殖產業結構的有效調整,有效規范養殖戶的養殖行為,減輕對脆弱生態環境造成的嚴重破壞。新建養殖場、改建或者擴建養殖場,都需經過當地生態環境部門的環境評測,保證養殖場選址比較恰當,不能在水源保護地帶、生態脆弱地帶或者景區建造養殖場[3]。同時養殖場在規劃建造中,還應加快配置與養殖規模相適應的無害化處理設施,并落實各項處理制度,保證規模化養殖場能妥善有效的處置各種糞便污染物。
規模化養殖產生的各種糞便和尿液是放錯位置的寶貴資源,具有可利用的價值。為減輕規模化養殖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可加強對該類資源的無害化處理和利用最大限度的開發及利用價值。地方政府部門應引導區域內的肥料生產企業開展有機肥生產,收集規模化養殖場排出的各種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后,生產出有機肥提高廢物的利用效率。在規模化養殖場的內部建設發酵時,實現對糞便尿液的針對性發酵,處理生產出來的代謝產物營養價值更高,更能被作物利用,也能進行嚴格的無害化處理,減輕的對空氣土壤水源造成的污染和破壞。
為更好地助推規模化畜禽養殖產業的健康發展,引導畜牧養殖行業逐漸由傳統高污染高消耗的模式,向綠色生態健康養殖轉變,需要養殖戶在發展畜禽養殖產業時嚴格落實國家所出臺的各項污染防治法律法規,保證在法律法規的約束下規范開展養殖。在今后畜禽養殖產業,尤其是規模化畜禽養殖產業發展過程中,不斷提高準入門檻,加強對新建、改建、擴建規模化養殖場的監督管理,保障養殖場內部的治污設施配置齊全,各項污染物的處理要按照法律法規的相關要求嚴格執行。新建改建擴建規模化養殖場確保同時驗收,保證對環境造成的威脅降低到最小程度,確保能對新建、改建、擴建養殖場的生產行為做出有效的規范。同時在行業監督工作開展中,對那些治污能力相對較差、養殖規模相對較小、養殖較為不合理的養殖企業進行清除,做好針對性的淘汰處理工作。而對于具備一定污染物處理設施的養殖場,應加強定期的檢測開展風險評估,充分掌握養殖場各項污染設施的正常運轉情況、處理現狀、產生的排泄物是否符合無害化處理標準。為進一步鼓勵養殖戶發展分無害化處理的積極性,地方政府部門需要加強政策資金的有效扶持,引導養殖戶能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的相關要求,嚴格落實分無害化處理制度,安排專業的監理隊伍,對養殖場的處理行為作出有效的管理。
畜牧養殖業的相關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是加強規模化環境污染治理的關鍵環節,部分工作人員不僅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還具備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采取有效的措施,將環境污染降低到最少程度。規模化畜牧養殖對水源、空氣、土壤造成的破壞十分嚴重,部分原因歸咎于管理工作人員水平不足,以及對環境污染的重視程度不高。當地的環境保護部門應加強養殖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積極學習相關經驗,加強環保的有效宣傳,降低規模化養殖場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水平能有效推動規模化養殖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而良好的溝通交投流能力能對養殖戶的養殖行為做出有效的約束。專業技術人員在開展環境污染防控過程中,對地區的畜禽養殖情況有所掌握和了解,靈活與他們進行有效的溝通。知識在宣傳中既要強調知識的有用性,也需強調溝通的要領。養殖管理人員還應合理的調查轄區范圍內的養殖現狀隨時抽查,時刻關注空氣、水源、土壤等各種理化性狀的改變情況。基層管理人員要切記不能浮躁,農村環境污染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相應的管理工作人員能扎根基層,不能因為工作環境而放棄工作,保持全心全意為畜牧養殖產業為養殖戶服務的意識。只有這樣才能保障畜牧養殖環境存在的各種問題得以有效解決,也才能更好地推動畜牧養殖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在為養殖戶帶來更高經濟收益的同時,降低環境污染。
2.5.1 完善畜禽養殖監管機制
嚴格畜禽養殖環境監管執法,依據環境影響評價落實相應污染治理措施,實施畜禽規模養殖場排污許可制度,落實養殖場戶履行污染防治主體責任。加大對糞污處理日常監督,強化糞污還田利用、病死畜禽尸體等廢棄物處置的監管,推動建立畜禽糞污處理、糞肥利用、病死畜禽尸體處置的臺賬制度,并作為監督執法的重要依據。加強生態環境、農業農村、畜牧獸醫等部門聯動,常態化開展聯合巡查、執法行動,依法嚴厲打擊通過暗管、滲井、滲坑或者不正常運行防治污染設施等逃避監管的方式違法排放污染物的行為。充分發揮鄉鎮、村級基層政府的監督力量,著力推進區、鄉鎮、村、組4級畜禽養殖網格化管理,通過采取隨機抽查、例行檢查等方式,監督污染物治理設施運行。落實鄉鎮屬地責任,加強對轄區畜禽養殖場、畜禽屠宰場(點)的巡查監管、整治、成效鞏固等,確保不留死角和盲點。實施畜禽規模養殖場分類管理,以規模養殖場作為重點源監管范疇,采取“一場一檔”清單化管理方式,特別針對設有固定排污口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嚴密監督其污染物排放狀況、排放去向、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情況、廢棄物綜合利用情況等。
2.5.2 建立健全臺賬管理制度
督促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落實污染防治主體責任,規模養殖場需制定年度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計劃,計劃內容應包括養殖品種、規模以及畜禽養殖廢棄物的產生、排放和綜合利用等情況,確保畜禽糞污去向可追溯。配套土地面積不足無法就地就近還田的規模養殖場,應委托第三方代為實現資源化利用,及時準確記錄有關信息。逐步推行畜禽養殖戶糞污資源和利用臺賬管理。各鄉鎮落實畜禽養殖屬地管理責任,實行畜禽養殖污染治理設施工程累計工程進度、整治污水偷排偷放行為專項行動執法情況與報送制度。依托全國養殖場直聯直報系統、楚天獸醫藥云平臺、5G、無人機等硬軟件,對主導產業進行動態監測,發現有病死畜禽,要及時向當地獸醫部門報告。健全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檔案制度和報送制度。健全畜禽死亡報告、定點收集、核實登記等制度,督促、指導病死畜禽無害化回收處理監管長效機制建設,定期監督檢查和通報無害化處理工作進展情況。整合畜牧獸醫工作信息資源,推進畜牧養殖檔案和監管工作電子化,全面推進養殖場業主生產情況直聯直報,對規模養殖場實行全覆蓋備案,并進行分類管理。
2.5.3 加快新防治技術研發與推廣
依托市級項目以及科研院校的技術支撐,以建設種養良性循環發展基地等項目為抓手,加快推動畜禽養殖業集成綠色高效技術的研發,引導、鼓勵有條件的養殖企業在畜禽遺傳資源上投入,探索有利于畜禽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共享機制。鼓勵大型養殖企業、獸藥經營企業、飼料生產企業、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等組建畜牧獸醫社會化服務團隊,為中小養殖場戶提供良種繁育、飼料營養、疫病防控、機械生產、產品儲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和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一條龍”“菜單式”實用科技服務。積極開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技術篩選和評估,針對畜禽養殖污染問題突出的區域,加強水質監測和污染物溯源分析,制定實用技術目錄,提出控制污染物排放、改善水質的具體措施,建設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實用技術示范工程。建立技術推廣與服務體系,大力推廣應用綠色養殖技術、綠色飼料,鼓勵采用環境控制和綜合減臭技術。結合實際,推行“以地定養、種養一體”循環養殖模式,積極推廣全量機械化施用,逐步改進糞肥施用方式。
規模化畜牧養殖產業發展過程中環境污染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需要發揮政府部門的職能作用,通過有效的宣傳和引導,使廣大養殖戶形成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堅持生態養殖,將種植業和養殖業有效結合,實施種養結合,促進畜牧養殖產業的健康發展。地方政府部門和畜牧養殖的相關主管部門,也需結合當前的實際發展情況制定預防和補救措施,實現農業畜牧養殖產業的有效結合,讓畜牧業成為綠色產業,減輕對周邊生態環境造成的污染。同時還應大力培養環保技術人才,政府和高校開展合作,為環保高素質工作隊伍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讓養殖戶都能得到有效的技術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