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周 瑾
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內容。陶行知先生認為:“生活教育即生活本身就是教育,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教給我們知識,脫離了生活和勞動的教育會扼殺兒童的身心發(fā)展。”我園是一所農村幼兒園,自然資源豐富,而種植活動是農戶的日常生活之一。我園在以“微農場”為載體,引發(fā)幼兒自主參與種植活動,激發(fā)幼兒探究、觀察的興趣和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微農場”活動的教育價值。
教育源于生活,生活造就了教育。環(huán)境、生活狀況、生活周圍的人、生活的時代等因素都會成為影響教育的相關因素。我園占地20畝,戶外活動場地開闊。經過多次打造,戶外活動場地成了一個集觀賞、探索、實踐于一體的“迷你農田”。場地南面種植了辣椒、蔥、蒜、韭菜、西紅柿、青菜、茄子等;東面種植油菜、水稻、小麥、黃豆、高粱、馬鈴薯和蘿卜等不同種類的植物;花園中間搭起了一個棚架,木瓜、小葫蘆、冬瓜、絲瓜上長滿了藤蔓……每個班級都有自己的“小天地”,為幼兒開展種植和探索活動或觀察植物提供了適宜條件。
教師應該幫助幼兒學會正確觀察,培養(yǎng)幼兒觀察和分析自然與社會的能力,提高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幼兒和諧發(fā)展。為了不斷推進“微農場”園本活動,我園加大投入,美化園所的每個角落。春天來了,迎春花“吹起了金黃色的小喇叭”,紅的桃花、粉的櫻花、白的梨花競相開放;初夏時節(jié),金黃的枇杷掛滿枝頭;秋天,滿園桂花飄香;冬天,蠟梅不畏嚴寒……這些都成為幼兒的課程資源。
我園每個班級都開辟了“微農場”主題墻。問卷、記錄表、活動照片、種植信息、幼兒作品等,都是主題墻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展示了幼兒的活動過程和活動成果。此外,種植角和生長角的創(chuàng)設為幼兒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支持。
生活教育的本質體現了生活和教育的辯證關系。幼兒園的種植活動不是要求幼兒獲得種植的專業(yè)知識,而是促進幼兒多方面發(fā)展。因此,幼兒園種植活動要“解放兒童的雙手”,讓幼兒親身參與種植過程,讓他們在實踐中得到鍛煉。
兒童的身心發(fā)展水平存在差異,而種植過程比較復雜,各年齡段的幼兒參與種植程度都會不同。我園成立課程研究領導小組、實際操作指導小組和課程實踐小組。
領導小組負責項目的部署、組織、實施和整體調度;實際操作指導小組由家長志愿者組成,負責種植活動的技術指導;課程實踐小組是每個班級的教師和幼兒,負責種植游戲活動的具體實施和反饋調整。
我園注重將種植活動滲透到各項活動中。例如,小班幼兒在“撿豆子”游戲中學會了用勺子挑出不同大小的豆子;中班幼兒在“挑水”游戲中學會了按規(guī)定路線提水;大班幼兒在“農運會”上親身體驗了勞動的艱辛,激發(fā)了尊敬勞動者、珍惜勞動成果的情感。
我園是一所農村幼兒園,家長有著豐富的種植經驗?!拔⑥r場”園本活動得到了家長的大力支持并提出了許多建議。我園通過主題審議、個別交流、集體研討等方式,根據季節(jié)特點和幼兒的興趣預設相關主題活動,涵蓋學習活動、觀察活動、種植活動、護理活動、采摘活動、生活活動等各種形式的活動,提升幼兒的多種能力。
在“微農場”園本活動中,我園以《幼兒園綜合教育課程》為藍本,依據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四時規(guī)律,生成若干個主題活動。例如,在小班“我愛幼兒園”主題活動中,幼兒對枇杷特別感興趣。教師緊跟幼兒步伐,開展系列探究活動:“枇杷在哪里”“探秘枇杷”“摘枇杷”“枇杷大餐”等;在中班“春天的秘密”主題活動中,教師和幼兒一起走進春天,觀察植物的變化,引發(fā)幼兒對花草、蔬菜的討論,“各種味道的蔬菜”系列活動由此產生;在大班“奇妙的種子”主題活動中,幼兒觀察、比較各種種子,進行種子粘貼、種子發(fā)芽等小試驗……這些活動源于幼兒的生活和興趣,使幼兒在親身實踐中獲得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