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文瑛
(安徽省黃山市歙縣許村鎮林業工作站,安徽 歙縣 245251)
黃精屬于被子植物門單子葉植物綱植物,在我國民間有多重俗稱,包括雞頭黃精、黃雞菜、爪子參、老虎姜等。這種植物性味甘潤、平和,具有補氣養陰、健脾潤肺、益腎固元等功效,故長久以來都被作為補益藥使用。現階段,我國栽培黃精的方式以林下種植為主。此外,多地正在探索圍繞黃精種植栽培、加工生產、銷售等,形成產業鏈發展機制的可行性方法。本文對此展開分析,現作如下報告。
黃精的外形特點是“根狀莖圓柱狀”,其結節膨大,節間表現出“一頭粗、一頭細”的狀態。其中,相對較粗的一頭中存在較短的分支。黃精直徑介于1~2cm之間,莖高最低為50cm,最高可達1m以上[1]。該植物習慣生長在陰濕的山地灌木叢或林邊叢草之中,具有較強的耐寒特性,幼苗能夠在田間生長時能夠越冬。但本植物不適合在干燥缺水的地區生長。有研究顯示,本植物種子播種后到開始發芽,最終到植株生成所需的時間較長,整體發芽率介于60%~70%之間。
黃精的性味甘潤、平和,在中醫藥典籍中被歸為脾經、肺經、腎經類藥物,常被用于治療脾胃氣虛、體倦乏力、胃陰不足、口干食少、肺虛燥咳、精血不足、腰膝酸軟、須發早白、內熱消渴等疾病。比如治療脾胃虛弱患者、身體無力的患者時,可準備黃精、黨參、淮山藥各一兩,與母雞共同燉湯,用以滋補患者,使其身體恢復。如果女性患者肺部癥狀較為嚴重且有“赤白帶”表現,可以從鮮黃精根頭處切下2兩,加入1兩冰糖,以開水燉煮后服用。除此之外,黃精在調節血糖、調節免疫功能、抗腫瘤、抑制病菌、抗炎抗病毒、延緩衰老、調節血脂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作用,具有較強的藥用價值,這為發展黃精種植及銷售產業提供了市場基礎。
采用林下種植黃精栽培技術時,首要工作是選擇條件符合要求的地塊。一般標準是:選擇林地周邊水分充足、光照強度較小或有充分蔭蔽條件的地塊。土壤的質地應保持疏松。只有如此,地塊內部才能儲存大量水分,從而滿足黃精生長所需。滿足上述條件的土塊應以壤土或是砂質壤土為主。完成地塊選擇之后,種植人員在播種前應對土地進行深翻,之后將土壤耙細、整平,完成作畦作業之后,與土地相關的準備工作便宣告完成。
黃精品種選擇標準如下:應選擇生長周期達到2~3年的母株。在挑選種子時,種植人員應圍繞種子的品相進行重點觀察。一般來說,如果種子芽頭飽滿,日后生長出的植株大概率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抵抗病蟲害、自然極端氣候侵襲的能力較強,進而使黃精產出率維持在較高水平。在完成品種選擇之后,種植人員需要進行拌種、消毒等作業,防止種子播種后被潛藏在土壤中的病蟲侵襲。除了常規選種、拌種的種植方式之外,還可以從黃精培育基地選擇已經生長出葉片的幼苗進行移栽,或是選擇根狀莖繁殖方法。
(1)種子種植栽培方法。①在每年8月之后,黃精種子會進入成熟期,此時需要馬上進行砂藏處理。具體的方法為:選擇一份種子以及三份砂土,混合均勻之后備用。種植人員可選擇長期無陽光直射的背陰區域,開挖一個深度達到30厘米的坑,將與砂土混合均勻的黃精種子放置于坑內,之后覆土。在埋藏期間,每間隔一段時間后便需向坑洞周圍灑水,確保種子始終處于濕潤的狀態(否則會導致種子飽滿程度降低)。②進入第二年2月份或3月份時,種植人員應選擇好天氣(溫度有所提升且保持穩定,不會出現溫度過高過低的情況)將種子挖出,之后將砂土全部篩除并洗凈種子。③將洗凈的種子均勻播撒到提前挖好的帶有畦面的淺溝之中,應控制行距為12~15cm。④完成種子播撒后,需在畦面淺溝之中覆蓋一層厚度達到1.5cm的泥土(需沒過種子),之后可使用木板等工具輕輕壓在土層上,達到緊實土壤的目的。撤走木板等工具之后,向土層澆水,之后在土層上蓋一層草,一直持續到出苗。⑤當種子出苗之后,將蓋草撤掉,此時仍需注意澆水。一直到黃精植株的高度達到6~9cm時,種植人員可以針對植株密度較大之處,拔出幾株長勢相對不佳的黃精苗。⑥使其他黃精苗繼續生長,1年以后可進行移栽作業。通常而言,如果黃精栽培區缺少蔭蔽條件,則可以在畦埂上種植玉米等種植高度較大的植物,從而為黃精苗提供蔭蔽。
(2)采用根狀莖繁殖的技術如下:①選擇每年的晚秋或是早春三月中下旬,將埋藏在地下的黃精根莖挖出。選擇根莖前端相對“幼嫩”的部分切下,之后繼續切割成包括3~4個節的小段。②完成切割作業之后,應放置一段時間,使傷口稍微被晾干。③上述條件達成之后,種植人員應該將行距設置為22~26cm、植株間距設置為10~16cm、種植深度設置為5cm的標準,將黃精根莖小塊均勻放置于畦內。④在黃精根莖小塊之上覆蓋一層厚度達到3~5cm的土層,之后按照與種子種植相同的方法,使用木板等工具進行稍微重壓,之后立刻澆一次水,后續每間隔3~5d澆一次水,使土壤長期處于濕潤狀態。⑤如果在晚秋時節種植黃精,特別是冬季溫度較低的地區,應該在氣溫驟降之后,在土層上蓋一層牲畜糞便或圈肥,從而保證黃精能夠在溫暖的狀態下越冬。⑥進入第二年春天,待化凍之后,種植人員需要將之前覆蓋的糞塊全部打碎,之后使用釘耙等工具將糞塊均勻耙到土壤中,在出苗之前同樣需要使土壤保持濕潤狀態。
林下種植黃精栽培的田間管理要點如下:①初期的管理要點應以中耕、除草為主。在必要的情況下,可進行“順行培土”作業。②后期的管理要點主要集中在除草方面。③如果出現蔭蔽條件不足或氣溫驟然升高等情況,應及時、足量澆水。④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施加餅肥,劑量標準應該控制在50~80kg/667m2,不能一次全部施加,而是應該分成兩次施加。后續以年為單位,每年施加的圈肥總量應達到1000~1500kg/667m2。
(1)黑斑病防治
黑斑病是黃精栽培過程中容易遇到的主要病害之一。本病病原菌是真菌中的一種“半知菌”,主要對黃精植株的葉片進行侵襲。黃精植株感染該病原菌后,在發病初期,葉片便會從葉尖處開始出現缺乏規則性的黃褐色菌斑。葉片并肩部的交接處的顏色會轉化為紫紅色。如果處理不及時,菌斑會沿著葉尖逐漸向葉片下方蔓延。如果恰好進入雨季,則菌斑的擴散速度會大幅度增加,在短時間內會導致黃精葉片整體轉化為枯黃顏色。針對黃精黑斑病的有效防治方法為:①在收獲黃精時需要進行清園處理,不能在土壤中留下任何雜物,防止病原菌滋生。②在本病發生前(進入高發期)以及發病的初期,可使用波爾多100倍液或是50%退菌特1000倍液噴灑在黃精種植區,第一次噴灑后應間隔7~10d噴灑第二次,持續35~50d。
(2)炭疽病防治
黃精炭疽病的主要危害同樣首先出現在葉片上。但黃精果實也有可能受到侵襲[2]。具體表現為:①黃精葉片的葉尖、葉緣等處會首先出現病斑。這種病斑在初期只是紅褐色的小斑點,之后區域會逐漸擴大,最終形成橢圓形或半橢圓形的黑褐色病斑。至此階段,病斑的中部會逐漸向下凹陷,最終導致葉片病斑中心區被完全穿孔。相對而言,葉片病斑邊緣區域會保持紅褐色且受相對作用影響而略微向上隆起。②在葉片病斑外圍更遠的區域會發現一層黃色的暈圈,如果環境濕度過大,那么病斑區域直到黃色暈圈區域會出現大量無分布規律的小黑點。③這種病害在每年的4月下旬開始出現,進入晚夏及初秋時會達到高峰期。如果第一年沒有及時處理,那么病害的嚴重程度會越來越大。針對本病的防治方法與黑斑病基本一致,此外還可以使用多菌靈藥物,加入適當水分稀釋后噴灑即可。
(3)根腐病防治
根腐病是一種能夠對多種植物的根系造成侵蝕的病害,由鐮刀菌屬半知菌感染引發。黃精感染該菌后,根莖初期便會出現呈現出明顯水漬狀態的褐色壞死斑。隨著病情的發展,有可能導致黃精的整個根系內部完全腐爛,只保留部分纖維狀管束。此外,黃精植株所有病害區的顏色均會整體轉化成褐色及紅褐色。如果環境濕度較大,則黃精根莖表面會產生分生孢子,以“白色霉層”為主要特點。由于本病初發區域為黃精根系,故在為植株、葉片提供養分的過程中,病原菌會在短時間內直接完成轉移,導致植株及葉片顏色同樣在短時間內從綠色轉化為黃色,最終使植株枯死。防治本病的方法為:可使用甲霜惡霉靈、多菌靈等藥物,加入數量水分稀釋后直接向土壤噴灑(完成土壤噴灑后也可以向植株及葉片噴灑),可對病原菌進行有效滅殺[3]。
進行黃精種植栽培只是第一步,若要形成產業鏈,還需重視采收、炮制加工、儲藏養護相關作業,要點如下:
(1)黃精的采收。通常情況下,黃精的采收可分為春、秋兩季進行。但建議在每年秋末冬初時節采收。原因在于:此時節的黃精根系已經發育成熟、根莖肥壯且飽滿度十足,已經達到最佳質量。
(2)炮制加工。①完成黃精的采收之后,工作人員首先需要將莖葉全部去除,之后放置于清水中將泥沙洗凈,最后將須根全部拔除。②如果黃精體積、長度較大,可使用刀具切割成2~3節,之后放置于蒸籠中,在鍋底加入清水,蒸滿12h。③發現黃精處于“最佳油潤”狀態時,應立刻將黃精取出,之后放置于光照強度充足且通風之處曬干。若要加快速度,還可以在無煙環境以微火加熱的方式烘干。④如果不采用水蒸的方法,還可以將黃精直接放置于清水中,待水煮沸并持續一段時間后,將黃精撈出并按照上述方法瀝干水分。相較而言,水蒸方法加工而成的黃精品質最佳。⑤控干水分之后,應對表面的雜質進行清除,之后再次放置于清水中洗凈。擦干表面水分后切成厚片備用。⑥選取一定劑量的黃酒和其他凈料放置于專用燉罐之內,在密閉的條件下,隔水燉煮48h,待黃精顯黑且澤潤的情況下取出并真空包裝。一般情況下,每100kg黃精所使用的黃酒劑量應控制在20kg左右。
(3)儲藏養護。在儲存過程中,如果沒有真空包裝,則極其容易發霉、受潮、招蟲。因此,必須做好儲存工作,真空包裝便是一種省時省力的方式,可嘗試。
(1)需求分析。近年來,由于野生黃精資源逐漸減少,藥用需求量增多,因此黃精成為市場的暢銷貨。目前黃精仍依靠野生供藥用,人工栽培剛剛起步,發展黃精種植有廣闊的前景。對社會大眾來說,黃精是一味神奇的延年益壽之品,也是一種藥食兩用的植物,故消費者認可度較高。市場銷售價格方面,黃精的行情也是穩定中緩慢上升的趨勢,目前市場走量速度加快,價格仍穩定。
(2)產業效益分析。黃精對地形和土壤的立地條件要求較高,一般區域不適合黃精的生長。根據黃精的生活習性,筆者在歙北地區長期走訪觀察,對當地黃精種植情況進行了深入了解,相關結果為:許村鎮前村村西力塢適合種植,該地為黃棕沙壤土,地形排水良好,土地肥沃。歙縣子清家庭農場于2018年通過租賃前村農戶承包土地5.67hm2,投入種苗170kg/667m2,投入成本7000元左右,預計4年后,產干品可達1200kg/667m2,按目前市場價格58元/kg測算,產值達7萬元/667m2。通過新型經營主體租賃農戶土地創辦黃精種植基地,一方面農戶可以獲得租賃補償,另一方面也可就近基地務工增加收入,據統計農戶每年可得租賃補助2.6萬元,務工收入30000元,人均增收2000元。從上述結果中可以看到,以黃精種植為核心,以“基地+農戶”為模式,帶動農民收入增加。按照上文所述,在黃精種植的基礎上,逐漸開發并形成黃精炮制、儲存、運輸、銷售的產業鏈,相信會進一步提高當地老百姓收入,最終實現產業化發展的目標。
黃精具有很強的藥用價值。多部典籍中清晰提到:黃精可以補精氣、治療脾胃虛弱、肺癆咳血、肺陰不足等癥狀。因此,黃精的市場需求量較大。但近年來,野生黃精數量越來越少,故通過人工種植的方式提高黃精產量,進而形成產業鏈符合市場需求。若要提高基于黃精的產業鏈發展水平,首先需要做好黃精的栽培種植工作;收獲質地優良的黃精之后,還應按照特定的方式炮制、儲藏養護,最終進入市場,完成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