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黨的二十大報告將農業強國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是首次將“農業強國”寫進黨代會報告,進一步凸顯了在全面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農業的基礎性作用。如今,我們走到了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跨越的歷史節點,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可謂恰逢其時、恰順其勢!上海需要發揮優勢、主動擔當,努力在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中干到實處、走在前列。
一是確保重要農產品保量保質保供給。農業強國首先要能夠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足夠的物質支撐,確保初級農產品供給。上海要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和“菜籃子”市長區長負責制,禁止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建設高標準農田,確保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不下降,糧食自給率穩定在15%左右。落實30萬畝規?;颂锛s束性任務,提高蔬菜特別是綠葉菜應急保供能力。綠色發展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根本出路就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大力發展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保育型農業,持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地產農產品綠色食品認證率穩步提高。“種得好”更要“賣得好”,在堅持大市場、大流通的前提下,要創新地產農產品產銷對接的方式方法,將疫情期間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常態化、長效化。同時,要建立農業生產和流通多元風險預警及應急處理機制,保障地產農產品關鍵時刻供得上、賣得好。
二是在建設全球科創中心中提高農業科技支撐能力??萍紡娛寝r業強的重要標志,是農業現代化的基礎。當今世界,科技強國無一不是農業科技強國,生命科學、信息科學、先進制造與智能控制等領域最新科技正加速向農業滲透。上海建設全球科創中心,發展現代農業具備科技、人才、資本和市場等優勢,要打造服務全國、面向全球的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和科技企業集聚地。以全球視野對標前沿農業科技、以前瞻思維實施農業科技人才戰略、以全局戰略縱深推廣農業科學技術。要在農業科技“卡脖子”關鍵環節上實現創新突破,重點開展智能化農機裝備研發及試驗應用,加快蔬果生產“機器換人”步伐,加快農業數字化轉型。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要打好種業攻堅戰,大力建設種業科技創新平臺,推進南繁科研育種基地、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加強前沿生物育種技術和種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加快優勢特色種質創新及品種選育聯合攻關。
三是鍛造一支高素質農業從業人員隊伍。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農業強國,關鍵在人,最終體現在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當前,上海農業從業隊伍整體呈現老齡化、兼業化、外來化特征,這既是短板,也是轉型發展的重大契機。要充分發揮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的主力軍作用,依靠新型經營主體和新型職業農民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要大力提升農業機械化、數字化、智能化程度,吸引一批新農民以新的生產方式投身農業。要完善農業科研院所、農業企業、農技推廣部門等多主體參與的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要提高農業從業者的收入水平,使農業生產經營者的報酬和城市的二三產業從業人員的工資水平大體持平甚至略高,讓農民過上有足夠尊嚴的體面生活,徹底讓“農民”從身份屬性變為職業屬性。
農業強則中國強。上海有條件、有基礎、有能力,也有責任在建設農業強國的征程中干到實處、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