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芳 , 李燦彬 , 朱橋艷
(廣州城建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 510900)
廣東是我國荔枝主產區之一,種植面積居全國第一,產量僅次于臺灣,適栽范圍之廣,優良品種之多,也居全國首位。廣東除粵北少數山區縣外,省內有80多個縣、市種植荔枝[1]。荔枝是中國傳統名優水果,發展尤為迅猛。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印發《廣東荔枝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把廣東荔枝打造成為品質與口碑俱佳的農業“金字招牌”為目標,提出調整優化荔枝生產結構等13項措施,打好荔枝產業牌、市場牌、科技牌和文化牌,保障廣東荔枝產業高質量發展,力爭2023年以后栽培面積穩定在410萬畝、產量約131萬t[2]。與此同時,有關荔枝的研究也在深入開展,荔枝新品種、新技術、新管理手段在廣東省廣州從化區溫泉鎮烏土村得到應用和推廣。
廣東省荔枝種植歷史悠久,最遠可追溯到北宋年間,記載先輩們是從山野中移植野果樹,后不斷對其進行改良培育。
解放后,國家大力提倡種植經濟作物,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提倡科技興農和大力發展三高農業、現代農業的政策鼓勵下,廣東省荔枝種植生產發展更上了一個新臺階[3]。20世紀八九十年代,荔枝種植達到鼎盛時期,從化溫泉鎮烏土村家家戶戶開始種植荔枝,無論是山頭溝壑、塘邊田地,還是房前屋后,都有開荒種植荔枝,種植面積從原來的每戶不足一畝發展到戶均3畝,但是荔枝種植品種單一,基本是槐枝,只有少數村民種植桂味和糯米糍。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烏土村大多數村民不斷到經濟發達的珠三角地區工作,之前種植的荔枝因無人管理變得荒廢,個別留在村里的有志青年,嘗試著通過協商把無人管理的荔枝低價承包下來統一管理,慢慢地形成了一些荔枝種植大戶,他們依靠自己的勤勞和汗水,延續著荔枝產業的發展[4]。這個階段荔枝種植還屬于早年期,荔枝樹一般要經過15~20年的生長才能達到豐產期,因此這時期的荔枝種植大戶基本上都處在投資期,做了幾年,沒有取得預期收益,慢慢都改行了,所以到了20世紀末21世紀初,廣東省荔枝種植業陷入低迷,溫泉鎮烏土村也一樣。
溫泉鎮烏土村荔枝種植業遭遇十幾年的低迷,曾經有幾年價格低至每斤0.8元以下,農戶寧愿讓荔枝在樹上曬干脫落,也不采摘去賣。那時整個烏土村的荔枝處于自然“瘋長”狀態。烏土村的荔枝林漫山遍野,路邊也是延綿十幾公里一大片,荔枝樹高達10 m。到了互聯網電商時代,烏土村村民又開始關注荔枝,原因是荔枝可以賣到省外,而且荔枝價格大幅上漲,于是就有了承包商下農村,開始和村里的荔枝種植農戶合作,荔枝生長到三成熟就由承包商一口價包下。承包商一頭聯系市場包括電商平臺,一頭聯系種植農戶,承包商反饋市場銷售結果讓村民知道優質的荔枝品種不但價格高而且好賣,于是一些荔枝種植農戶聽從承包商的建議,把原來種了20多年的槐枝樹砍掉,改種桂味、糯米糍,或者通過高枝嫁接,直接將槐枝改良成井崗紅糯、仙進奉等新的優質荔枝品種。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荔枝種植再次成為熱點。在國家的大力提倡和扶持下,廣東省荔枝種植成為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的焦點,從化作為荔枝種植重點區域,得到國家級農業專家的技術指導和幫扶,特別是廣州市某農業高校多位荔枝種植專家教授蒞臨從化區,對烏土村荔枝種植農戶進行管理技術培訓。農業專家在荔枝種植各個關鍵環節進行技術指導,建立微信交流群,荔枝種植農戶隨時可以將遇到的問題提出來,專家進行解答;農業專家在每一個關鍵環節,也會發送信息提醒農戶要做哪些工作,比如荔枝采摘過后,要及時梳枝、清園、施肥,促進第一批秋梢。這時期承包商的參與轉為銷售環節,技術工作由農業專家負責,銷售工作由承包商負責,農戶只需要負責荔枝種植和日常管理。
從化荔枝品種眾多,20世紀80年代曾進行果樹資源調查,其中,荔枝品種有三月紅、大早、黑葉、妃子笑(玉荷包)、狀元紅、桂味、糯米糍、槐枝、香荔、掛綠等26種[5]。1990年,在灌村發現新品種細核槐枝。1996年,從中山市引進中山狀元紅。1997年,從東莞引進無核槐枝。2000年,在神崗發現新品種井崗紅糯,還有近年在南平村發現雙殼槐枝。至此,從化荔枝品種增至39種。
烏土村位于從化區溫泉鎮中部,面積約1.5 km2,轄下有5個經濟社,50戶人家,總人口830多人。烏土村委會距離市區17 km,離溫泉鎮政府6 km,村委集體經濟較差,村民的收入以種植荔枝、蔬菜收入和外出務工收入為主。2020—2022年,經過對溫泉鎮烏土村荔枝種植農戶的調查,分析如下。
溫泉鎮烏土村主要荔枝種植品種為桂味和槐枝,糯米糍和井崗紅糯種植面積正在逐年增加。其中,桂味是從化名優荔枝品種之一,桂味品質風味優良,果殼裂片尖突刺手,平均單果重21 g以上,果肉白蠟色,質爽脆、味清甜,有桂花香味,質特優,殼硬,較耐貯運,小核居多,最宜鮮吃,是最具市場競爭力的品種之一,種植面積約320畝,產量約25 t,6月中下旬成熟。槐枝種植面積最大,分布最廣,單果重15.4 g~28.3 g,果皮呈暗紅色,厚而韌,龜裂片平滑或稍隆起不規則排列,果肉白蠟色,軟滑多汁、味甜,7月上旬至中旬果熟,品質風味中等。2022年槐枝種植面積約410畝,產量約32 t,占荔枝種植面積的65%。
荔枝銷售收入是烏土村村民重要經濟來源之一。經過3年的追蹤調查,村民荔枝銷售金額總體呈現逐年增加趨勢,各種荔枝品種銷售價格如表1所示。
從表1數據可以看出,2022年的荔枝銷售價格總體是比往年高的,原因是這一年的5—6月份荔枝果實生長期,從化連續降雨,5月份連續降雨15天,6月份連續降雨21天,導致荔枝減產。而2021年是荔枝大年,荔枝價格相對較低,2020年屬于荔枝小年,價格適中。從表1數據還可以得出,各種品種荔枝價格是相對穩定的,桂味、糯米糍、井崗紅糯屬于荔枝品種中的優質產品,價格一直比槐枝高3~4倍,槐枝的價格一直在低價位,產品沒有競爭力。

表1 2020—2022年各種荔枝品種銷售價格 單位:元/斤
荔枝種植成本主要包括施肥和殺蟲費用,通過對種植農戶抽樣問卷調查結果的研究分析,如表2所示,其中化肥成本平均占11.07%,農藥成本占9.42%,除去人工費、管理費,利潤率為79.51%。如果算上人工費,人工費計采摘期一個月加上平時管理工作時間共3個月,從化普通工人一個月平均工資4 000元,照這樣計算,人工費成本約占60.3%,則種植荔枝的利潤率不超過19.21%。

表2 化肥農藥成本分析
烏土村荔枝種植面積約800畝,人均種植面積約0.96畝,一畝地可以種20~30棵荔枝樹。由于年輕勞動力大多外出務工,留在村里管理荔枝樹的基本是六七十歲的老人。勞動力資源不足導致荔枝種植規模與管理規模不一[6]。通過對入戶問卷調查數據結果的研究分析,如表3所示,對荔枝樹有進行過管理的占69.77%,丟荒率為30.23%。調查還發現,不管農戶家庭勞動力有幾個人,實際參與荔枝生產管理的勞動力僅1~2人,也就是說1~2人就可以管理200~300棵荔枝,這個結論說明荔枝種植生產管理是不需要占用大量勞動力,但如今村里參與荔枝種植的勞動力資源顯然是不足的,還有超過30%的荔枝樹是無人管理的。

表3 種植管理規模與勞動力分析
烏土村荔枝種植農戶是荔枝種植業發展的親歷者,荔枝種植生產模式雖然經歷由家家戶戶種植到與農業技術專家、承包商合作的過程,但是通過實地調查發現,種植農戶日常使用的管理工具、管理手段依然很原始,仍在使用傳統生產效率低的簡單鐵器,如鋤頭、鐵鍬、鋸子,殺蟲、施肥、修剪環節也是靠人工完成。此外,農藥化肥成本高,占荔枝銷售收入的20%以上,再加上人工成本高,導致利潤低,農民收益少。
烏土村荔枝種植品種比較單一,集中在桂味、槐枝兩個品種,而且上市時間集中。桂味上市時間集中在6月中旬至7月初,之后槐枝緊跟著上市,兩個品種荔枝前后只有15天時間銷售,銷售壓力巨大。通過走訪得知,烏土村村民會在荔枝九成熟時就開始采摘售賣,提前交給商販,賣個高價。但也就2~3天時間,價格就會迅速下降,因為大量荔枝上市,商販壓價厲害,荔枝種植農戶處于弱勢,銷售渠道少。
烏土村荔枝種植規模與管理規模不同步,雖然通過調查發現荔枝生產管理不需要占用太多勞動力,但村里從事荔枝種植生產的勞動力還是很緊缺,且老齡化較嚴重。通過對入戶問卷調查數據結果的分析,整個烏土村對荔枝樹有進行過管理的占69.77%,丟荒率為30.23%,大約30%的荔枝樹是無人管理的,不產生經濟收益。通過實地調查,經過種植管理規模與勞動力分析,計算得出按傳統的生產模式種植荔枝,每個勞動力平均最優種植規模是60棵樹。
為積極響應“愛農興農鄉村振興”號召,廣州、從化附近高校紛紛下到鄉村田間獻言獻策。其中,廣州某高校聯合廣州城建職業學院與從化某農業龍頭企業開展扶農富農校企合作項目,通過分析烏土村荔枝種植農戶現狀,得出荔枝種植以散戶為主,并且通過調查研究發現荔枝種植農戶管理技術原始,效率低,荔枝產量低、品質低,從而導致銷售價格低、利潤低,未能發揮荔枝產業的價值優勢[7]。項目通過“1+1+N”合作模式,即1個荔枝種植技術專家團+1個荔枝銷售團隊+N個農戶,針對荔枝種植勞動力老齡化趨勢,宣傳并開展托管式生產,把改良荔枝品種、優化管理技術、提升荔枝品質和產量的工作交給專業荔枝種植公司技術人員負責,逐步推動荔枝產業發展,提高烏土村荔枝種植農戶收益[8]。
烏土村坐落在聞名世界的溫泉之都從化溫泉鎮中部,從化荔枝也因楊朔先生的《荔枝蜜》而聞名全國,烏土村是一個擁有美麗鄉村建設旅游資源的村莊,附近有5A級景區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4A級景區石門公園。農戶可以考慮家庭農場生產模式,改善荔枝品種,提升荔枝品質,推出“美荔定制”宣傳活動,在荔枝成熟前一個月利用微信朋友圈、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平臺廣泛宣傳,讓游客提前定制一棵屬于自己的荔枝樹,待荔枝成熟后,游客可以帶家人、朋友一起坐在荔枝樹下品嘗荔枝或荔枝蜜,同時享受國家級溫泉賓館服務,還可以欣賞大自然優美風光[9]。近年來,烏土村利用旅游資源大力提倡承包商與農戶合作,采用委托式、訂單式、分紅式生產種植模式,或農業專家與農戶合作,通過技術指導,建成鄉村振興標志性示范試驗區。
烏土村荔枝種植以散戶為主,無論是在生產管理還是在銷售方面都很難形成經濟規模效益,從化相關政府部門正在大力加快專業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的培育,引導荔枝種植土地的流轉,以租地分紅或租樹分紅等形式助力個體農戶增收的同時,推動荔枝產業集約化、規模化發展。
烏土村荔枝銷售也是農戶各自銷售,以線下銷售為主,電商銷售的主要模式則是家里的年輕人幫老人銷售,利用微信朋友圈、QQ群等社交平臺開展線上銷售,銷售數量有限。應用“1+1+N”合作模式后,廣州城建職業學院聯合華隆蔬果有限公司開展電商培訓會,大學生參與電商運營,利用電子商務技術,集中幫助烏土村荔枝種植農戶在電商平臺上銷售荔枝[10]。另外,針對烏土村荔枝種植農戶技術不足、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探索出由農業龍頭企業開展托管式服務,以果樹入股收入分成、土地流轉承包經營、果樹流轉買斷經營、技術服務產品代銷共四種新的生產模式,更有利于荔枝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