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旭亮
(阿克蘇地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新疆 阿克蘇 843000)
由于棉花采摘機械化程度不高,每年采摘花費的勞力和資金已使棉農不堪重負,導致棉花的生產方式落后、經營規模小、勞動生產率低、生產成本高、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弱、種棉農民增收困難,嚴重影響了地區棉花產業化進程[1-2]。為加快形成棉花生產、加工、紡織等全產業鏈的融合發展模式,全面提升棉花產業競爭力,加快棉花產業機械化步伐,全面提高棉產業質量,必須大力提高棉花生產環節的機械化水平,大幅度減少植棉成本,依托本地育種企業,積極探索和實施棉花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利用育種企業育、繁、推一體化的優勢,在品種上“下功夫”,選育產量高、品質優、適合機采、受農民喜歡的棉花新品種,大幅度提高霜前花的比率,緩解“用工難”問題,降低投入成本,從而帶動區域棉花產業健康有序穩定發展?;诖?,本文分析了棉花全程機械化對棉花績效成本和品質的影響,對其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3-4]。
受土地政策流轉影響,原先的小塊地逐步平整成連片高效節水灌溉土地,阿克蘇地區棉花機采面積呈現大幅度增加情況,阿克蘇地區棉花機械化采收統計如表1所示,2020年機采水平達到了84.82%。

表1 阿克蘇地區棉花機械化采收統計
阿克蘇地區采棉機保有量情況統計如表2所示,進口采棉機保有量達到174臺,占比23.58%;國產采棉機保有量達到564臺,占比76.42%,其中缽施然生產的采棉機占50%以上。

表2 阿克蘇地區采棉機保有量情況統計
根據成本分析(收購價格、加工成本、收購加工成本合計、折合皮棉成本)、水雜分析(籽棉扣水雜率、扣水雜重量、籽棉扣水扣雜重量、實際皮棉重量)和收入分析(籽棉加工成皮棉后銷售收入、棉籽銷售價格、棉籽銷售收入),得出如下結論:機采棉相對手采棉每公斤籽棉所產銷售收入高0.224元,每公斤籽棉加工后實際毛利潤低0.16元,折合皮棉每噸利潤低400元[5-7]。如表3所示。

表3 機采棉和手采棉加工成本、收入對比分析表
根據采收成本(每公斤棉花及每畝棉花采收費用核算及噴施脫葉劑成本核算)和產量收入(籽棉及皮棉銷售后收入核算),得出如下結論:機采棉相對手采棉每畝增收302.12元。如表4所示。

表4 機采棉和手采棉成本、收入對比表
采收成本為采收費用和噴施脫葉劑費用。
根據顏色級、長度級、馬克隆值、斷裂比強度得出以下加工品質對比情況,如表5所示。機采棉與手采棉比較:顏色級白棉1、2以及4級更差,3級更優;長度級32 mm更差,28 mm、29 mm更優;馬克隆級A級更差,B2、C2級更優;斷裂比強度大于30更差,27~29更優;其他數據表現接近[8-10]。

表5 棉花加工品質情況
綜上所述,文章通過對地區棉花機采情況、地區采棉機目前保有量情況、機采棉和手采棉加工成本與收入的對比、棉花加工品質情況進行分析,研究棉花全程機械化對地區棉花成本績效和品質的影響,這對于進一步鞏固提高阿克蘇地區優質商品棉的國家戰略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