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建濤 劉月興
(1.首都醫科大學醫學人文學院,北京 100069;2.首都醫科大學宣傳部,北京 100069)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事業建設需要培養與之匹配的高素質人才。這不僅是某個企業或單位的需要,更是國家人才戰略層面的部署,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需要與之發展相匹配的大批高端人才[1]。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不斷推進,首都醫科大學以校黨委牽頭,從學校教務處到各附屬或臨床醫院的教育處,結合醫學生的專業特點進行了一系列嘗試和探索,為培養社會主義醫療事業的醫學人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突飛猛進,成績斐然。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人們對醫療衛生行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個體意識也越發強烈,各種價值觀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斷影響著青年一代。青年學生思維活躍,容易沖動,易于被不良思想左右,作為醫學生同樣迫切需要系好其人生第一粒扣子。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首都醫科大學在努力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研究型醫科大學的道路上,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秉承“扶傷濟世、敬德修業”的校訓,遵循醫學教育規律,牢記社會責任[2]。積極開拓醫學生課程思政教育渠道,不斷強化醫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和踐行。
如何培養政治合格、技術過硬、品德優良的醫學人才是新時代醫學教育工作者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為了達到這一目標,社會、家庭和學校發揮著同樣重要的作用[3]。首都醫科大學作為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的中堅力量,大力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大力宣傳醫學領軍人物感人事跡,積極弘揚正能量,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發生在本行業那些充滿人性光輝和理想、勇擔使命、逆向而行的首醫人。在抗擊新冠肺炎實踐中理解生命至上,舉國同心的可貴;與戰斗在一線的醫生和護士探討如何在醫療實踐過程中尊重科學,敬畏生命,合作共贏,激發醫學生的自信心。
醫學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醫學三者結合在一起的綜合性學科[4]。醫學人文的使命,就在于為醫學和社會思維糾偏,既避免醫學陷入單一思維的境地,也避免人們對醫學的過度要求。面對患者,高新技術固然重要,人文素養也非常重要,醫學使命并不是我們自己就能完成,更是在醫生與患者的溝通中才能完成。作為未來的醫務工作者,一方面我們要努力提高醫療水平,擁有高超的技藝,精湛的手法;另一方面,我們也要保護好自己“社會的良心”,給予患者人文的關懷。去正視人世痛苦,醫患雙方在共同面對疾病的過程中,都能得到內心的真正滿足。
當前醫學生基本能夠掌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多數學生愿意學習、愿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黨積極分子和班干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情況要好于其他人群。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較強,自我意識和自主精神普遍較高。
醫學生能較好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例如,在表達愛國情感方面,大多數學生都表示關心國家大事,有強烈的國家榮譽感,對建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主義社會充滿信心。在防控疫情方面,同學們積極配合學校和社區的防控要求,積極參與學校和社區防控工作,爭做志愿者、流調員等,用實際行動詮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高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領域的研究最早開始于2005年[5]。盡管如此,醫學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特色,理論與實踐兩張皮現象仍然存在,學生積極性不太高,教師不愛講;無論學生還是專業課教師,認識高度還不夠,教育手段存在欠缺,內容單一,理論創新和突破還沒有形成壓倒性優勢[6]。部分醫學生對課程思政的做法有抵觸情緒,在學習上敷衍了事,在行動上得過且過;有的專業課教師對課程思政認識上有誤區,不注重課程的整體再設計,而是簡單留出幾分鐘講講實政新聞,或是發幾句感慨,或者直接把專業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簡單相加,以犧牲專業課的時間給學生上“政治”課等現象屢見不鮮。
在教學內容上缺乏深入挖掘和探討,在課程設計上沒有完全走出傳統教學模式,缺乏整體思考和設計、教學方法和手段陳舊,缺乏對所教授課程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統結合的方式方法,更談不上如何藝術地開展課程思政。所以,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探索課程思政新路徑勢在必行。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任務”[7]。醫學生作為新時代大學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成長成才環境、奮斗目標和理想信念關系著社會主義醫療衛生事業的基礎和發展方向,更關系著千家萬戶的生命健康。
思維決定意識,意識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8]。首都醫科大學注重培養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多渠道多層次地加強醫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新時代,處在發展的快速路上,思想的碰撞,多種價值觀的沖擊,不斷影響著每一個身處其中的個體。醫學生同樣需要有正確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價值觀作為精神支柱,培育醫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勢在必行。醫學生只有把自己的人生目標與國家的目標結合起來,與時代同頻共振,共譜華章,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首都醫科大學特別注重學生黨員引領,推動學生黨員以身作則,參與學生社團管理與學生自我服務,帶動更多同學關心時政、關注學校發展、關注國計民生,以此激發學生對學校、對社會、對國家的熱愛之情。另一方面,通過學生的自我服務和管理,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對醫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規范和疏導變得更加順暢(如在學生公寓中專設行為導向室)。綜合利用學校的規章制度和醫療衛生事業的法律法規,使新時代的醫學生不做局外人,積極實踐,精誠合作;以身邊事、身邊人為榜樣,通過實踐錘煉,外化于新時代醫學生的自覺行動,增強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9]。
思政教育要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止于至善,要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融入課堂教學中、鐫刻到每個學生的心中。要深入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不斷打造更多“金課”,在全校范圍內開展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和課程思政大練兵活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做到了“思政有深度,育人有溫度”。教師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更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要把溝通心靈、啟智潤心融入每一門課程教學中,更好地轉化為育人實效[10]。
首都醫科大學通過深化創新改革,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從醫學生的在校教育到實習單位(附屬醫院和臨床醫院等)的無縫對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環環相扣,專業教育緊密配合,為培育合格的醫學人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基礎醫學臨床專業博士研究生,至護理學院的本科學生,都有課程思政與之相匹配,達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落實,甚至連學生公寓也一度變成了思政教育的新園地,“服務、管理、安全、教育和文化”五位一體的職能充分體現,把行為導向作為培育新時代醫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力抓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首都醫科大學積極推進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可謂是百花齊放,各個學院不甘人后,積極參與,僅2021年度首都醫科大學就有8門專業課獲得了北京市高校課程思政課專項支持。醫學人文學院綜合素質教研室就有包含《醫學生人際溝通學》課程思政教學實踐研究在內的兩門課程獲得首都醫科大學2022年教改課題立項。
自律委員會是學生社團組織,以在校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為宗旨,積極開展學生工作。每月的衛生檢查是基礎工作,每學期自律委員會都會組織與公寓文化、衛生及建設有關的文體活動,展現大學生的宿舍氛圍和環境。在一年一度的公寓文化節上,自律委員會都是主角,從宣傳策劃到組織實施及評分頒獎,學生們都積極參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至今,已成功舉辦了4屆各具特色的公寓文化節,從“家緣-驕傲”“家緣-希望”,再到“家緣-和諧”“家緣-凝聚”,無一不體現時代的主旋律。同學們的用心專注和來之不易的成績,贏得了廣大師生的共鳴。在活動中同學們學會了與人溝通的技巧,懂得了理解和關愛,提高了能力,塑造了靈魂,提升了認識,更加切身感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口號,是實踐,是行動,是動力源。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復雜。在前線,無數醫護人員為我們沖鋒陷陣、保駕護航;在首醫,也有一些“最可愛的人”。是他們,讓疫情下的云課堂同樣精彩;是他們,從“點對點”到“面對面”,從“鍵對鍵”到“心貼心”,始終將每個學生的身心健康掛在心上。新時代的醫務工作者展現了他們的責任和擔當。讓新時代醫學生真切感受到了何為職業操守、何為使命、何為責任。真正意識到醫生的尊嚴需要通過尊重生命來實現[11]。
身處其中,做一名腳踏實地的踐行者?!巴ㄟ^這次疫情防控工作經歷,使我深刻感受到,只要努力就會有收獲。如今在眾人面前我也可以從容不迫,在困難面前我也可以勇往直前。在今后在工作中,我要勇于承擔、敢于突破,不斷歷練,爭取更快成長。”蘇銳同學說,“疫情還未結束,我們將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守護校園師生安全?!弊鳛橐幻恍南螯h的大學生團員,孫巾淇曾多次參加疫情防控志愿活動,承擔維持秩序、幫助居民完成問卷填寫工作。志愿活動結束后,孫巾淇感言:“在和居民對話的同時,我對國家的疫情常態化管理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蓖瑫r,她也呼吁各地各社區應當充分發揮未返校大學生群體的力量,鼓勵他們參與到全國防疫攻堅戰當中,擔起當代青年應有的責任。體現了當代大學生把個人冷暖、國家安危融為一體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新時代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思想政治教育學系全體教師組織學生錄制抗疫小視頻,用校園抗疫志愿者先進事跡,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個人與集體的關系。
廣大醫護人員把疫情當作命令、把防控當作責任,沖向疫情防控斗爭第一線,用行動詮釋信仰,在奉獻中砥礪精神[12]。作為醫學生的高昊然同學擔任朝陽區團區委支援朝陽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電話流調組組長,他的電腦屏幕邊上有一個便利貼,上面寫著“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這不僅是醫學生的一句誓言,更是廣大醫學生與醫療衛生工作者內心始終如一的信仰?!拔沂且幻揍t學子,作為新時代身作青年更應當以則,為國家、為社會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高昊然堅定地說。在他們身上,集中體現了醫務工作者無私奉獻、舍生忘死的精神品質,印證了新時代醫學生敬仰生命、無私奉獻的人文精神。
關鍵時刻站得出來,頂得上,讓黨旗、團旗在一線飄揚。黨有號召,團有行動,面對本輪首都嚴峻復雜的疫情防控形勢,首都醫科大學組織10余支青年突擊隊,累計600余人志愿服務于首都疫情防控第一線,服務領域涉及核酸檢測、流行病學調查、疫情信息反饋等。校內也招募了百余名青年志愿者組成校園防疫青年突擊隊,以學院為單位分組管理隨時待命。每次招募都是瞬間招滿,同學們表示想要參與志愿服務都要提高手速才行。
在首都醫科大學青年突擊隊中,大部分是“95后”,甚至是“00后”。他們在每天繁忙的工作和學習之余,發揮專業優勢,用青年擔當助力疫情防控。時有所需,必有所為,沖鋒在前,決不退縮,他們處處展現了當代醫學青年的風范和情懷?!霸绞且咔榉揽氐年P鍵時刻,我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首醫人,越要肩負起應盡的責任。”剛剛結束北京2022年冬奧志愿服務,來自2019級長學制臨床醫學四班的劉蕊又投入疫情防控志愿工作,“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要能站得出來,頂得上去,希望我們可以把黨旗、團旗高高飄揚在防疫戰線!”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阻擊戰中,首醫學子深受前輩戰疫事跡感染,站出來、沖上前,以青春的名義積極“參戰”,譜寫出一個個勇敢、熱情、擔當的青春故事,在青春的賽道上跑出了首醫學子最好的成績。
教師用心教,學生用心悟,臨床教學將抗疫精神、抗疫實踐有機融入課堂。臨床教師結合課程內容,融入疫情相關案例和親身抗疫經歷,有效豐富了專業教學的內容和內涵;結合當前疫情背景,注重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理性認識疫情帶來的變化和影響;啟發學生思考和交流分享,引導學生們正確理解、嚴格遵守疫情防控相關規定,理性看待疫情,增強學生戰勝疫情的信心和勇氣。學校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同頻共振,專業老師們全力備好、講好、上好疫情防控“思政大課”,進一步強化課程思政育人效果[13]。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思政課程守好育人責任田。
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通過小班討論方式,圍繞“新冠肺炎疫情下資本主義亂象及其制度根源”“我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馬克思主義基本規律分析”等主題,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中國共產黨“人民至上”執政理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性。通過課程講授、學生論壇、小班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分析對比中西方抗疫實踐過程,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總之,首都醫科大學在通過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徑,積極進行培育醫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探索。新時代醫學生不能只是價值的呼喚者和旁觀者,而要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傳遞者、捍衛者[14]。實踐證明,只有明確目標,樹立信念,科學推進,穩步實施,醫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在新時代醫學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學改革中才可取得好的效果。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田建濤:提出研究方案并實施,撰寫論文;劉月興:采集信息,參與研究方案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