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永斌
玉雕作為中國藝術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從原始社會發展至今已有八千多年歷史。中國早期玉器以祭祀天地的禮儀道具出現;及至周代,人們將玉器的各種物理屬性與人的德行相關聯,成為“君子”隨身飾物的標配;唐宋時期,玉器加工逐漸褪去神秘的光環,開始走進尋常百姓家。縱觀各個時代的玉雕作品,都反映出其所處時代的特色,折射出當時社會的文化思想和人們的審美意趣。
當前玉雕的發展具備以往各個時期無法擁有的優勢,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代。
首先,玉石的開采技術先進,效率高。現代大型挖掘機的使用、冷鏈切割技術等的推廣,使玉石原料產量大為提高;國外玉料可以便捷地運往國內,玉雕選材更加多樣化,這些都為玉雕師的設計和創新拓展了空間。其次,玉雕加工工具的發展日新月異,使玉雕加工更加得心應手。大功率高轉速橫機、懸吊式鑼機、手持式角磨機、電子精雕機等工具的出現,使玉石的“切、磋、琢、磨”不再是難事,玉器制作中的掏膛、套鏈工藝也日臻完善,玉器做工更加精細。最后,玉雕創作者的自主性得到極大釋放。玉雕生產實行以個體生產、工作室為主的多元化創作形式,使得玉雕師的個人風格得到充分發揮,呈現出百家爭鳴、欣欣向榮的局面。
玉雕的發展要與時俱進,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
優秀的玉雕師除了技藝精湛外,更應在創作上推陳出新。隨著國人文化水平、審美素養的不斷提升,人們對玉雕作品的文化內涵要求愈來愈高,傳統的佛像仕女、花鳥山水等題材已滿足不了人們的精神需求。因此,玉雕師應積極地向人文、藝術科目學習與借鑒,吸取各類藝術的精髓,創作出符合人民需求的藝術品。
近些年來,數控玉雕技術發展迅速,在玉雕創作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該技術利用計算機和大數據技術,通過軟件控制金剛砂磨頭對玉石進行加工,大大節省了人力,使玉雕產品實現批量化生產,這將是未來玉雕生產加工的重要發展方向。
要重視玉雕人才培養。當前玉雕人才的培養模式應當從注重熟悉制作流程、熟練使用工具、通過創作大量作品來提高手藝,轉向注重作品文化內涵、注重民族文化表達上來。通過專業的玉雕技藝培訓學校,使玉雕從業者了解當前玉雕的行情與走向,及時調整自身作品的創作方向,積極融入新時代玉雕行業發展的潮流之中。
玉雕是中國的國粹之一,當今恰逢玉雕發展的良好時機,原料豐富、工具先進,玉雕行業在重視數控技術發展、重視玉雕人才培養的同時,在玉雕創作方面融入多種文化精髓,必將譜寫玉雕藝術的輝煌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