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滕州市民政局
山東省滕州市依托隊伍建設、陣地建設、智慧平臺建設和制度建設,創新開展“兒童主任網格化賦能行動”,著力打造“心滕你”未成年人保護服務品牌,提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水平。
優化隊伍,夯實力量撐穩“保護傘”。一是人選擇優,增強內生動力。在建立兒童督導員制度基礎上,全面完善未成年人保護管理網格配備,擇優確定兒童主任人選。目前,滕州市已配備1330名兒童主任。二是培訓儲優,提升業務能力。圍繞兒童主任履職、家庭監護干預和未成年人心理疏導等內容開展培訓58次。實施兒童主任定期輪訓制度,提高兒童主任走訪核查、強制報告、政策資源鏈接等實務操作技能水平。三是實踐培優,激發項目活力。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實施未成年人社會保護服務項目,將兒童主任納入項目志愿者行列,建立“1+X+N”志愿服務體系和“24小時不打烊”服務模式,激活內生動力。
多元參與,打造站點組建“陣地鏈”。滕州市已建立未保站21個、未成年人保護設施1195個,實現鎮(街)、村(居)全面覆蓋。一是整合資源筑樞紐。整合轄區內資源優勢和功能優勢,將未保站打造為集“保護、服務、賦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樞紐陣地。探索“兒童主任+社會工作者”服務模式,采取專職或兼職形式定崗明責。二是聚合標準建站點。按照有固定場所、有專門隊伍、有管理制度、有服務開展的“四有”標準建設未保站,建立上下聯動工作體系,培育、引導和規范社會力量參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打造基層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共同體。三是融合力量優服務。依托市未成年人保護中心,指導鎮街未成年人保護站日常運作,村(居)民委員會設立兒童主任專崗,建設未成年人保護設施,市、鎮街與村(居)實現同向驅動。疫情防控期間,為未成年人提供救助幫扶、危機干預等服務2.2萬人次。
數智賦能,共譜智慧平臺“協奏曲”。強化兒童主任探訪制度,依托“智慧民政”信息平臺實現兒童主任探訪關愛工作智能化、精準化。一是任務網格化。按鎮街、社區、網格三級管理模式,明確兒童主任探訪工作職責范圍,精細劃分責任區和結對關愛對象。落實疑似困境兒童排查機制,變被動審批為主動發現。二是過程可視化。平臺跟蹤記錄兒童主任探訪全過程,通過手機定位、上傳圖片等方式,實現探訪記錄一人一檔、全流程、可追溯。三是考核閉環化。根據系統數據,定期對兒童主任進行探訪實效考核,將學習考試與探訪實效考評按比例計算考核結果,與兒童主任補貼或村委績效獎掛鉤,形成考核閉環。
壓實責任,織密編牢未保“監管網”。一是形成監督制度。制定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監督管理辦法,針對兒童主任工作質量、服務水平等建立重點監督任務清單,制作監督情況臺賬,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成立社會監督隊伍,聘請政協委員、人大代表等為兒童權益保護督查專員,監督未保政策執行。二是強化考核機制。印發兒童督導員和兒童主任管理考核辦法(試行),對兒童主任的工作進行科學合理界定,明確權責范圍;完善績效考核機制和獎懲體系,考評結果與工作津貼補助、評優評先掛鉤。將兒童主任津貼補助納入同級政府財政預算,并為獲得社會工作職業資格的兒童主任發放職業津貼。三是發揮群眾監督作用。加強宣傳教育和政策引導,拓寬群眾表達意見的渠道,發動群眾監督未保政策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