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沖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法治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題中之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全面推進法治中國建設,不斷筑牢中國式現代化的法治根基。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要堅持和發揮好黨的領導這一最大優勢。在法治建設領域,中國式法治現代化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歷史和實踐充分證明,只有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才能不斷發展。進入新時代,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規治黨三者密切結合,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繼續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特別是在黨內法規體系建設上,確定和構建了以“1+4”為基本框架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即在黨章之下分為黨的組織法規制度、黨的領導法規制度、黨的自身建設法規制度、黨的監督保障法規制度4 大板塊。截至2022 年6 月,全黨現行有效黨內法規共3718 部,一大批黨內重要的法規陸續出臺,如《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黨內問責條例》《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等。在政策方針上,黨的十八大作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決策,指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圍繞“推進法治中國建設”進行了重要部署,對維護憲法法律權威等各項工作作出具體安排,為法治中國建設提供了理論支撐。2018 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成立,統籌領導全面依法治國各項工作,將黨的領導貫穿到全面依法治國各項工作之中,加強了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為中國式現代化始終沿著法治方向前進提供了根本保證,同時也增強了我們黨治國理政能力。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進程中,中國共產黨錨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航向,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規治黨,防止以言代法、以權代法,提升了我們黨運用法治手段治國理政的能力,體現了黨高瞻遠矚的法治意識和從嚴治黨的掌舵定力。此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將黨內法規體系納入其中,意在規范化、體系化黨的建設,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與純潔性。可以預見,在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征程上,黨對法治建設全面領導將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提供堅實的政治保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保障,新時代10年來,在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總體格局基本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加快建設,社會公平正義保障更為堅實,法治中國建設開創了新局面。可以說,法治在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發揮著引領、規范和保障作用,有效促進了制度與治理的有機統一,實現了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系統集成。要進一步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堅守憲法的根本法地位,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才能讓人民群眾在行政執法與司法裁判的每一個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新征程上,必須充分發揮法治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重要作用,以法治現代化筑牢中國式現代化的制度根基。
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完備健全的法律體系以及相應的法律制度。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的領導下,我國的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事業取得了歷史性的進步,尤其是制定了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的民法典,在法律體系中居于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進入新時代,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對法治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黨的二十大報告以專章的形式部署法治建設,再次強調“全面性”的重要意義。主要包括: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這三個“全面”,實際上分別對應了法治建設本體的全面性,以法治保障中國式現代化的全面性以及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運用的全面性。
對于黑龍江省而言,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一要推進科學民主立法,加快推進振興發展重點領域立法,特別是圍繞加快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冰雪經濟、創意設計產業發展,加快安全可靠網絡金融、新一代人工智能、網絡云計算等領域的立法步伐,構建完備合理的民生保障制度體系,切實保障人民群眾民生福祉;二要加快形成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建設職能明晰、依法行政的現代政府治理體系,將行政管理工作引入法治軌道,推進政府依法行政進程,以修改完善《黑龍江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為契機,全面推行“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我幫辦”工作機制,建立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工作制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并積極推動司法體制改革,構建公正、有效、權威的司法體系;三要加快形成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和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將黨內民主監督和國家審計、公眾評議等結合起來,同法治監督、社會民主監督、國家審計監督、司法機關監督、輿論監督等相互協調;四要加強法治宣傳和法治教育,培養公民的法治理念和法治信仰,通過在全省開展法治宣講和法治下鄉等活動,豐富人民群眾法治再教育形式,強化公民權利義務意識,讓人民共享法治改革紅利,使更多公民主動參與國家治理,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