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向輝 劉 勇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作為專章論述、專門部署,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法治建設的高度重視,凸顯了法治在新時代治國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全面依法治國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其中,法治社會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基礎和基本前提,也是法治中國建設的重要平臺。黨的十九大報告把“法治社會基本建成”確立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目標,黨的二十大報告把“加快建設法治社會”作為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表明了建設法治社會的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任務艱巨。為此,我們需要深刻學習領會、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加快建設法治社會的重要決策部署。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會上提出“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命題,首次將法治社會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內容進行表述。中共中央印發的《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 年)》提出:“法治社會是構筑法治國家的基礎,法治社會建設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法治社會是構筑法治國家的基礎。”可見,法治社會對于法治國家意義重大。法治社會的核心要義在于信仰法治、公平正義、保障權利、守法誠信、充滿活力、和諧有序,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法治社會中,法治是社會生活健康運行的重要條件,社會有機體建立在堅實的法治基礎之上。法治國家的建設必須立足和依賴客觀的社會基礎,社會公眾的法治觀念影響著國家機關的法治實施效果,也決定著法治國家建設的未來。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引導全體人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治建設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只有全體人民信仰法治、厲行法治,國家和社會生活才能真正實現在法治軌道上運行。”加快建設法治社會,需要把培育全社會法治意識、法治精神、法治理念、法治信仰作為全面依法治國的基礎性工程來抓。一是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要實現全社會對法治的普遍信仰,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堅實的思想基礎。二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歷經洗練,存留精華,是影響中國傳統乃至當下的重要文明成果,要將其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體系并加以完善,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豐富的文化基礎。三是引導全體人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切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全民的法治認同,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廣泛的社會基礎。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建設覆蓋城鄉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公共法律服務主要包括法治宣傳教育、律師、公證、法律援助、基層法律服務、法律顧問、調解、仲裁、司法鑒定、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等方面。作為公共法律服務的首要內容,法治宣傳教育需要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堅持法治宣傳教育與法治實踐相結合,實現憲法宣傳教育常態化,廣泛開展民法典普法工作,積極組織疫病防治、野生動物保護、公共衛生安全等方面法律法規知識的宣傳教育活動,以增強全民法治觀念。作為公共法律服務的重要內容,法律服務資源需要更為全面的覆蓋,要加強為社會培養和輸送優秀的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提高法律專業人才的數量和質量,不斷拓展法律援助的服務范圍,加強基層法律服務機構的建設,以滿足全民的法律服務需求。我們“要深化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整合律師、公證、司法鑒定、仲裁、司法所、人民調解等法律服務資源,盡快建成覆蓋全業務、全時空的法律服務網絡。”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提升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現代國家的社會治理體系是以法治化為引領和保障的治理體系,這是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必然選擇。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全面依法治國的深入推進,社會主體多樣化、利益需求差別化、矛盾糾紛復雜化的新局面已經形成,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司法不公、違法不究等現象仍時有發生,堅持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也成為提升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的必然要求。為此,《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 年)》提出:“全面提升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依法維護社會秩序、解決社會問題、協調利益關系、推動社會事業發展,培育全社會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促進社會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當前,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仍需要在市域治理創新、城鄉社區依法治理、村級議事協商制度、法治鄉村創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規范化建設、基層單位依法治理、依法處置各類糾紛等方面繼續深入推進。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發揮領導干部示范帶頭作用,努力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堅持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義之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級領導干部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決策部署,帶頭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上有所率,下有所進;上有所行,下有所仿。我們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主要是通過各級領導干部的具體行動和工作來體現、來實現的。人不率則不從,身不先則不信。各級領導干部是國家各項權力的具體行使者,對法治建設既可以起到關鍵推動作用,也可能起到致命破壞作用。因此,加快建設法治社會必須堅持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發揮領導干部的示范作用,引領全社會形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