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友亮
(淄博市技師學院,山東 淄博 255300)
應用型專業課是國內各大高校課程教學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與公共基礎類型課程相比有著較強的針對性,承擔著培養創新應用型專業人才的重任,從課程教學效果角度來看,更加注重學生專業知識基礎和技能應用水平的提升,應用型專業課也不斷受到國內各大高校的足夠重視。以化學類課程為例,高校應用型化學類專業課教學效果不夠理想的原因不僅在于社會因素的影響,更多在于教課形式、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理念的滯后,如課程內容缺乏更新,其中缺少時代元素,不利于學生應用能力的提升。
應用型化學類專業課教學需要引導學生經過認真學習后熟練掌握各種化學知識技能并將其應用到現實生活中,以此來推動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通常應用化學專業側重于對人類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密切研究,該專業學生可從事化工材料、醫藥、環境檢測以及能源等多個行業領域。尤其隨著生態環保事業的高質量推進,在國家政策及民眾環保意識的支持下,市場上化工類企業發展備受關注,市場上相關崗位供求關系及行業變動情況與學生的專業學習、高校專業人才培養有著密切的聯系,因而對于市場崗位需求分析則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對相關行業領域崗位需求進行重點分析,結合應用型高校化學類專業課程教學特點和要求可以看出,高校應當構建課程結構與課程內容相適應的應用型課程教學體系,這意味著對于應用型化學類專業課程安排設置、課程內容的設置以及教學方法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1]。
另外,由于應用型化學類專業課教學內容涉及面廣、內容繁多,應應用化學專業課教學要求,設置模塊化課程為構建專業課教學體系指明了正確的構建方向,能夠有效改善各高校單科教學、理論實踐銜接性不強或教學整體性不高的現狀,從市場上職業崗位需求角度明確專業課教學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課程設置標準以及專業人才的具體培養目標。
產教研學一體化教學模式在高校教育教學中已經有了初步的發展應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19年四川宜賓市作為全國首批產教融合型示范城市,不斷深化建設產教融合創新試驗區。西華大學等幾所高校成為首批開展高校創新創業創造產教研學一體化的示范基地。作為一種高效的教學模式,產教研一體化教學可謂是專業學科建設發展的終極目標,不僅在高等教育行業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對于職業教育等行業領域仍然有著較強的適用性。近年來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張,招生注冊機制的實行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產生直接性的影響,學生普遍存在問題解決能力較低、理論知識系統性不強等問題,課程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注重理論學術研究,部分教師有著較強的實踐能力但在理論基礎上缺少專業性,導致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應用協調性不足,將產教研一體化教學模式引入應用型化學類專業課教學中能夠幫助高校化學專業學科教學走出目前的教學困境。關于應用型化學類專業新課程體系的構建應當從以下3 個方面著重入手。
首先,圍繞學生專業課技能應用能力的培養構建完善合理的課程結構體系,化學類專業課程教學以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最終目標,為保證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和較強的實踐應用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注重專業課程知識理論和技能教學的系統性,熟悉現代化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及行業發展能力的培養,整個課程結構內容與教學方式應當更貼近實際生活,遵循模塊教學的原則對化學專業課程體系進行合理分析,從學生學習視野的拓展、理論知識教育、實踐教育以及創新教育等多個方向把握課程結構體系的建構模式,以此來構建出可操作性強的課程結構體系,為產研教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打下良好的教學基礎。
其次,以增強教學內容有效性和實用性為前提,充分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課程教學要求來界定化學專業課程內容,以職業應用為核心目的結合模塊化課程結構體系構建出最具實用性的模塊化課程內容。同時盡可能對課程內容進行適度刪減,教學內容要追求全面詳細、清晰易懂,通過教學來拓展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因而在設置課程內容時要預留出一定的教學延展空間。例如以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意識為目的開展實踐教育,關于實踐性教學內容可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增添一些設計型實驗,如某類藥物的合成、黃連中黃連素的提取等[2]。
最后,依據完善的課程結構體系和課程內容展開教學時需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包括理論教學、實踐教學以及專業見習、實習等教學環節都能夠滲透相應的實踐教育因素,從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意識到應用能力都需要貫穿到教學的全過程。此外,基于產教研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應用特點,構建化學專業課程體系時需要融入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并設置專門的多方位教學評價體系。應用型化學類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引入產教研一體化教學模式,需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提高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水平,如自主合作式教學、情境教學或案例分析等多種教學方法能夠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
加強應用型化學類專業課教學在推動我國科學教育發展方面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作為我國總體教育事業的重要構成部分,應用型化學專業教育在提升個人學術研究水平、促進個人職業穩定發展以及增強個人創新開拓能力方面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整個教學過程也是學生科學文化素養的形成過程,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重點強調了學生與專業知識的融合度、科學與社會經濟的平衡關系以及學生科學精神、探究能力的培養。因而在應用型化學專業課教學中應當預留出一定的延展空間,通過加強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來積極拓展化學課程教育視野,促使化學類專業課教學在思想認知高度、教學內容的更新層面與時代發展表現出高度一致性,以此來增強學生專業知識技能的實用性,使其充分適應社會科學發展的需要。依據化學類專業新課程標準要求,課程教學體系的構建及內容的設置應當從知識技能、教學過程、教學方法以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方面進行優化整合,在充分體現新課程社會價值追求的基礎上合理界定化學教育視野拓展目標,從而更完整地體現出產教研一體化教學價值和教學目標,增強教學產出效果。
產教研一體化教學模式不僅是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產物,而且還是信息化時代教學改革的現實產物,作為一種高效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增強化學類專業課程的教學針對性,通過實施針對性模塊化教學來增強模塊教學效果。從專業課整個教學階段來看,學生課程學習經歷了從理論知識的系統歸納到知識技能的掌握應用,再到科學態度、創新思維的跨越和知識技能的深度升華等階段,尤其針對應用型化學類專業課教學中學生創新應用能力的培養能夠得到顯著的提升效果。在產教研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支持下,教師將自己的學術研究和產出實踐、創新應用進行有機結合,充分借助互聯網平臺上各種教學資源將教學內容進行優化整合,加深與實際生活中化學現象的融合,以此帶領學生跳脫出課程教材的約束和限制,通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來引導學生主動接觸并探索化學專業領域。充分發揮教師教學引導作用,指導學生善用所學知識技能去分析探索現實中的化學現象。例如教師以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的應急檢測為例,各類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多由于化學品、危險品運輸使用不當等人為因素導致,在學習到有關課程內容時為學生創設固定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分析探索污染事件發生的原因及污染物、污染來源和污染范圍,針對一些化學品中的化學成分進行研究來分析出事故發生的真正原因,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高效掌握有關的化學知識,通過自主探索出答案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有利于培養學生實踐應用的良好習慣和創新意識。另外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從教學內容、教學資源的優化整合到教學案例的導入分析都需要現代化多媒體教學平臺的支持,利用多媒體手段將教學資源的整合與生產、理論知識的學術研究以及多樣化教學方法的引入進行密切結合,借助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一些化學危險品及其成分、爆炸特征相關的實物圖片或視頻,幫助學生更直觀地了解抽象的理論知識,在身臨其境的教學過程中增強教學內容的實用性[3]。
產研教學背景下全面凸顯了應用型化學類專業課教學特點和要求,首先關于課程教學目標的設置應當是三維立體化的,結合學生的不同學習基礎和學習需求來適應不同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要求。其次在整個課程教學過程中應當全面兼顧到理論知識基礎性、教學內容時代性和科學人文思想的凸顯,以培養學生探究應用能力為核心目標,注重課程教學資源的開發利用。另外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后要重點落實多元化評價工作,以真實的反饋幫助學生積極改進和提升自我。例如在設置課程教學目標體系時應當遵循低碳經濟可持續發展理念,引導學生分析探索化學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平衡關系,引導學生提高對生態環境的學術研究,在學習相關化學品材料時能夠以拓展的視野延伸學習范圍,如對高能清潔燃料、無磷洗滌劑等成分的研究。
此外,課程教學目標的三維立體化主要體現在學生理論知識、實踐技能以及學生科學素養、情感態度的有機結合結合,有效避免了單科教學、理論實踐脫節等問題的產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能夠聯想到實踐層面知識的可行性,如在學習某類化學品知識時通過運用燃燒法、水熱-溶劑熱法等多種方法能夠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化學品的性質特點,真實觀察到化學品各類成分在熱條件下成分的運動情況,同時由于化學材料和生產加工方法的不同,一些化學材料在燃燒或生產制造過程中會釋放出有毒或污染性的氣體,對于生態環境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這時教師在講解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需要重點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如某類化學品有著較為嚴苛的生產條件,盡管具有理論學術研究價值,但在實踐應用層面卻不具備較好的可行性,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學術研究意識和實踐應用能力。
在構建出一套完善合理的專業課程體系之后需要注重的是課程體系在實際教學中應用價值的體現,結合專業課教學內容和實際教學情況分析判斷不同教學內容所需的教學條件。同時考慮到高校化學類專業教學與市場上企業的合作情況,教師應當依據專業課教學大綱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劃分,以此來分析產教研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方向。例如,關于無機化學類課程內容的講述,其中化學材料的制備與產教研學模式中學術研究、生產實踐有著較高的融合度,而對于化學材料結構的分析研究則與產教研學模式融合度較低,為此可將化學材料結構的研究與實物材料的研究應用結合起來,如無機光電磁材料,引入合作企業材料相關項目來進行教學,既緩解了學生學習的枯燥性,又拓展了教學內容,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與實踐應用[4]。
從產教研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應用過程及應用特點來看,實行生產實踐、教學與學術研究一體化教學能夠提高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直觀感受能力,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有利于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從產教研一體化教學模式實施作用來看,一方面有效地將虛擬化的理論知識直觀地推送到生產實踐第一線,在教師的引導下促使學生立足實際生活,結合時代新背景和行業發展新動向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在提高學生專業知識技能實踐水平的基礎上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思想認知高度,有利于學生構建完善合理的專業知識框架。
產教研一體化教學模式融生產實踐、多樣化教學及學術理論研究與一體,有著更深層次的探索和應用價值。現階段關于應用型化學類專業課教學引入產教研一體化教學模式并實施應用僅停留在表面,有待進一步拓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