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帆
(西北工業大學人事處)
高校的保密工作是國家保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涉密人員作為保密管理工作的三大管理工作之一,近年來隨著國家有關部門要求的提升,對于高校的涉密人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其中涉密崗位管理和涉密人員保密教育就是日常管理中存在難點和問題較多的兩個方面,但難點和問題也就意味著有尋求突破的空間,作為高校的保密工作人員,應當在實踐中勇于探索,積極破局。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涉密人員管理從單純的只是對人員的管理,逐漸轉變為通過崗位管理實現人員的有效流動,強調在崗位和人員管理時采用“以項定崗,以崗定人”的方式進行,有效地避免了過去在涉密崗位和涉密人員管理中因人設崗的情況出現。高校的涉密崗位管理工作因其人員多,大多數崗位均為科研崗位等特點,有別于一般科研院所或者政府機關,在崗位管理和人員管理中“先定崗、再定人”的方式造成了一些操作中的問題,需要高校人事、保密等部門通力協作,做好相關管理工作。
1.高校涉密科研崗位無法在入職時確定
高校的涉密崗位主要有兩大類,一是從事科研項目的崗位,主要是涉及武器科研裝備生產與研發或者其他相關政策領域的研究工作,二是因管理崗位工作中大量接觸國家秘密而涉密,比如辦文、辦事、辦會中接觸的一些秘密事項。從事科研項目研究的人員,大部分屬于學校的專任教師、專職科研、實驗技術和博士后等相關人員,由于學校開放辦學的特性,相關教師在入職時無法界定其是否從事與武器科研生產研發相關的科研項目,因此也就無法在入職時將其所在的崗位界定為涉密崗位。
這一點不同于軍工科研院所,很多科研院所的生產、研發、測試等環節的崗位,在崗位設置時就可以清晰地界定該崗位在日常工作中接觸的涉密載體、密品的數量和等級,也就能準確地界定相關工作崗位為何種等級的涉密崗位。因此在人員界定時可以相對準確地界定人員的涉密崗位。
而對比政府機關職能部門,由于政府機關都有上級部門批準的機構職責、人員編制等,因此相對應的處理和知悉國家秘密的崗位也就比較容易確定,因此崗位的數量、等級、職責、上崗條件和工作要求等也就相對比較容易確定。
高校與科研院所和政府機關相比,在職能上存在很大不同,大多數教師或科研人員從事的是科研工作,且這些工作大部分都得在入職后隨著工作的開展,已經申請相關項目或者計劃申請相關項目的前提下,才會被界定為涉密崗位,這樣的“被動界定”和“后知后覺”造成了在崗位設置方面難以做到“先定崗”。而高校的管理崗位,雖然和政府機關有著類似的地方,但也有自身規范程度不高、工作相較機關較為分散的情況,需要花大力氣思考,在制度允許的前提下創新自身的管理機制。
2.高校“雙肩挑”崗位更為普遍,實際操作中較為復雜
高校不同于機關單位和科研院所,大量的教師和專業技術人員承擔著職能部門或其他相關管理崗位的工作,例如幾乎所有專業學院的院長、副院長都來自一線教師。這些“雙肩挑”干部個人往往同時承擔著涉密科研項目,也在管理崗位接觸著涉密事項,那么這類干部的崗位界定和管理就比較困難,如果管得過于細致,那么在實際操作中過于復雜;但如果只界定其管理崗位或者只界定其科研崗位,又會造成管理當中的一些真空地帶,給保密工作帶來一些不必要的問題和隱患。
3.涉密科研崗位的管理存在一定程度的制度空缺
高校涉密科研崗位來自科研項目,隨著科研項目的立項,產生了為了完成某一科研項目的涉密科研崗位,但隨著涉密科研項目的結題、歸檔,涉密科研活動有可能完結,原來從事相關涉密科研研發活動的教師就有可能要辦理脫密。同時,也有大量項目完結后無新的涉密項目,而長期占據涉密崗位的情況,其實這些專業技術人員從日常工作角度已經不接觸涉密事項,但如何界定此種情況,保證專業技術人員在日常管理中可以正常申請項目、接觸項目指南等,但又不至于使得沒有項目的老師長期占據涉密崗位,造成管理成本和難度的增加。從這一點來說,依據項目而產生的崗位在管理上缺少相關制度的指導和約束。
1.以項定崗、以崗定人,確定國家秘密工作細目
高校應當根據自身情況,按照保密要求和本單位的學科、專業以及科研攻關的特點,制定相應的國家秘密工作細目,將學校常見的工作納入相應的工作細目中去。從管理角度,建立統一的細目臺賬,為界定崗位確定相應標準。原則上來說,管理崗位應當是確定且相對固定,科研崗位可以采用由學?;蛘叨墝W院統籌的方式,在充分分析本單位科研情況的前提下,設置適當崗位并加強管理,同時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做好科研崗位的調整。
2.按照“就高”原則管理多崗位人員
崗位界定后,可認為每個涉密科研項目產生了若干個涉密科研崗位,如有人承擔了多個涉密科研項目,即同時承擔了多個不同的涉密崗位工作,同時,如果該名涉密人員在管理崗位還依然接觸涉密事項,那么可根據“就高”原則界定多崗位人員的涉密等級,在涉密項目完結、管理崗位調整時,可檢查其最高等級的涉密崗位是否有變化而調整人員的涉密等級,這樣避免出現崗位多且變化頻繁導致崗位管理混亂的情況。
3.設置涉密科研預研崗位,納入涉密崗位管理
現在很多科研項目的申報人都要求必須為涉密人員,這對于許多還未成為涉密人員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成了“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因此,可以考慮設置涉密科研預研崗位,為擬承擔相關科研項目的人員辦理涉密身份,納入涉密人員崗位。在專業技術人員所有的涉密科研項目全部完結,沒有在研相關項目時,也可以將其暫時地納入涉密科研預研崗位進行管理,保障其今后順利申請相關項目,繼續從事相關科研工作。但涉密科研預研崗位應設置具體時間限制,比如預研崗位最長可為1-2年,根據單位具體情況設置,這樣可以從制度上保證相關人員不會長期占據涉密崗位,而導致管理成本和難度增加。
4.參照編制管理的方式管理涉密科研崗位,實現動態管理的同時簡化管理模式
可以參照編制管理的方式,由學校核準各二級學院及科研單位的涉密科研崗位數量,二級單位在此數量范圍內的可由本單位自行調配管理,超出范圍需要新增申請的按照崗位界定流程由學校相關決策機構進行審批。學校還可以根據動態管理的方式,在日常管理中考察各單位的涉密科研崗位核準的數量是否合適,同時也可以為核準相應管理、輔助類崗位的數量提供一定的依據。崗位管理的機構可以由學校保密委員會或者相關職能部門組成工作小組實現動態管理。
5.頂層設計、頂層統籌涉密科研管理,部門間形成聯動機制
由于高校的大量涉密崗位涉及涉密科研活動,因此人事部門和科研部門之間的協作應當更加緊密,在日常管理中需要理順管理的流程和規范,避免出現一些真空的地帶,造成管理的漏洞。比如,A教師在本學院沒有參與相關項目研究,但在B學院通過學科交叉合作開展了某項項目研究,這樣的崗位如何設置?日常的崗位管理和人員管理分別應該由哪個單位負責?再比如,已經設置的涉密科研崗位能否長期空缺?如果某位教師在短暫從事涉密科研工作后很長一段時間都不再從事涉密科研工作了,這樣的人崗位如何界定?這些問題都需要在頂層設計時就將相關管理機制理順,避免執行層面互相推諉,一來影響了工作的正常開展,二來造成不必要的管理隱患。
涉密人員保密教育管理看似只是涉密人員在崗管理的一個環節,但是意識和規范的養成,實際上對于涉密人員管理甚至其他保密管理的各個方面都能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梢哉f保密教育抓好了,涉密人員管理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其他的保密工作的開展和推進也就變得容易許多。當今高校保密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就是保密教育培訓的組織和落實,需要高校的保密工作者花大力氣進行認真研究,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保密教育的效率和效果,逐步筑牢涉密人員的保密意識防線。
1.高校人員較多,分布較為分散,開展實施難度較大
由于高等學校辦學的特點,保密工作中很大一部分是科研涉密,而從事科研項目的大多是高校的專任教師、專職科研、實驗技術和博士后人員,大部分高校沒有對教師等從事科研活動的教職工規定嚴格的坐班制度,加之很多高校又存在院校兩級管理,具有人員多且較為分散的特點,導致高校保密教育在實施時,難以有效地集中組織。此外,在開展保密教育培訓時,還應注意高校人員中有海外教育背景的人員較多,大多數人又是從事專業技術工作,需要在教育內容和教育形式上下功夫,避免教育流于表面,達不到效果。
2.培訓內容側重保密法律法規和保密形勢,而對保密知識技能開展較少,與業務工作結合不緊密
目前高校保密教育的內容主要集中在保密法律法規和保密形式任務的教育中,同時為了增強教育的警示作用,加入了不少真實案例的警示教育,這樣做能夠很好地激發涉密人員學習的興趣,在增強防范意識,掌握法律知識方面確實對高校的涉密人員有一定的作用,改變了教職員工對保密工作的刻板印象。
但是根據日常工作中反應的情況看,目前的保密教育存在一定的與實際脫節的情況,例如在保密知識技能、防范措施和手段、新形勢下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的保密工作應當注意什么涉及較少,相應的權威保密教材或者可供學習的內容也較少。這樣的保密教育不能很好地貼合保密工作的實際,例如高校日常管理中最常遇到的載體管理和信息設備管理,這些工作的日常操作和一些基本的防范技能,往往是教職工在工作中容易忽略,但卻最該掌握的,是保密工作經常出現問題的地方,目前各個高校在這些方面的培訓較少,造成檢查中發現的問題經常性、反復性出現,教職工也不知道該如何避免,從而對保密工作敬而遠之。
3.保密教育相應的法律政策法規仍不健全
高校參照學習的政策法規,往往是全行業制定的,其中僅僅只對學時數做出了規定,而對具體實施中的很多細節要求,例如如何組織開展、如何做好學習記錄、如何界定自學的學習效果等都沒有明確規定或者指導性的文件。各個高校在執行保密教育的時候也是缺乏參考的依據,只能在實際工作中摸索前行。
4.保密教育的信息化程度不足,手段較為傳統、單一
高校的保密教育目前往往采取線下學習、參觀等形式,手段較為傳統、單一,如此的教育為了完成一定的學時數,容易造成流于表面而輕視實際效果的問題。在信息化程度飛速發展的今天,保密教育中如不涉及具體的國家秘密,那么應當勇于嘗試信息化的形式開展保密教育和教育培訓結果的考核,這樣可以更大程度地提高效率,并且更有針對性,歸口部門在管理時也可以提升效率。
1.充分發揮院校協同機制,做好保密教育工作的層層傳達
僅僅依靠保密部門和人事部門的工作人員,難以完全覆蓋高校全校的保密教育工作。應當將教育工作層層分解和傳達,分解至二級學院,甚至是到系、所、室的三級單位。同時,還可以充分和黨員學習教育相結合,如在黨史學習教育期間,由基層黨支部自行開展紅色保密黨史的教育。同時,統戰部門也可以將保密工作納入對黨外人士統戰工作的教育當中,對從事相關專業的黨外人士開展保密的歷史、意識、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如此保密教育層層分解、層層傳達,由人事部門做好組織部署,保密部門提供相關學習素材,齊抓共管,促使保密教育深入基層,創造奇效。
2.充分運用線上非密教育資源,用好信息化手段
如今在線上有著非常豐富的保密教育資源,例如“保密觀”公眾號日常會發布許多與保密相關的學習資料,高校保密部門和人事部門也應在平時注意搜集,同時建立自己的保密教育知識庫。特別是非密教育資源,應當充分使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保密教育的效率和效果,解決人員分散,難以集中的問題。學校在頂層設計層面要做好制度設計,利用好信息化的手段,同時對于集體學、請專家講授課、自學等不同學習形式進行統籌規劃,在征得主管部門同意后制訂與自己實際情況貼近的方案計劃。
3.發揮其他歸口部門職能,各歸口單位應當對各自管轄的業務要求制訂保密教育方案
其他歸口部門,如信息化部門、宣傳部門、國際合作部門,在日常管理中有著各自的保密要求和相關的保密規范,這些部門應該深度參與到保密教育工作中來,將各自部門出臺的保密業務制度、日常的保密工作制度進行深度的宣貫和檢查,將做好相關領域保密教育工作也納入各歸口部門的保密工作職能并進行相應的考核。可以說,保密教育的歸總部門在人事部門,指導部門在保密部門,但具體業務口的教育和宣貫應該由各個歸口部門負責,例如信息化設備管理領域發現問題,可以先檢查信息化主管部門的宣貫教育是否落實到位,出現問題的二級部門是否及時進行了傳達和學習,通過檢查不斷促進完善教育,同時通過教育不斷提升工作質量和效果。以學促管,以管強學。
4.發揮高??蒲袃瀯?,在保密管理和保密技術領域取得研究突破
與此同時,有條件的高校還可以組織相關學院和部門,設置保密管理和保密技術等方面的科研課題,發揮高校組織科研的優勢。例如,有計算機、網絡空間安全學科的高校就可以在保密技術領域與相關學科教師開展深度合作,由信息化部門和學院完成相應的科研課題,推動學校的保密工作向前發展。相關的研究成果可以運用到日常保密管理和保密教育工作中來,提升保密教育工作的水平。
5.豐富保密教育形式,用生動活潑的形式開展保密教育
除了單純地學習相關文件、知識,可以開展靈活多樣的保密教育形式。在日常工作中,有的單位采用了開展保密知識競賽,排演保密主題舞臺話劇、小品,制作相關保密知識短片和動畫等形式,將原先單一的教育學習形式進一步豐富多樣化,更好地讓保密教育融入日常工作。保密教育可以不是為了教育而教育,而應成為豐富教職員工生活的一種手段,一方面加強了保密教育,另一方面更好地豐富了大家的校園文化生活。
高校的涉密崗位工作和保密教育工作存在許多的難點和問題,在期待上級部門出臺更多指導性文件,明確相關細節的前提下,高校自身也應該用于嘗試,積極探索,勇于破局,在涉密人員管理工作中破除相關風險,實現涉密人員管理更大步地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