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江發 王忠斌
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教育局職社科(江蘇省連云港市 222111)
新時代背景下老年教育的發展模式必須要有新的突破,其關鍵就在于破除陳舊觀念,破解現有教育體系的限制與缺陷,從而實現老齡群體從“老化”整體轉為“優化”的發展目標。我們應該為有能力、有條件、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受教育和就業的機會。
當代社會的老年人而言,其無論是在公共場所還是私人領域、正式舞臺還是非正式場合、長期或短期的階段、系統或自發的情景,都可以通過他們所擁有的知識、技能和經驗,以對社會有益的方式為年輕一代提供實際的幫助和支持。尤其在當下,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如何提升老年教育的目標、豐富老年教育的內容,并將“積極老齡化”“成功老齡化”乃至“生產老齡化”的理念融入老年教育,通過教育的因素化“投入”為“產出”、化“娛樂”為“學習”、化“消費”為“紅利”、化“服務”為“創收”,以實現老有所為、老有所樂、老有所用和老有所成的宏偉目標,同時促進老年社會產生新的活力與社會效益,這已經成為一項功在當下、利在千秋的宏偉事業。
老年教育作為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終身教育的最后一環,其生產性、發展性的功能同樣不可忽視。老年教育同樣具有促進社會發展和個體提升的功能。2021 年6 月1 日實施的《鄉村振興促進法》中明確提到:要尊重農民意愿和維護農民權益,把選擇權交給農民,由農民選擇而不是代替農民選擇,可以示范和引導,但不搞強迫命令、不刮風、不一刀切。這一重要論述啟示我們,必須把鄉村振興的主體權還給農民,同時不斷對農民賦能,培養農民的鄉村振興能力,讓他們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動力,用雙手托舉起更加美好的新生活。如何優化發展新時代的老年教育,培養農民的鄉村振興能力,為老年人提供各類豐富多彩的休閑娛樂活動和健康養老的活動,以帶來人力資源和社會資本的潛在收益,這需要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
社區教育中心結合自身特點,協調地方黨委政府整合轄區內各類資源,加大資金投入,建設完善活動陣地,2019 年4 月17日成立贛馬鎮老年學校并掛牌,學校與社區教育中心、文化站三位一體,教室面積500 余平方米,學校設施齊全,有微機室、形體室、圖書室、書畫室、音樂室、手工制作室,并完善空調、桌椅、健身活動器材、圖書報刊雜志等配套設施。不斷加大老年學校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為老年學員學習、活動提供更加舒適的環境。同時,注重加強與鎮區文化站、廣電站、民政辦等多家單位交流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充分發揮各自的資源優勢。
自2011 年整合了全鎮的教育資源以來,以鎮社區教育中心為陣地,集鎮黨校、農校、人口學校、老年學校、自考服務站、文體中心、農科教結合示范基地等為一體,構建社區終身教育體系,實現社區教育主題的多元化,滿足了全鎮居民的培訓教育活動,為開展老年閑暇教育提供了硬件保障。
同時各村均建有文化廣場和居民學校,定期對居民開放,滿足了老年群體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開展社區老年人教育工作,要有比較充分的服務資源。聘請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熱心服務社區教育的各類人才,組成多支講師團隊,如健康教育講師團、法制教育講師團、家庭教育講師團等;同時,動員我鎮熱衷于社區教育的中小學教師、基層黨團員干部、機關事業單位退休的老同志等組成志愿者隊伍,開展轄區內的宣傳、教育、培訓等服務活動。老年學校調動各種社會力量,包括社會福利和非盈利組織,囊括大批青少年、成年和老年志愿者進行長期的、系統的福利性老年教育服務活動。目前有一大批來自不同行業的志愿者從事對社區老年人的教育工作,為保證這些志愿者能夠長期有效的服務老年教育工作,我校一方面,對服務志愿者進行系統的老年教育相關知識培訓;另一方面,積極和志愿者所在單位及鎮黨委政府加強溝通,爭取他們的支持,在政策允許下,在職稱評定、評優評先等方面對志愿者們適當傾斜,給他們以鼓勵。同時加強老年人之間的互助,采取“結對子”的方式。把那些剛剛退休、身體健康并且熱心的、年齡還在60 歲左右的有各方面特長的老年人組織起來,與年齡稍大的老年人,結成互助對子。前者經常走訪、關心幫助年齡大的,陪后者聊天,通知或者陪同后者一起參加老年學校組織的各種有益的活動。社區教育中心和居民學校,為他們建立“互助卡”,對幫扶過其他老人的人,采取“積分”的方式,給予打分,建立積分檔案,等他們以后年紀大了之后,可以受到優先的支持和幫助。
為進一步豐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老年學校以加強政治教育、傳播先進文化、展示老年風采、愉悅老同志身心為目標,不斷加強老干部活動室和老年學校建設,并以此為載體深入改進活動方式,豐富活動內容,針對老人群體的特點開展了大量有益身心的文體活動,在元旦、春節、“七一”、重陽節、“十一”等重大節假日組織老年人參加上級組織的各類文體比賽活動并多次獲獎。在組織好重大節假日活動的同時,根據實際成立民樂班、書畫班、花卉班、保健班等班級,組織學員開展體育健身、書畫交流、文化娛樂等活動,積極打造科學文明的“文體養老”模式。方面有著頗深的造詣,在活動室針對文藝、書法、繪畫、攝影、舞蹈等開班授課,為社會老人進行健身保健知識、當前社會熱點講評等講座,定期不定期的舉辦書畫展和攝影展等活動,這些活動也深受老年學員的歡迎。老年學校還注重抓好日常的文體活動和社會活動,始終堅持“明確主題、廣泛開展”的原則,安排好全年的活動計劃,廣泛發動和組織學員進社區、進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自娛自樂與社會群眾宣傳教育相結合,按季度組織開展各類球類、棋牌、釣魚賽、民樂賽等文體活動,按天氣情況組織參觀高效農業等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通過與學校、文化站、廣電站等單位合作,充分發揮陣地的資源優勢,積極融入到社會群眾文化生活中,積極開展全民健身系列廣場健身活動、書畫展等系列活動,激發正能量,樹立老年學員奮發有為和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
優化完善管理體系,是發展和完善社區老年教育的有力保障。加強鎮政府領導是搞好社區老年教育的前提和關鍵。經過多方協調溝通,我們建議鎮政府將老年教育納入和諧社區創建和學習型社區創建的目標體系中,納入鎮精神文明考核范疇;其次,建立完善各類領導組織機構,從鎮政府到各村居民學校都成立了專門教育機構,形成“政府牽頭,居民參與”,“居民點單,政府買單”的教育機制。如成立“老年人工作委員會”,“老年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老年文體協會”等機構,從社區教育中心的老年學校到居民學校都設有專人專職負責開展老年教育工作。建立完善的各項制度,制定相應政策,鼓勵和支持各方面優秀人員投入到關愛老年人的工作中來。社區專職人員要負責建立老年人檔案,定期走訪,了解老年人各種類型的生活狀況。成立“老年人權益科”,保障對老年人教育工作的監管和落實。制定規劃和實施方案,對全鎮老年群體的教育做出統一規劃和安排,使社區老年教育更加規范化與制度化,更充實并具可操作性,使我鎮老年教育從無序走向有序。建立和完善社區教育經費保障體系,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拓寬資金來源,增加經費投入,確保人均3 元的教育經費及時到位,妥善解決了社區教育的辦學活動經費,經費保障走上了制度化。
將老年教育工作納入鎮黨委、政府工作重要議事日程。制定鎮五年總體規劃中,一并規劃鎮老年教育工作。成立以鎮黨委副書記任主任,副鎮長、成校校長任副主任,鎮有關部門負責人任委員的鎮社區教育委員會,負責全鎮居民培訓教育的統籌規劃和組織領導,制定《贛馬鎮社區教育中心章程》和《贛馬鎮社區教育中心工作條例》。要求鎮定期召開社區教育委員會會議,及時對全鎮社區居民培訓工作進行規劃部署,回顧總結,考核評估。辦公室具體負責全鎮社區教育的日常工作,根據全鎮社區老年教育發展規劃,具體制定工作計劃,規章制度,組織實施,并指導和管理老年教育在內的全鎮社區居民的培訓教育工作。
多渠道宣傳,為辦好老年學校營造良好氣氛,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各種網絡、宣傳櫥窗、橫幅標語等在農村、街道、企業、學校開展大力宣傳。
根據我鎮老年學校實際情況,結合省級立項課題《農村老年教育優化發展的研究》等研究活動,在老年學校教育實施過程中,我們不斷探索和實踐,了解老年學員個性學習需求,因人、因時、因地制宜,靈活地調整和設置多專業、多層次的課程內容,采取多樣化的教育方式,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使他們在這里陶冶情操、增長知識,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和科學的養生觀,調動學員求知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日常教學中設有國內外時事政治、地方史志、健康教育、計算機、繪畫、舞蹈、器樂、歌詠、花卉栽培、農業技術等課程,提高課程設置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課程教學內容借助多媒體,調動老年學員參學的積極性。在今年疫情期間,我們采用互聯網+、微信推送等方式開展疫情防控及國內外形勢教育等,讓老年人居家共享科技智慧。
優化課程設置,為老年學校注入新活力。學校始終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把學員的思想政治工作與日常教學結合起來,努力把老年學校建設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陣地、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陣地、科學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主陣地,邀請市、區專家來校上課,讓老年學員了解國際、國內形勢及我鎮近期內的中心工作。組織編寫老年健康教育讀本2 本,組織近地參觀活動4 次,學校匯報演出3 次。并從實際出發,整合各類資源,充分運用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網絡和文化中心等教育活動資源,開展敬老院活動、文藝隊活動、乒乓球比賽等。豐富多彩的學習和活動,豐富老年學員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他們在這里增長知識、陶冶情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科學的養生觀。在了解學員學習需求的基礎上,因人、因時、因地制宜,靈活地調整和設置多專業,多層次的課程內容。我鎮老年學校開設國內外時事政治、地方史志、健康教育、孝敬教育、計算機、繪畫、舞蹈、器樂、歌詠等課程。三年來,招收老年學員600 人,參訓共計1500 多人次。運用互聯網等科技手段開展老年教育,為全體老年人創造學習條件、提供學習機會、做好學習服務。課程內容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深受老年大學學員的喜歡。結合國家開展的鄉村振興戰略及新農村建設需要,我鎮又先后開展了“健康教育專家進社區活動”、“法制教育系列活動”等,近三年合計開展60 期,參訓1600 多人次。通過老年學校課程培訓,讓參訓學員的知識得到拓展,實際能力得到較大提升,為老年朋友在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提供些許幫助。自開辦以來,鎮農村老年學校的培訓成果顯著:如老年學員們參加了黑坡村黃金梨采摘節、贛馬鎮虎虎生威鬧元宵文藝晚會、贛馬鎮慶祝教師節大會、卜都村春節文藝晚會、柏南莊村春節文藝晚會、大高村春節文藝晚會、司塢村敬老文藝晚會、元宵節文藝晚會、慶國慶五一書畫展、攝影展等活動近百場,獲得觀眾一致好評。再如老年學校開設的健康培訓課程,對老年人加強健康教育,幫助他們了解相關健康知識,進行有效疏導,有效地避免老年人焦慮情緒的出現,從而引導老年人樹立健康的心態。我校與鎮婦聯、鎮衛生院聯合在西官莊村開辦的老年人健康與養生知識講座,獲得學員的一支好評,服務中心的會議室里座無虛席,從早上八點半開始到十一點半結束,中間無一人退場。與區衛健委志愿者、鎮婦聯聯合在黑坡村等村居民學員開展了“三減三健”活動,教給老人們正確的飲食常識,注意在平時的生活中要減少鹽、糖、油的攝入量,達到健康骨骼、體重、口腔的目的。通過老年學校的課程開設,提升了老年教育現代化水平,讓老年群體共享了改革發展的優秀成果。贛馬鎮老年學校是全區首家掛牌成立的老年學校,被區教育局評為二星級老年學校,課題《農村社區老年學校建設研究》和《老年教育優化發展的研究》被省確立為社區教育規劃課題,編寫的《老年養生保健知識讀本》被評為一等獎,榮獲區目標考核二等獎,在省級社區教育培訓班上作交流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