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江蘇蘇科建設項目管理有限公司 朱先明 煙臺公路工程質量監測中心 趙發強
智慧監理是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一部分,施工智能化、管理信息化是工程建設、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當前不少企業或機構在開發“智慧監理”等工具軟件,期望通過運用新技術,降本增效,提高監理服務水平和企業市場競爭力。在智慧監理軟件實際應用和推廣方面,尚存在一些制約因素,需要全行業合力推動完善,為項目建設提供智慧化服務。

智慧監理云平臺管理系統
擁抱現代科技,搭上信息化快車,運用移動互聯技術,讓監理工作插上智慧的“翅膀”,為監理人員、監理企業減負,建業主放心工程、社會放心工程,是智慧監理追求的目標。與推行其他新事物一樣,其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問題。目前在智慧監理軟件實際應用和推廣方面,也存在一些制約因素,需要監理行業全體從業人員共同努力進行優化完善,使智慧監理軟件得到更好地推廣和應用。
監理企業開發智慧監理軟件,一般會將報驗流程信息化,包括工程質量、安全、進度、計量、人員、報表等各項管理工作,需要建設、監理、施工單位聯動,從而涵蓋整個施工期管理活動。作為工程管理的重要工具,推行智慧監理軟件是大勢所趨。但是如上所述,如果設想將其開發為行業軟件,目前看來難度不小。
筆者認為,智慧監理軟件的初期定位應該是監理企業或現場監理機構的內部管理工具,利用智慧監理軟件縮短管理跨度,引導現場監理人員逐步提升業務素質,規范現場監理機構和人員的從業行為,提升監理企業綜合管理水平。如果智慧監理軟件在監理層面取得較好成效,可進一步延伸影響,逐步帶動其他參建各方使用,以此助力工程建設項目的管理。
開發智慧監理的初衷之一,是運用網絡、軟件技術讓監理工作高效、透明、迅捷,專業人員可以在后臺檢查、指導工作,甚至減少現場監理機構的人員配置。但是現行的工程管理制度并不支持監理人員的調整和減少,人員調整屬于變更,人員減少屬于違約,都要受到經濟處罰和信用評價扣分。
一部分質量、安全監督機構和建設單位,至今仍要求監理人員必須采用手填表格資料,電子簽章應用于工程的習慣和法律效力不確定,這是智慧監理軟件推廣的困難之一。其二是施工過程檔案資料的電子化水平較低,沒有形成成熟的電子檔案體系,軟件運用僅是在現有資料體系上做了加法,常規的資料并沒有減少。另外,全國公路工程建設用表不統一,各地都是根據當地檔案資料歸檔的要求制定表格模板,這就造成了“智慧監理”軟件無法固定資料表格的格式,因此出具的資料不容易被認可。筆者曾嘗試通過“自定義模板”的方式去解決這個問題,但需要梳理的參數較多,一方面會大大增加現場監理機構的前期工作量,另一方面會影響軟件的運行速度。
目前,很多建設單位也都開發或采購了一些專業的信息化管理軟件,例如智慧工地、計量支付、智慧品控、平安守護等系統,這些軟件與智慧監理存在一定的功能重合,同時推行智慧監理會增加現場人員的工作量。其次,線上填寫的表格、上傳的圖片資料,其法律效力沒有得到確認,軟件中的報驗流程只能縮短報驗的通知時間、督促報驗,不能代替現場報驗。因此,部分建設單位在促成智慧監理軟件運用方面的積極性不高。這是目前智慧監理軟件應用和推廣方面的最大矛盾所在。

核心功能打造

實現路徑
軟件的使用,必然逐漸引導施工走向規范化,與當前的情況相比,會帶來規范質量,尤其是安全管理行為成本的增加。部分施工單位一線管理人員并不都習慣于運用手機軟件,尤其是在一些小型項目中更為明顯。使用智慧監理軟件,必然相對增加施工管理人員的工作量,在沒有質監機構、建設單位強制要求的情況下,施工單位一般不會樂于接受。
目前,在監理崗位上的一些年紀較大的工作人員對手機軟件的操作不熟練,甚至一些年輕監理人員學習使用軟件的意愿也不太高,其中一些人還身處專業監理工程師等關鍵崗位,這也是影響智慧監理軟件推廣的因素之一。
基于前述分析可以看出,現階段建設單位推行與其他參建各方互動式的智慧監理軟件難度很大。當前的智慧監理軟件,應著重于監理企業對項目的管理,重點在通過智能化手段,縮短管理跨度,提升工作效率,更為有效地指導、督促現場監理機構的工作及員工的執行力,及時發現并消除項目質量問題和安全隱患,降低監理企業在工程質量、安全管理方面的風險。
軟件操作方便、簡捷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關鍵,也是智慧監理軟件能否順利推廣的前提。在智慧監理系統推廣應用的過程中,應對用戶體驗進行充分調研,分析與總結軟件操作方面的問題。例如筆者所在公司在智慧監理軟件一期開發中,為了滿足進度管理模塊、計量支付模塊的需求,在項目開工前期需要進行大量數據錄入,引起了操作人員對軟件應用的抵觸情緒。二期開發中,團隊結合規范、標準及監理合同條款的要求,重新梳理監理的職責與權限,調整進度管理模塊、計量支付模塊的運行邏輯,大大削減了前期錄入工作量,提高了操作人員對軟件應用的積極性。

電子檔案系統
新技術浪潮撲面而來,工程管理已站在新的起點,機遇和挑戰并存。工程管理如何迎接新技術發展,如何運用新技術、適應新技術的發展,需要有識之士的共同推動。現階段對監理的要求,較監理概念引入國內之初已有很大改變,一些監理責任甚至已經超出了職責范圍,業內呼吁為監理減負的聲音此起彼伏。進入信息化時代,監理如何開展工作,如何劃分、界定監理與施工方的職責,進而減少無意義的監理工作,都需要深入探討。筆者認為,要在明確參建各方職責的前提下,梳理工程項目建設的工作流程,將工作流程植入到信息化管理系統,以明確各流程節點的主體單位,從而厘清建設各方職責。
智慧監理(管理)具有實時性、可定位、實名、不可更改、展示現場實際情況(圖片)的特性,而施工規范性的不足,在信息化后將無所遁形。如何落實工程質量、安全規范化的管控要求,需要參建各方尤其是施工方付出極大的努力。在智慧監理軟件一期開發中,我們著重解決了質量監理的管控措施,在二期開發中重點解決了安全風險管理、進度形象動態管控問題。而要滿足工程建設全面信息化管理的需求,還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最終將智慧監理融入到智慧工地信息化管理系統。
現階段的檔案信息化還停留在網上流轉資料層面,運行各種審核流程,但最終紙質檔案仍將被掃描、刻盤、入檔,并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的目標應該是資料一鍵歸檔,只有這樣,才能給監理或管理工作帶來真正意義的減負。目前,各地仍然執行采用紙質版檔案資料留存歸檔的要求,在短時間內難以改變。建議由工程建設行業主管部門統一工程用表格式,在智慧監理系統中錄入工程用表模板,讓智慧監理系統自動生成的資料適用于各省份、各地區,由系統完成自動生成、自動分類、自動歸檔。對于紙質版檔案資料的歸檔,可從系統后臺導出、打印、簽字、蓋章后歸檔。
智慧監理是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一部分,施工智能化、管理信息化是工程建設、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當前,智慧監理發展及推行效果提升的策略,期待智慧監理研究與開發的各方共同參與,合力推動工程管理信息化,為行業發展出謀劃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