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東
(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農業農村局,浙江 麗水 323000)
茶葉機械化采摘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茶葉的采摘質量,茶葉機械采摘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使各類型的切茶機得到整合使用,還可以有效地提升茶葉的采摘工作效率,降低茶農的勞動強度,減少茶葉采摘的成本。同時,茶葉機械采摘技術還能夠及時收獲新鮮茶葉,緩解茶葉的收獲洪峰,有效縮短茶葉的采摘周期,切實保證茶葉的新鮮程度。在茶葉機械采摘技術的應用下,兩人每天進行8 h的機械操作,能夠獲得新茶葉60 kg,相比同期的人工采摘效率有明顯優勢。此外,在便攜式茶葉采摘機使用過程中,茶葉采摘人數可以降至1人,極大地節約了采茶的人力成本。因此,加強對茶葉采摘技術應用影響因素的研究,調查分析茶葉采摘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市場需求的改進策略,是很多茶葉生產專業人員重點關注的內容。
1)缺乏對樹齡信息的重視,未能對幼齡茶園的管培需求進行詳細考察分析,導致茶樹高度無法充分滿足茶葉機械采摘技術的應用需要,也使得制定的養育栽培方案與茶葉的采收需求不相符[1]。
2)對茶樹高度的重視程度較低,一些機械采摘技術在具體應用的過程中,雖然進行了樹齡信息的考察收集,但忽視了茶樹修剪的需求,導致采摘機無法實現對茶葉的切平處理,使得茶葉的采摘方案難以優化。
3)對茶園的發展狀況了解不足,缺乏對茶園高產需求的考察,沒有及時結合茶葉的余留情況制定茶葉采收方案,因此很難發揮出樹齡信息的指導性作用[2]。
4)存在對茶園的修剪時機選擇不當的問題,導致茶葉機械采摘人員無法精準掌握季節信息和茶樹信息,因此很難實現對茶葉機械采摘技術的有效應用。
1)對茶葉品種信息的分析研究不夠充分,缺乏對茶葉芽葉長度信息的重視。一些茶葉機械采摘技術方案在構建的過程中,雖然滿足改良機采的標準,但未能結合機械化采摘的相關需求對茶葉的開采量進行合理規劃,也沒有根據季節特征去制定機采標準的創新方案[3]。
2)對機采鮮葉的質量重視程度不夠,缺乏對茶葉品質和質量影響因素的研究總結。一些茶葉采摘人員在探索改良機采標準的過程中,未能對茶葉的鮮嫩度和透明度信息進行全面分析,導致機采標準的作用很難得到顯現。即使在茶葉采摘等級標準合理構建的基礎上,也無法實現對茶葉質量影響因素的準確把握[4]。
3)對雜質混入的情況管控不足,很難有效維護茶葉的完整性,最終導致無法有效規避茶葉破碎以及漏采等問題,不利于機采標準的調整創新。
1)對茶葉高產的影響因素重視程度較低,缺乏對茶葉采收合格率的調查研究。在機采技術具體應用的過程中,沒有合理制定茶葉的機械采收次數,導致機械采茶工藝無法得到合理應用[5],也無法為機采技術的創新積累經驗,最終難以為茶葉采收方案的改良提供支持。
2)對坡地茶園特征的調查分析存在不足。一些機采技術在嘗試應用的過程中,缺乏對坡地茶園基地特征的有效分析,導致雙人采摘機的應用價值不能被充分體現。在沒有明確采摘機的作業效率時,無法實現對采摘刀片運行頻率的合理控制,最終導致機采技術很難結合實際需求進行調整創新[6]。
3)對汽油發動機的轉速信息缺乏有效關注。部分機采技術在創新過程中,未能根據油門的氣門開度情況,制定油料使用方案,導致茶葉采摘機的刀片間隙無法得到合理控制,難以在提高茶葉切割效率的同時,凸顯出機采技術的應用優勢。
1)缺乏對茶葉松散包裝的重視。在實現茶葉分類堆放的基礎上,對茶梗和碎葉的影響因素總結不夠充分,導致茶葉快速運輸和分級驗收的方案難以得到改良,無法為機采茶葉加工方案的優化提供有力支持[7]。
2)對滾筒壓碎機的使用存在不足。部分機采茶葉在加工方案的制定過程中,并未結合綠葉特征,合理地使用鼓風機裝置,導致茶葉即使在機械設備的幫助之下也無法實現有效的揉捻,同時,加工技術和人工采摘方案也很難實現有效融合。
3)對分級機械的使用存在不足,未能保證新鮮葉片逐步凋謝,導致手工采摘無法與其他采摘技術實現有效銜接[8]。
4)對茶葉的根莖特點分析考察存在不足,未結合茶葉梗部的特征制定采摘設備的更新方案,導致炒青和烘青等工藝很難順利實施,即使在合理控制切茶刀口的情況下,也很難實現對機采茶葉加工方案的優化創新。
1)對茶葉的山區種植特征考察研究存在不足。一些機械化采摘茶園在構建的過程中,缺乏對茶園地勢情況的關注,未能按照機械化采摘技術的應用需求,制定茶葉種植管理的具體策略,難以在自動化機械的合理應用下切實滿足茶葉種植技術的改良需要[9]。
2)對茶園坡度的控制情況重視程度較低,缺乏對斷株和斷行問題的有效控制,即使選擇了優良茶種,也很難使采摘種植模式的構建達到理想狀態,難以為機械化采摘茶園的高質量建設提供幫助。
3)對樹體的發育情況缺乏足夠重視,未對茶葉的發芽整齊度進行考察,導致茶園無法實現對不同時期茶葉品種的科學搭配,難以在完善田間清理方案的基礎上,為機械化茶園建設提供有力支持。
4)缺乏對異物和雜草的有效清理,并未對茶葉品質的影響因素進行全面總結,導致改土培肥技術的應用價值很難得到充分體現,無法在完善病蟲害防治方案的同時,實現對農藥用量的合理控制,最終導致機械化采摘茶園的建設很難實現理想的狀態。
加強對樹齡信息的關注,根據幼齡茶園的管培需要,制定茶葉機械采摘方案的調整策略,使養育栽培技術可以與茶葉的采收需求相適應,以此凸顯樹齡信息的指導性價值。結合茶葉機械采摘的實際情況,對茶樹的修剪次數進行合理設定,并通過茶樹的高度和寬度情況,對茶葉的切平技術實施精準操作,然后根據茶樹的樹齡信息制定采摘方案,使樹齡信息的應用價值可以得到充分體現[10]。同時,加強對采茶期信息的關注,結合成熟茶園的特征,制定符合茶葉穩產需求的采摘方案,以便能夠對茶葉的余留情況進行詳細總結和有效應用。在規范制定茶園修建方案的同時,充分利用樹齡信息,不斷優化創新茶葉機械采摘技術。此外,還需要根據春茶的特點制定茶樹修剪方案,使茶葉的開采期可以得到進一步延長,以便能夠在明確茶樹的高度以及寬度的同時,結合樹齡信息實現對茶葉機械采摘方案的優化調整。
將完善機采標準作為重點關注的問題,尤其要對茶葉品種信息的價值進行有效總結,根據茶葉的芽葉長度信息,制定機采標準的具體內容,使芽葉數量與芽葉鮮嫩度等信息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既凸顯了機械化采摘方式的優勢,又保證了機采標準的合理性。同時,根據季節信息調整茶葉開采量,對茶葉機采質量的影響因素進行詳細總結,結合茶葉的透明度和完整度情況對機采標準進行合理調整,以此促進茶葉機械采摘技術的優化。加強對采茶工藝相關人力資源配置情況的研究,對機采標準等級進行合理規劃,并保證茶葉芽葉破碎問題可以得到有效解決。機采標準的改良還需要對茶葉雜質構成信息進行考察,使茶葉的嫩度可以借此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提高對茶葉品質和產量影響因素的重視程度,尤其要對茶葉的人工采摘量加以分析,使機械采茶合格率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在合理調整茶葉采收期的基礎上,實現對機采技術方案的創新。加強對坡地茶園構成情況的重視與分析,尤其是對坡地茶園的雙人采摘機設置和應用情況的分析,可以有效提升采摘裝置的作業效率,并在合理設置刀片的往復運行方案的基礎上,實現對機采技術的進一步調整優化。同時在機采技術創新應用的過程中,還需要對油門的氣門開度的影響因素進行總結,尤其對燃料要進行合理的選擇,結合茶葉采摘機的內容積比情況,制定刀片間隙的控制方案,不僅可以有效提升茶葉的切割效率,還可以保障茶葉的切割質量。
加強對茶梗和碎葉情況的重視,細化松散包裝的調查方案,尤其要對茶葉的快速運輸以及分級驗收等舉措進行調整創新,以此滿足茶葉機械采摘技術的改良需要。加強對鼓風機的應用,加快對茶葉揉捻加工方案的改良,使機采茶葉加工技術可以得到調整優化。合理使用滾筒裝置進行綠葉的壓碎處理,并合理使用鼓風機進行茶葉的加工,使茶葉揉捻工序的實施可以具備更加有利的基礎條件。同時,嚴格按照鮮葉人工采摘的實際情況對分級機進行合理使用,并保證手工采摘可以與機械采摘實現優勢互補,以此提高機采茶葉加工方案的完整性。同時結合茶葉根莖部位的特征,制定機采茶葉加工方案的創新策略,為炒青和烘青等工序的實施創造更加理想的條件,并科學設定切茶刀口的松緊度,促進機采茶葉加工方案的進一步完善。
根據茶葉機械采摘技術的創新應用需求,制定機械化采摘茶園的具體建設方案,結合山區地勢環境的特征,對茶園的建設和發展策略進行合理調整,使茶園的建造可以充分滿足茶葉種植機械化推進和自動化運行的需要。同時提高茶園坡度設置的合理性,避免出現斷株和斷行問題,尤其要對條摘種植模式進行嘗試應用,以便能夠為機械化采摘茶園的高質量建設提供幫助,更好地滿足茶葉機械采摘技術的優化應用需要。
綜上所述,在茶葉生產過程中,機械采摘技術的有效應用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茶葉采摘效率,并與傳統手工采摘方式實現有效銜接。因此,加強對茶葉機械采摘相關問題的重視與研究,并結合茶葉生產的實際需要,制定機械采摘技術的優化應用策略,對提升茶葉機械采摘綜合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