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秀,趙 鶯,周紹兵,趙偉偉,孫紅娟
(泰興市人民醫院放療科,江蘇 泰興 225400)
宮頸癌(cervical cancer)為女性高發惡性腫瘤,以鱗癌最為常見,其中晚期多伴有淋巴結轉移、周圍組織浸潤等情況,故無法進行根治性手術,現以放化療為主要治療手段[1]。目前,腔內近距離放療為中晚期宮頸鱗癌常規放療方案,但其治療效果易受到照射劑量的限制,臨床應用價值有限[2,3]。調強放射治療(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為近年來新型放療技術,可借助CT 定位開展高劑量、高精確度照射操作,提高放療強度的同時,減少臨近臟器的放射性損傷,促進患者臨床預后的改善[4,5]。基于此,將IMRT 技術與腔內近距離放療聯合應用于中晚期宮頸鱗癌治療中,有助于整體治療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提升。本研究結合2016 年1 月-2021 年10月泰興市人民醫院收治的100 例中晚期宮頸鱗癌患者臨床資料,觀察IMRT 聯合腔內近距離放療對中晚期宮頸鱗癌患者腫瘤標志物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 年1 月-2021 年10 月泰興市人民醫院收治的100 例中晚期宮頸鱗癌病例,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50 例。對照組年齡18~70 歲,平均年齡(45.37±6.12)歲;病理分期:Ⅱa 期18 例,Ⅲ期22 例,Ⅳ期10 例。治療組年齡18~70 歲,平均年齡(45.52±6.09)歲;病理分期:Ⅱa 期19 例,Ⅲ期21 例,Ⅳ期10 例。兩組年齡、病理分期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中患者均知情且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宮頸癌診斷標準[6];②經病理學檢查明確為鱗癌,處于中晚期階段(Ⅱa~Ⅳ期);③符合放療指征。排除標準:①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②宮頸癌遠處轉移者;③合并其它惡性腫瘤者;④預計生存時間<6 個月。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應用三維適形外放療聯合腔內近距離放療:通過醫用高能直線加速器(醫科達Axesse),常規定位并勾畫靶區,外照射36~41.4 Gy/20~30次,隨后進行局麻,在CT 引導下完成腔內后裝照射,指導患者取截石位,常規消毒、鋪巾后,應用擴陰器擴張陰道,使陰道壁、宮頸及穹窿部適當暴露,將不帶有放射源容器置入宮腔內,隨后將放射源送至容器內,通過放射治療計劃系統計算治療劑量,單次劑量6~7 Gy,要求靶區D95≥99%,2 次/周,療程8 周。
1.3.2 治療組 應用IMRT 聯合腔內近距離放療:腔內近距離放療與對照組方法一致;另采用CT 掃描患者第3 腰椎-恥骨區域,獲取圖像信息后上傳至放療逆向計劃系統,明確放療靶區后,依據靶區調整照射劑量,其中宮頸原發腫瘤靶區的IMRT 外照射劑量為60~66 Gy/30 f;宮旁腫瘤及淋巴引注區靶區的IMRT 外照射劑量為45~50 Gy/30 f;淋巴結轉移靶區的IMRT 外照射劑量為55~66 Gy/30 f。而對于股骨頭、直腸、膀胱等靶區危及器官,則需限制IMRT 外照射劑量,2 次/周,療程8 周。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近期療效、腫瘤標志物水平[鱗狀細胞癌抗原(SCC)、癌胚抗原(CEA)、細胞角蛋白19 片段抗原21-1(Cyfra-21-1)]、性激素水平[血清雌二醇(E2)、孕酮(P)、促卵泡激素(FSH)]、不良反應(白細胞下降、貧血、惡心嘔吐、脫發、放射性直腸炎、放射性膀胱炎)、預后情況(復發轉移率、病死率、生活質量)。近期療效[7]:完全緩解(CR)為基線病灶消失,無新發病灶;部分緩解(PR)為腫瘤總負荷縮小≥50%;疾病進展(PD)為腫瘤總負荷增大≥25%;疾病穩定(SD)介于PR 與PD 之間。客觀緩解率=(CR+PR)/總例數×100%。生活質量: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8]評定,包括軀體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狀況、總健康狀況、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心理健康8 個方面,共0~100 分,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高。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近期療效比較 治療組客觀緩解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近期療效比較[n(%)]
2.2 兩組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后SCC、CEA、Cyfra-21-1 水平低于治療前,且治療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2.3 兩組性激素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后E2、P 水平低于治療前,FSH 水平高于治療前,但治療組E2、P水平高于對照組,FSH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性激素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性激素水平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2.5 兩組預后情況比較 治療后3 個月,兩組均無復發轉移及病死情況;治療組SF-36 評分為(80.09±4.76)分,高于對照組的(76.29±4.80)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975,P=0.001)。
腔內近距離放療為中晚期宮頸癌推薦治療方案之一,可在無放射源情況下,將施源器置入宮腔內進行近距離照射,與女性生殖系統的解剖結構較為契合,相較于傳統體外照射具有更高優勢,現已廣泛應用于宮頸腫瘤的根治性治療中[9,10]。但該方案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局部控制率可隨照射劑量的增加而遞升,在周邊器官組織耐受性的限制下,其療效多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且易導致放射性損傷的發生,影響患者預后[11-13]。IMRT 則是在三維適形放射治療基礎上發展形成的精確放療技術,可通過CT模擬定位,明確靶區范圍與劑量體積分布,優化照射野參數及劑量強度,滿足靶區照射強度的要求,提高其局部控制效果,同時減少鄰近器官組織的照射影響,降低周圍臟器的放射性損傷[14,15]。將二者聯合應用于中晚期宮頸鱗癌治療中,有利于放療精確度的提升,可在保證照射劑量的基礎上,最大限度保護周圍正常組織,改善患者預后[16]。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客觀緩解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聯合方案在中晚期宮頸鱗癌治療中具有確切效果,其近期療效優于常規三維適形外放療聯合腔內近距離放療組,整體優勢顯著。分析認為,IMRT 可借助CT 模擬定位對治療區域進行掃描,以此明確照射靶區,同時獲取劑量體積分布圖,有利于腫瘤靶區及鄰近器官組織照射輕度的調節,相較于單一腔內近距離放療具有更高的針對性,可保證宮頸鱗癌原發病灶的高劑量照射,發揮最大治療作用,因此療效更佳[17]。目前,SCC、CEA、Cyfra-21-1 均為宮頸癌常見血清標志物,其中SCC 為子宮頸鱗癌的首選腫瘤標志物之一,其指標水平與宮頸鱗癌病情進展存在顯著正相關[18]。本研究中兩組治療后SCC、CEA、Cyfra-21-1 水平均有下降,且治療組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聯合方案可有效下調患者腫瘤標志物的表達水平,這與其療效提升存在直接關聯。據研究指出[19],放療可損傷女性卵巢功能,進而影響E2、P、FSH 等性激素的正常釋放。而本研究中兩組治療后E2、P 水平下降,FSH 水平升高,但治療組E2、P 水平高于對照組,FSH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聯合方案有助于緩解患者的卵巢功能損傷,究其原因為IMRT 可提高治療精確性,減少靶區周圍正常組的織受照劑量,降低放療對卵巢功能的影響。此外,治療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聯合治療可降低放療的不良反應風險。分析認為,IMRT 可產生弧形等劑量曲線,優化照射野參數,有利于正常組織與靶區放射劑量關系的改善,可減輕周圍器官組織的放射性損傷,進而降低放療副作用風險[20]。治療后3 個月,兩組均無復發轉移及病死情況,治療組SF-36 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聯合治療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但受到本次隨訪時間的限制,患者復發轉移及病死情況的觀察結果存在較大局限性,尚需臨床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IMRT 聯合腔內近距離放療在中晚期宮頸鱗癌患者中具有確切療效,可下調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緩解卵巢損傷,降低不良反應發生幾率,有利于患者預后生活質量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