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麗,石景瑜,張 敏
(上饒市廣信區人民醫院藥劑科,江西 上饒 334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為呼吸科常見病,其病情反復、遷延不愈,穩定期依然存在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若控制不當,易造成病情加重,導致肺心病、呼吸衰竭等不良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2]。因此,COPD穩定期治療尤為重要,其治療效果將直接影響疾病進展及預后。目前,COPD 穩定期多以藥物吸入治療為主[3],其常用藥包括布地奈德福莫特羅(budesonide and formoterol fumarate powder for inhalation,BD/FM)與噻托溴銨(tiotropium bromide,TB)等,前者是由布地奈德與福莫特羅組成的復方制劑,可緩解氣道炎癥,改善機體氣流受限[4];后者則屬于M 膽堿受體阻斷劑,具有擴張支氣管、改善肺通氣功能等作用[5]。二者聯合用藥可發揮協同作用,促進病情改善。本研究結合2020 年1 月-2021 年9 月于上饒市廣信區人民醫院就診的76 例COPD 穩定期患者臨床資料,觀察BD/FM 聯合TB 治療COPD 穩定期的臨床療效及藥理學作用,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1 月-2021 年9 月于 上饒市廣信區人民醫院就診的76 例COPD 穩定期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38 例。對照組男26 例,女12 例;年齡36~65 歲,平均年齡(47.35±3.92)歲;病程2~11 年,平均病程(5.23±1.64)年。觀察組男27 例,女11 例;年齡35~64 歲,平均年齡(47.44±3.87)歲;病程2~11 年,平均病程(5.37±1.58)年。兩組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可比。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COPD 診斷標準[6];②處于穩定期階段;③伴有典型呼吸困難癥狀;④近期未接受相似治療。排除標準:①肺部感染、支氣管擴張及活動性肺結核者;②肝腎功能不全、血液系統疾病、心力衰竭及惡性腫瘤者;③妊娠及哺乳期女性;④對本研究藥物過敏或前列腺增生者;⑤配合度較差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規肺康復訓練,給予抗感染及營養支持等基礎措施。
1.3.1 對照組 應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羅粉吸入劑(AstraZeneca AB,批準文號H20140457,規格:160 μg/4.5 μg/吸)吸入治療,1 吸/次,1 次/d,持續用藥30 d。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TB 吸入劑(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Co.KG,批準文號H20140954,規格:18 μg/粒)治療,18 μg/次,1次/d,持續用藥30 d。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臨床治療效果、肺功能指標[第1 s 用力呼氣量(FEV1)、肺活量(FVC)、第1 s 用力呼氣量占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血氣指標[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臨床癥狀改善情況、生活質量、不良反應(口干、胃腸道反應、聲音嘶啞、皮疹)發生情況。①臨床治療效果:顯效:癥狀消失,肺功能及血氣指標恢復正常;有效:癥狀顯著減輕,肺功能及血氣指標改善;無效:癥狀無減輕,肺功能及血氣指標無改善,甚至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②癥狀改善情況:采用6 min 步行實驗(6MWT)、COPD 患者自我評估測(CAT)、圣喬治呼吸問卷(SGRQ)進行評定,6MWT[7]:評估患者心肺功能,Ⅰ級(<300 m)、Ⅱ級(300~374.9 m)、Ⅲ級(375~449.9 m)、Ⅳ級(>450 m);CAT 評分[8]:8~40 分,分數越高COPD 癥狀越嚴重;SGRQ 評分[9]:包括癥狀、活動、對日常生活的影響,總分100 分,分值越高癥狀越嚴重,對生活影響越大;③生活質量: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10]進行評定,包括軀體功能、心理狀況、社會功能、總健康狀況等,總分100 分,評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佳。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后FVC、FEV1、FEV1/FVC 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2.3 兩組血氣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后PaO2升高,PaCO2下降,且觀察組PaO2高于對照組,PaCO2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氣指標比較(±s,mmHg)

表3 兩組血氣指標比較(±s,mmHg)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2.4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兩組治療后6MWT 結果升高,CAT、SGRQ 評分下降,且觀察組6MWT 結果高于對照組,CAT、SGRQ 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比較(±s)

表4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2.5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且觀察組治療后SF-36 評分為(80.60±4.19)分,高于對照組的(84.98±3.95)分(t=2.805,P=0.006)。
2.6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53%(4/38),其中口干1 例、胃腸道反應1 例、聲音嘶啞1 例、皮疹1 例;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26%(2/38),其中口干1 例、胃腸道反應1 例。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659,P=0.417)。
COPD 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多與氣道炎癥、氣道重塑等密切相關,氣道炎癥反應可引起黏液的過度分泌,導致纖毛運動與排痰功能失調,進而引發氣流受限、肺氣體交換異常及肺動脈高壓等病理改變,且氣流受限可貫穿整個發病過程[11,12],其穩定期治療尤為重要。現階段,BD/FM 與TB 均為COPD 常用藥,BD/FM 成分主要為布地奈德與福莫特羅,前者為糖皮質激素,可發揮局部抗炎作用,抑制過敏介質的釋放,緩解免疫反應,改善氣道炎癥;后者為β2腎上腺素受體完全激動劑,可作用于支氣管平滑肌β2受體,降低細胞內鈣離子濃度,發揮支氣管擴張作用,改善氣流受限狀態[13,14]。TB 則屬于長效抗膽堿藥物,可選擇性阻斷支氣管黏膜中M1、M3 受體,抑制副交感神經活性,減少黏液分泌、降低平滑肌張力,以此擴張支氣管,改善肺通氣功能[15,16]。有研究指出[17],二者聯合吸入治療,可增強其支氣管舒張作用,控制穩定期病情進展,對患者通氣功能及血氧狀態均具有積極改善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高(P<0.05),提示聯合用藥可提升患者臨床治療效果,與余霓雯等[18]研究結果一致。分析認為,BD/FM與TB 的作用靶點及作用機制各有不同,二者聯合應用可發揮協同增效作用,促進整體療效的提升。肺功能方面,兩組治療后FVC、FEV1、FEV1/FVC 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聯合用藥可促進患者肺功能的進一步改善,與莊英鴻等[19]研究相吻合。分析原因,TB 為新型抗膽堿類支氣管舒張劑,其抗膽堿時間可長達24 h,有利于支氣管舒張狀態的長時間維持,而福莫特羅具有良好親脂性及親水性,聯合應用可增加藥效時長,對氣道堵塞具有積極改善作用,可促進通氣功能的恢復[20]。血氣指標方面,兩組治療后PaO2升高,PaCO2下降,且觀察組PaO2高于對照組,PaCO2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聯合用藥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血氧濃度,降低肺泡PaCO2水平,這與其肺通氣功能的改善存在直接關聯,與許柳柳等[21]研究相吻合。癥狀改善方面,兩組治療后6MWT 結果增高,CAT、SGRQ 評分下降,且觀察組6MWT 結果高于對照組,CAT、SGRQ 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可見聯合用藥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可降低COPD 癥狀對患者日常生活的影響。生活質量方面,兩組治療后SF-36 評分均有所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證實聯合用藥對患者生活質量具有改善作用,與薛佩妮等[22]研究一致。此外,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聯合用藥不會引起不良反應的增加,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BD/FM 聯合TB 治療COPD 穩定期效果確切,有利于緩解癥狀,控制病情,可提升患者肺功能及血氣狀態,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且不增加不良反應,安全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