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志杰
(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北京市 100082)
隨著區域經濟的不斷發展,北京昌平西北部地區逐漸成為重點區域。伴隨著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北京化工大學等高校院所的選址,該地區的文化智力資源水平得到了極大提升;而十三陵風景名勝區門戶區、奧特萊斯、樂多港等產業和旅游項目的進駐,又極大促進了該地區的經濟活力和繁榮。另外,以昌平軌道線西延、京張高鐵為代表的一批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及運營,也凸顯了該地區的交通樞紐地位。
京藏高速公路(G6)是一條放射型高速公路,也是北京昌平西北部地區重要的對外通道之一,京藏高速與區域路網的交通轉換均需通過進出口與南、北輔路連接后,再與區域路網溝通。
區域現狀整體路網格局骨架基本存在,但實現規劃程度較低。為配合區域新的交通需求,規劃對區域路網進行整合調整,并調整京藏高速進出口位置,使其與區域干路網相匹配。
現況京藏高速公路已按照規劃實施,昌平西北部范圍內布置為雙向6車道,設計速度100 km/h。
京藏高速北輔路(西關環島-南辛路段)現況為二級公路,布置為單向1幅路,道路全寬12 m,混行車道寬10.5 m,設置2條機動車道,機非混行;外側為寬1.5 m人行道。
京藏高速公路(西關環島—南辛路段)北側共設置4處進出口,自東向西依次為西關南出口、鄧莊立交匝道進口、西關進口和陳莊出口。
京藏高速公路(西關環島—南辛路段)現況路網及進出口布置圖見圖1。

圖1 京藏高速公路沿線路網及進出口布置圖
西關南出口收費站設置2條收費車道(1條為ETC車道),出口與西關環島直接相接。西關環島不僅是區域交通的集散樞紐,同時也是昌平區的標志之一,是十三陵景區的南大門。環島連接西關南出口、政府街、西關路、京銀路和北輔路5條道路,設置2條機動車道,路口交織段較短,實際通行能力較低,經常發生擁堵。
鄧莊立交進口匝道為京新高速與京藏高速之間北向西轉向匝道,為2車道匝道。
西關進口位于鄧莊立交匝道以西約210 m處,收費站設置2條收費車道(1條為ETC車道)。
陳莊出口位于陳莊橋東側,出口收費站設置2條收費車道(1條為ETC車道),主要承擔北部高校區、南口鎮中心區的交通。
京藏高速公路作為國家高速公路網的一部分,主要承擔長距離交通出行,對其進出口進行改造時,首先應將保證國家高速公路網的交通功能作為設計原則。另外,應充分考慮現況交通狀況,結合周邊路網的建設,保證進出口通行順暢及其與區域路網通行能力的匹配;還需考慮合理的施工工序和完善的施工導行,盡量保證施工期間快速路網的正常運行。
為提高區域路網通行能力,規劃將京藏高速北輔路提級為城市主干路。改擴建橫斷面為單向2幅路型式,內側機動車道寬約11.5 m,設置3條機動車道;外側為寬2.5 m機非分隔帶+寬3.5 m非機動車道,最外側設置寬4 m的人行道。
3.2.1 進出口布局調整
現況進出口布局與區域產業布局的不協調主要體現在進出口位置不能直接為產業用地服務和進出口通行能力不足兩個方面。調整方案主要為提高西關南出口通行能力。
受西關環島通行能力的限制,若直接增加現況西關南出口車道數,將無法有效達到快速疏解交通的目的,還可能造成排隊車輛倒灌主路,影響主路通行。新建收費車道應繞開西關環島,在西關環島西側增加出口,與現況西關南出口實現連續分流,使進入昌平北部城區交通與十三陵風景名勝區門戶區和樂多港項目交通分流。
區域路網整合規劃城市主干路東外環路作為南口鎮和北部高校區的外環線,東外環路需要與京藏高速實現交通轉換,因此需將現況西關進口與陳莊出口的位置互換,從而滿足交通轉換的需求。
綜上,京藏高速北輔路進出口調整共涉及新建3處進出口,封閉現況2處進出口。
規劃路網及進出口調整布置圖見圖2。

圖2 規劃路網及進出口調整布置圖
3.2.2 西關環島西側新建出口
在西關環島西側新建出口,漸變段長100 m,減速車道長145 m,與現況西關南出口組成1組連續分流出口。
根據交通量預測,西關南出口需要設置4條收費車道。現況西關南出口設置2條收費車道,新建出口收費站設置2條收費車道。
由于現況北輔路與京藏高速之間的隔離帶寬度僅為2 m,出口匝道需利用現況北輔路路由布置,相應北輔路布置在現況道路外側。
西關環島西側新建出口布置圖見圖3。

圖3 西關環島西側新建出口布置圖
新建出口與現況西關南出口之間凈距為660 m,與鄧莊立交匝道進口之間凈距為790 m,均滿足《公路立體交叉設計細則》(JTG/T D21—2014)要求。
3.2.3 規劃東外環路東側新建出口
在距離鄧莊立交匝道進口加速車道終點1 000 m處拓寬京藏高速公路主路,設置減速車道。減速車道采用單車道直接式,變速段長度125 m,漸變段長度90 m,漸變率1/25。出口收費站設置在現況北輔路路由,設置4條收費車道(2條ETC車道)。
3.2.4 規劃東外環路西側新建進口
新建進口以西側陳莊橋為控制條件,收費站設置在主輔路之間。加速車道采用單車道平行式,變速段長度200 m,漸變段長度80 m。新建進口合流端與新建出口分流端距離1 330 m。新建進口收費站設置3條收費車道(1條ETC車道)。
東外環路兩側新建進、出口布置圖見圖4。

圖4 東外環路兩側新建進、出口布置圖
3.2.5 北輔路改擴建工程的配套設計
為保證進出口調整的空間布局,北輔路改擴建設計在線位布置中給予保證;為減少集散車輛對京藏高速公路主路的影響,北輔路改擴建設計在分合流段設置集散車道,在規劃東外環路兩側進出口之間布置4條機動車道,以保證進出車輛的集散需求。
3.2.6 施工安排
西關環島西側新建出口不影響現況收費站的改建,但工程占用現況北輔路路由,需在該段北輔路實施完成后,方可施工。
其余2處進出口均涉及現況收費站的改建。為保證高速收費的正常運行,工程實施需按照“通新廢舊”的原則實施。施工順序為:東外環路東側新建出口→封閉現況陳莊出口→東外環路西側新建進口→封閉現況陳莊進口。
本工程進出口改造利用既有設施提高了西關出口通行能力,避免了西關環島通行能力不足的限制,工程建設對主路交通影響較小;規劃東外環路兩側進出口的建設與產業布局和路網調整契合,提高了進出口通行能力,施工工序安排保證了高速收費的正常運行。同時,北輔路改擴建工程以及區域路網的建設既提升了區域通行能力,也保證了新建高速進出口的順暢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