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飛逝,節物相催,轉眼又是一個冬至日。“冰益壯,地始坼”,人們在與新冠病毒的抗衡中迎來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
冬至,是農歷二十四節氣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冬季的第四個節氣,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意思是說,從冬至這一天開始,陽氣回升,白天一天比一天長,新的循環開始了,值得慶賀。雖然天寒地凍、萬物蕭瑟,但也蘊藏著生機和活力。古人云:冬至大如年。某種意義上,正是人們對新的開始的祝禱。
冬至是一年之中重要的節氣時點,《史記》云:“氣始于冬至,周而復生。”冬至也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早在周朝,先民們把冬至視為一年之歲首,即春節。這一天,要舉行盛大典禮,天子率三公九卿迎歲。漢代,冬至被列為“冬節”,官府一律放假休息,民間商旅停業,親朋相互拜訪,以美食相贈,歡歡樂樂地過節。《四民月令》記載:“冬至之日,薦黍、羔。先薦玄冥于井,以及祖禰。齊、饌、掃、滌,如薦黍、豚。其進酒尊長,及修刺謁賀君師耆老,如正月。”唐、宋時期,把冬至與歲首并重,皇帝與文武百官放假,并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也要祭祖。明清時代,冬至日沿襲古俗。明代劉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記載:“百官賀冬畢,吉服三日,具紅箋互拜,朱衣交于衢,一如元旦。”清代文人徐士鋐的《吳中竹枝詞》寫到:“相傳冬至大如年,賀節紛紛衣帽鮮。畢盡勾吳風俗美,家家幼小拜尊前。”喜慶的節日氛圍,似乎沖淡了冬季的寒冷。
古人為了度過漫長而寂寞的冬季,有貼繪“九九消寒圖”的習俗。元末詩人楊允孚有詩曰:“試數窗間九九圖,余寒消盡暖回初。梅花點徧無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其自注云:“冬至后,貼梅花一枝于窗間,佳人曉妝,日以胭脂圖一圈,八十一圈既足,變作杏花,即暖回矣。”“九九消寒圖”有三種圖式,分別為梅花、文字、銅錢三種版本,具體采用哪種形式,則是由主人的愛好和文化素質而選擇,是詩意冬日的逸趣之享,也表達了人們期盼春回大地的殷切心情。
“冬九九”是勞動人民從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歌謠,一般從冬至那天開始,每九天算成一段,一直到九九八十一天結束。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歌謠不盡相同,《帝京景物略》中有一首較早的“冬九九”歌謠,反映的是燕京一帶入九后的天氣情況。小編生長在北方,熟知的則是北方大部分地區民間流傳的歌謠:“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生動形象地記錄了冬至到來年驚蟄之間的氣候、物候變化情況,也表述了農事活動的一些規律。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在廣袤的北方,每到冬至的這一天,餃子穩坐餐桌的C 位。人們團坐在桌子旁邊,端上一盤盤熱氣騰騰的餃子,就著可口的小酒、小菜,驅趕室外的寒氣,保住自己的耳朵。也有許多地方的人會選擇吃餛飩,正如混沌初開之意,象征打破混沌,開辟天地。南方的傳統習俗是煮食湯圓,寓意闔家團圓幸福美滿。還有燒臘與姜飯、番薯湯果、赤豆糯米飯、羊肉湯以及冬釀酒、祭祖、贈鞋……許多流傳至今的民間習俗,使冬至成為冬季里最有儀式感的日子。
冬至這天,《易經》有“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之說。意為這一天黑夜最長,陰氣最重,是最接近“死亡”的一天,最好什么事也不干。冬至后,陽氣緩緩回升,白天慢慢變長,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也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時機。此時,應多曬太陽,科學養生有助于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飲食上宜多樣,可食用溫熱、滋陰去燥的食物,飲食不可過咸,注意谷、果、肉、蔬合理搭配,忌暴飲暴食、寒涼生食。

中華節氣菜設計師:賈輝
更好遇見(青島)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出品總監、遇園·慧主理人


主料:海腸100克,枸杞苗250克,面粉300克。
調料:鹽8克,味精4克,姜末5克,蒜泥5克,蔥花5克,香油10克,蔥油15克,豬油3克。
制作步驟
1.將海腸去兩頭清理出內臟,清洗干凈,頂刀切丁備用;
2.枸杞苗焯水切成末,擠干水分,加鹽、味精、姜末、蔥花、香油、蔥油、豬油,再加入切好的海腸拌勻備用;
3.將面粉用溫水和成面團,搟壓成皮,把調好的餡料包好,沸水下鍋煮熟,上桌配以蒜泥即可。
口味:咸鮮味濃

主料:花膠260克,青島會場梭子蟹2只(約500克)。
輔料:香脂醋魚子醬5克,火紅苗3克。
調料:濃湯300克,鹽3克,雞汁5克,藏紅花1克,白糖2克。
制作步驟
1.將發好的花膠切成塊備用;
2.將會場梭子蟹提前清洗干凈,放入蒸鍋中蒸10分鐘,取熟肉備用;
3.起鍋,分別加入濃湯、鹽、雞汁、藏紅花、白糖以及提前發制好的花膠,小火煨制入味,再加入已備好的蟹肉;
4.臨出鍋時,將蟹黃放在上面,加入香脂醋魚子醬、火紅苗點綴即可。
口味:咸鮮濃湯味香

主料:膠州有機大白菜500克,海蜇皮150克。
輔料:香菜苗5克,火紅苗3克。
調料:蔥油5克,豬油3克,蔥、姜、蒜各5克,干辣椒段2個,白醋5克,鹽3克,味精2克,白糖3克,辣椒油2克。
制作步驟
1.將膠州有機白菜去掉外葉,清洗干凈,片成片,焯水備用;
2.海蜇皮沖水去除鹽味,切成塊備用;
3.起鍋先將海蜇皮干炒,把水分炒掉;鍋內放入蔥油、豬油、蔥、姜、蒜爆鍋,加入干辣椒段;再放入有機白菜煸炒,烹白醋,加入鹽、味精、白糖調味,出鍋加入少許辣椒油即可。
口味:咸鮮酸微辣爽口

主料:黑芝麻湯圓40克
輔料:烏龍桂花茶5克,嶗山礦泉水500克。
調料:白糖2克
制作步驟
1.將黑芝麻湯圓提前下入開水鍋內煮熟,備用;
2.另起鍋,加入嶗山礦泉水和烏龍桂花茶,煮出香味,加入白糖;
3.把煮好的黑芝麻湯圓放入湯盅內,上桌時倒入煮好的烏龍桂花茶即可。
口味:茶香味濃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