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林煒 張亮 喬文姝
(上接第一版)但長期而言仍會流失潛力巨大的市場,且禁令將促使中國更積極尋求其他供貨商并自行開發技術,為阿斯麥制造對手。
《日本經濟新聞》29曰稱,全球半導體制造設備市場由排在第一位的美國應用材料公司、第二位的荷蘭阿斯麥及排在第三位的日本東京電子等展開競爭。日本和荷蘭的企業擁有不依賴美國技術的產品,因此對華出口不受美國政策限制。據日本半導體制造設備協會介紹,2021年度,對中國的銷售額占日本半導體設備出口額的33%。其中,東京電子2021財年(截至2022年3月)的約2萬億日元合并銷售額中,對中國的銷,售額占26%。報道稱,如果引進美國要求的限制措施,日本企業將受到很大影響;日本政府一直在“水面下”探索可采取的措施,將在考慮對日本企業影響的同時,確定實際引入的具體措施。“最終他們會到達那里”
《晨報》27日稱,冷戰時期分隔東西方的是“鐵幕”,如今全球半導體領域降下的是“硅幕”。報道認為,芯片制造技術非常復雜,但全球芯片產業結構卻非常簡單:最重要的芯片設計商在美國,制造商在中國臺灣和韓國,設備商在荷蘭和日本。這些國家聯手降下“硅幕”,就有機會阻擋中國。
“中國能把光刻機做出來,我對此從不懷疑”,中國信息消費聯盟理事長項立剛2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日本和荷蘭在美國的逼迫下加入對華限制行列,他們自己將承受巨大損失。這些措施不能說對中國完全沒有影響,但是想借此完全改變世界芯片產業的格局,或者擊垮中國的芯片產業,這不符,合事實。對于美國主導的對華“芯片圍堵”,我們早有準備。
“由于美國的制裁:中國最終將學會制造那些無法進口的半導體生產設備。”阿斯麥公司首席執行官溫寧克1月25日接受彭博社采訪時說。“如果他們無法獲得這些機器,他們將自己開發。這需要時間,但最終他們會到達那'里,”他說,“你越給他們壓力,他們就越有可能加倍努力。”▲
環球時報202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