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廣場電視臺網站1月28日文章,原題:美日新軍國主義遏制中國將以失敗告終,每當看到前任與現任美國總統在全球舞臺抹黑中國的和平崛起時,就不由得想到一句老話:“習慣是第二天性。”
越來越明顯的是,拜登從執政之初就加大力度向盟友施壓,迫使它們接受對中國等國的對抗立場。令人擔心且不齒的是,日本、澳大禾利和印度忘記了獨立外交政策的理想,如今在所謂的四邊機制下把美國當成保護者。日本在國際關系中也表現出更多自信,特別是在過去四年,日本在亞太地區緊跟美國的戰略,同時加強與美國的軍事同盟。
2022年12月16日,岸田文雄領導的日本政府制定了《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三份安保政策文件,夸大所謂的外部威脅來提高其國防能力,“以確保地區的和平與繁榮”。日本的新防衛政策將中國視為“迄今最大戰略挑戰”,同時將俄羅斯和朝鮮稱為直接的“安全威脅”。
另一方面,拜登政府上臺后,開始在臺灣問題上采取外交攻勢,試圖阻止中國在印太地區的崛起,同時接連公然干涉中國內部事務。這些進攻性姿態加劇了與中國關系的緊張。2022年10月12日公布美國國家安全戰略時,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明確稱中國是美國所面臨的“最重大的地緣政治挑戰”。
在美日安全保障磋商委員會會議期間,雙方在防衛態勢、軍事訓練安排和指揮關系方面進行一系列調整,包括計劃重整駐扎在沖繩島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岸田1月13百在白宮與拜登總統舉行會談。美日領導人峰會清楚地表明,兩國視中國、朝鮮和俄羅斯為假想敵,并加強安全軍事合佗。美日同盟以及“建立一個自由和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都是針對中國。
這次會談被稱為美日同盟的“'非凡時刻”,但最終它將無法破壞中國的統一進程。美日軍事一體化的推進,會對中美關系產生負面影響,也會對中日關系產生顛覆性影響。美日軍事安全同盟的發展無疑會造成地區國家的軍備競賽。中國和俄羅斯將不得不發展各自的軍事力量應對,它們將不惜一切代價捍衛主權和領土完整。
可以說,美日的新安全和軍事戰略將危及整個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美國的全球霸主計劃一直在對國際秩序和全球和平造成傷害。國際事務應該是和諧的,同時承認多樣性。值此地緣政治動蕩多變時期,美國政府應注意避免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發生直接對抗。▲(作者拉比?桑卡?博蘇,喬恒譯)
環球時報202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