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洋 劉景濤 崔忠濤
中石油華東設計院有限公司土建室 山東青島 266071
某石化企業一座新建1 萬m3儲罐,為鋼制內浮頂罐,直徑為28m,高度約21m,基礎采用鉆孔灌注樁基礎,設計樁長34m,共計121 根樁。樁基施工前按規范要求進行了試樁,試樁結果合格且出具了樁基質量檢測報告。儲罐罐體安裝完畢進行充水試驗,沉降觀測數據顯示,儲罐下沉最大點位于正西北方向,沉降值為280mm,其對面下沉40mm,沉降差240mm,傾斜8.57‰。經分析可知,油罐基礎沉降具有對稱性,滿足任意直徑方向的平面傾斜變形特征,為平面傾斜。儲罐基礎沉降實測值如圖1 所示。根據《石油化工鋼儲罐地基與基礎設計規范》(SH/ T 3068- 2007)第8.3 條規定[1],對內浮頂罐,當儲罐底圈內直徑在22<≤30m 時,沉降差允許值為0.006。本工程油罐基礎超出規范要求(傾斜分別為8.57‰,大于6‰)。不均勻沉降會給管線的安裝和油罐運行使用帶來許多困難,嚴重的甚至會導致罐體破裂、原油泄漏;同時,罐底局部不均勻沉降還會使罐體上口的橢圓度發生變化,過大可能卡住浮頂,甚至造成嚴重事故。

圖1 儲罐基礎沉降實測值
儲罐場地位于長江三角洲前緣,其地貌屬于沖擊平原類型,地勢較平坦,場地內分布有較厚的軟土層,且部分分布著壓縮性高,均勻性差的填土,處于欠固結狀態。根據場地詳勘報告,原始場地地層自上而下的地質情況如表1 所示。

表1 各層土主要物理力學性能表
引起油罐基礎不均勻沉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場地土質的不均勻(厚薄不一致、土質變化、地質缺陷),油罐的瞬時快速加荷導致地基土體的破壞產生沉降,以及地基土受到各種因素的擾動等,都會引起基礎壓縮層范圍內土的各向應力狀態的改變,導致基礎不均勻沉降。基礎的沉降速率一般與土的性狀和加荷速率有關,特別是與土體中孔隙水壓力的消散速率和消散條件有關。
綜合地質勘查資料和儲罐充水試壓觀測成果,具體分析如下:
儲罐場地5- 2 層以上的土層均為沉積年代晚、飽和的軟弱土層,而樁基礎采用5- 2 層粉質粘土作為以摩擦為主的樁基持力層。由于場地內分布有較厚的軟土層,且部分區域分布著壓縮性高、均勻性差的填土,地基土受擾動產生的負摩阻力造成了樁基礎的附加沉降。尤其本工程采用的摩擦型樁較為敏感,如樁基礎采用第7 層粉土作為樁端持力層,可大幅減少樁基礎的沉降。
目前國內外有關儲罐基礎糾偏的方法有預壓法、排水法、挖溝法、頂升調整法等多種方法[2-3]。經過方案比較,結合本工程罐基礎傾斜的特點采用頂升調正糾偏法,將罐體整體頂起后,用壓縮空氣將中粗砂吹入儲罐基礎底面。
罐體頂升后罐底板與基礎頂面間的內部空隙,對環墻處空隙高度大于10mm 的采用高壓吹砂進行填充,對環墻處空隙高度小于10mm 的采用無收縮水泥基灌漿料進行填充。高壓吹砂填充完成后,沿環墻頂面的空隙,宜采用無收縮水泥基灌漿料進行填充,其寬度為環墻寬度,灌漿料填充前環墻頂面應清洗干凈并刷粘接劑兩道。在進行正式吹砂填充前,應先擇局部區域進行預吹填,確定合理的施工控制參數。
罐體垂直度、橢圓度等調整合格后,對罐體邊緣與環墻頂面的間隙及間隙的深度進行詳細的測量,確定進行高壓吹砂的施工區域。在填充之前,應完成罐底板墊鐵組數的調整,使墊鐵組的接觸形成面接觸。填充用砂應采用質地堅硬的中粗砂且級配良好,不得使用海砂,不得含有草根等有機雜質,含泥量不得大于5%。
頂升方案采用儲罐局部頂升,頂升所需的油壓千斤頂數量由儲罐自重決定[4],見式(1)。

考慮到下沉區域為儲罐西北方向±75°,千斤頂主要布置在整個圓周下沉區域較多處(見圖1),千斤頂布置從正西北開始,分兩邊各安裝7 個,間距3m,頂升處弧長為40m,同時在靠儲罐東南邊分散設置千斤頂位置處均勻增加15 組楔形墊鐵,當千斤頂頂升時,楔形墊鐵輔助調整升高,如果未設置千斤頂(弧段)變形較大處,視情況增加頂升點,增加儲罐底面剛度。為便于頂升罐體,要在儲罐壁千斤頂頂升處焊上牛腿或鋼板加強,加強方法如圖2所示。

圖2 千斤頂頂升部位的加強
對于大直徑的儲罐,由于罐體頂升時底板的彎曲變形,會影響底板下面的噴砂填實,因此在罐體內部周圍高度500~1000mm 處設置鋼板焊制內弧圈,厚度12mm,寬度為300mm,且與罐壁板弧度相宜,采用鋼板卡將內弧圈固定于罐壁,用6 個千斤頂撐牢,貼緊罐壁,并在千斤頂位置罐體內側增加28m 跨度鋼管桁架,在桁架上多點設置鋼筋于底板垂直拉結(見圖3)。

圖3 罐體底板部位的加強
頂升時,用水準儀測量各點頂升情況,頂升從西北方向開始,并分別從兩側協助頂升,當頂升20~30mm 后,用水準儀測量各點頂升高度。頂升后用楔形墊鐵墊牢固定,待下次頂升在調整。
頂升次數視頂升情況確定,待西北角千斤頂頂升180~200mm,測量其他各點高度,并檢查儲罐管壁垂直度(偏差不大于50mm),然后把罐體再頂升10mm,用墊鐵墊平。儲罐固定好后把罐底與基礎封堵,并在罐底氣割2~3 個直徑300 孔洞,利用壓縮空氣把砂子噴到罐底與基礎之間的噴砂位置。待罐底板填充完成后松開千斤頂,利用罐體自重壓實填砂,盡可能使其均勻,發現不均勻應再次頂升后填充,直到底面砂子均勻。
經過頂升調正糾偏,該罐已投用5 年,情況良好,滿足生產使用要求。另外,使用同樣方法處理的另一起儲罐基礎不均勻沉降的案例,其儲罐基礎采用鋼筋混凝土環墻基礎,地基為天然地基,但由于施工期跨越雨季,地下水對罐基礎環墻內回填土的沖刷較嚴重,造成了地基不均勻沉降,采用本方法頂升調正后也達到了預定效果,在此不再贅述。
但該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適宜用于罐基礎沉降或不均勻沉降尚在發展未達到穩定的情況,比如儲罐罐體結構尚未施工,罐基礎傾斜角已經接近或達到規范允許值,如將預壓固結法和頂升調正糾偏法聯合起來應用,將會有更大的應用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