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暉 杜航 廖生燁
(新鄉學院生命科學與基礎醫學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3)


本試驗在生態水箱(45cm×45cm×35cm)放置浮島單元,浮島單元由抗風浪型塑料材質的生態浮板,種植籃、種植介質(環保海綿)、連接扣和水生植物等組成。先將花卉市場購買的供試植物根部清洗干凈后在自來水中預培養14d;14d后在生態箱裝50L水樣,將種植籃放入種植孔,每個種植孔栽入單種植物4株,使用種植介質將植物固定在種植籃中,每個處理設置3個重復,并設置對照處理,對照組不種植任何植物。試驗在新鄉學院校內實驗實訓中心一樓大廳進行,2021年7月12日開始,10月5日結束,自然蒸發水量用實驗室純凈水來補充。

試驗數據采用Excel 2013軟件和SPSS 13.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和差異顯著性檢驗。并根據式(1)計算污染物去除率(RV):
(1)
式中,RV為去除率;A0表示試驗用水初始濃度;Ai表示第i天濃度。
觀察發現,10種供試植物在試驗水體中長勢整體良好,生長健壯。從測量數據來看,在預培養期間長勢較為緩慢,放入水樣后在7月12日—9月6日期間植物生長速度明顯加快,但9月13日以后植物表現出生長減緩或停滯的趨勢。主要原因是與水樣中營養鹽成分含量和溫度有關,預培期間自來水中沒有營養鹽分,培養前期水樣營養鹽分含量較多,但隨著植物的增長對養分需求量的增加,并且9月中下旬氣溫降低等,導致植物生長減緩或停滯。總體而言,供試植物長勢都較好,其中鳳眼藍是漂浮植物,試驗過程中不記錄其高度。
化學需氧量即COD,是用來衡量水中有機物質或水中還原性物質含量多少的一個指標[13]。COD增多會有生物死亡,影響到生態平衡系統,人類一旦長期飲用這樣的水源,會出現畸形、突變等嚴重后果[14]。9周后測得美人蕉、水芹、再力花、鳳眼藍、蘆葦、香蒲、慈姑、千屈菜、菖蒲、鳶尾等10種植物浮島所在水體COD濃度分別為93.05mg·L-1、99.66mg·L-1、100.64mg·L-1、90.12mg·L-1、92.56mg·L-1、91.84mg·L-1、94.52mg·L-1、96.51mg·L-1、91.12mg·L-1、93.95mg·L-1,各組COD濃度相對試驗初始值132.11mg·L-1都明顯降低,降低范圍在31.47~40.99mg·L-1,10種植物對COD的去除率分別為29.6%、24.6%、23.8%、31.8%、29.9%、30.5 %、28.5%、26.9%、31.0%、28.9%。其中,去除率最高的是鳳眼藍,其次是菖蒲和香蒲,10種植物對COD平均去除率為28.5%,而試驗對照組COD濃度為110.12mg·L-1,去除率僅為16.6%,明顯各種植物生態島對COD的去除率均高于對照組。由試驗數據可知,前3次(8月9日、8月16日、8月23日)取水樣計算數據顯示,10種植物對COD去除率都比較高,但是在第4次(8月30日)整體有所減緩,從9月6日到試驗結束去除率較快,整個過程中所有植物去除率變化趨勢基本保持穩定。方差分析,10種植物生態浮島對污水中COD去除效果與對照組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但是每次水樣測試,植物生態島相對對照組而言去除率都要高,說明這10種植物對污水中COD去除效果都好。10種植物對污水中化學需氧量去除效果從強到弱依次鳳眼藍、菖蒲、香蒲、蘆葦、美人蕉、鳶尾、慈姑、千屈菜、水芹、再力花。
總磷即TP,指水樣經消解后,其所含的各種形態的磷轉變成正磷酸鹽后而測定的結果[15]。磷酸鹽增多會導致藻類植物快速生長,影響水對光的散射,使水中含氧量降低,容易導致水生生物死亡,還會導致水偏酸性,危害較大[16]。試驗水體TP初始濃度為0.35mg·L-1,9周后測得美人蕉、水芹、再力花、鳳眼藍、蘆葦、香蒲、慈姑、千屈菜、菖蒲、鳶尾等10種水生植物所在水體TP濃度分別為0.057mg·L-1、0.069mg·L-1、0.074mg·L-1、0.061mg·L-1、0.071mg·L-1、0.063mg·L-1、0.064mg·L-1、0.066mg·L-1、0.068mg·L-1、0.067mg·L-1,TP濃度均明顯減低,分別降低了0.293mg·L-1、0.281mg·L-1、0.276mg·L-1、0.289mg·L-1、0.279mg·L-1、0.287mg·L-1、0.286mg·L-1、0.284mg·L-1、0.282mg·L-1、0.283 mg·L-1,降低幅度范圍在0.276~0.293,對TP去除率分別為83.7%、80.3%、78.9%、82.6%、79.7%、82.0%、81.7%、81.1%、80.6%、80.9%,除再力花和蘆葦對TP去除率略低于80%,其他8種植物都在80%以上,其中,美人蕉去除率最高,其次是鳳眼藍和香蒲。各植物生態島對TP平均去除率為81.14%,明顯高于對照處理組(去除率40.12%)。由采樣數據分析顯示,10種植物生態島對TP的去除呈現先上升后減緩最后至平穩,即在前2次所有植物生態島去除效果變化呈上升趨勢,但從第3次開始逐步降低到第6次,而后開始趨于穩定,一直到試驗結束。而對照組前2次去除效果明顯,從第3次開始到試驗結束去除率變低并且變化趨勢基本一致。方差分析,10種植物生態島對污水中TP去除效果與對照組之間差異性極顯著(P<0.05),去除效果明顯。去除效果表現為美人蕉>鳳眼藍>香蒲>慈姑>千屈菜>鳶尾>菖蒲>水芹>再力花>蘆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