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歷史研究所 郭辛欣
戰斗發生的時空位置即為戰場,保留至今的戰場統稱為戰場遺址。戰場遺址見證重大的歷史事件并展示了無畏的斗爭精神,故具有重要的紀念價值和教育意義。在我國歷史上,發生過不計其數的戰斗,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戰場遺址數量卻僅有17處,占總數的0.34%,大量戰場遺址有待得到認定及保護。英國在關于戰場遺址的識別、保護和展示方面積累了大量經驗。本文嘗試通過對英格蘭注冊戰場遺址的認定辨識、保護管理和利用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為我國戰場遺址的保護、管理和利用提供借鑒。
1995年,英格蘭歷史建筑和古跡委員會設立《英格蘭注冊戰場名錄》并首次明確注冊戰場遺址的定義、選擇標準、保護對象構成以及有助于確定特定戰場位置和具有特殊歷史意義的因素(見圖1)。

1《英格蘭注冊戰場名錄》封面(圖片來源:網絡)
2017年,英格蘭遺產委員會修訂發布《戰場遺址——注冊選擇指南》,對《英格蘭注冊戰場名錄》在注冊戰場遺址定義、選擇標準、歷史概述和注冊變更流程等方面進行完善,以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發展中戰場遺址的保護與傳承(見圖2)。

2《戰場遺址——注冊選擇指南》封面(圖片來源:網絡)
注冊是英格蘭歷史建筑和古跡委員會將具有重要意義的遺產資源登錄于英格蘭國家遺產名錄的過程,可為遺產資源提供法定保護和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
注冊戰場遺址僅限于陸上作戰地點,但并非所有的陸上作戰地點都可被登錄為注冊戰場遺址。小規模戰斗(如不列陣軍隊間的交戰)及一些小型沖突,通常不予考慮列入,除非其屬于一場大型戰役的組成部分。此外,盡管民間暴動可能具有公認的文化意義和歷史意義,并可能涉及建制軍隊鎮壓,但其性質與對峙的軍事戰役不同,難以清晰界定,故也不屬于注冊戰場遺址的范疇。綜上所述,注冊戰場遺址的定義應包括以下3個要素:①在陸地上進行的戰斗地點;②屬于統一指揮和部署的戰役;③全部或大部分作戰人員為建制武裝力量。
《英格蘭注冊戰場名錄》首次提出的注冊戰場遺址的戰斗應符合以下標準:①具有政治意義;②具有軍事歷史意義;③具有傳記意義。隨著遺產保護理念的發展和考古技術的進步,在修訂后的《戰場遺址——注冊選擇指南》中,選擇標準擴展如下。
1)歷史意義 必須是具有國家層面歷史意義的戰役,屬于歷史上重要的轉折點,其歷史意義多受政治影響。
3)地形完整性 戰場的地形在軍事戰術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戰役發生時的景觀空間特征,無論是地形等高線、林地、河流、道路、田野、房屋或橋梁等建(構)筑物要素,都有助于理解戰斗發生的過程。其真實性、完整性和延續性直接影響了注冊戰場遺址的登錄潛力,通常城鎮建設區不考慮被納入注冊戰場遺址的登錄范圍。
4)考古潛力 墳墓,建筑物上的彈痕、子彈、箭頭以及個人物品等具有考古潛力的實物證據可支撐重建戰斗經過來確定戰場位置。自15世紀后期,鉛彈的使用明顯提高了戰場相關遺存發現的可能。通過考古定位繪制出鉛彈的分布范圍,既可確定戰場的精確范圍,又可推斷出戰役的部署情況和行動階段。
5)文獻記錄 幫助確定戰役發生的準確地點并理解其歷史重要性。史詩、信件、回憶錄和敘述等歷史文獻可充當論據支撐對于戰場的闡釋,同時還展現了同時代人群對于戰役的反應。此外,考古報告和其他學術研究等現代文獻擴充了人們對戰場遺址的認識。
6)軍事創新 部分在戰術或技術方面具有顯著創新的戰役。
7)傳記關聯 見證將帥軍事生涯最高榮譽或犧牲的戰役。
8)紀念活動 戰場是為了信仰發生沖突和流血犧牲的見證,故被視為神圣之地。人們以在戰場附近修建紀念碑、紀念館和教堂等方式表達對戰役的紀念和對犧牲將士的敬意,定期的紀念儀式或更改地名同樣用于承載戰場遺址的歷史意義。
登錄為注冊戰場遺址首先應完成遺址的辨識,其中最重要的是確定戰場的歷史位置,可分為以下5個階段。
數學在人類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生活中,不僅僅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技術的重要工具,同時也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對研究者來說,數學既復雜又有趣,對廣大學生們來說,數學是我們從小學起就開始接觸的科目.學好數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培養良好的數學解題思維卻對學生學習數學的道路有很大的幫助.
1)通過次要來源的資料,如研究人員的分析文章、歷史人物傳記、歷史紀錄片、報紙文章和引用該研究的文獻綜述等,了解戰役的歷史以及對戰場的描述,同時結合地方傳統、地名和出土遺物以及意外發現等確定戰場的大致位置。
2)收集和分析描述戰斗經歷的直接證據資料,如歷史檔案、歷史人物撰寫的信件和日記、歷史圖像、考古報告等,同時提取資料中與交戰地點相關的景觀空間特征。
3)若仍難以確定戰場的位置,則應從戰術的應用場景角度廣泛推斷戰役可能發生的地點。一旦確定了作戰雙方的駐地,便可逐步推斷軍隊最有可能展開進攻的路線(道路或河流)、關鍵的渡口、作為后方補給基地的城鎮以及雙方主帥充分利用戰場的地形特征取得作戰勝利的策略。
4)重建戰場的歷史地形,通過文獻記錄中的景觀特征來推斷戰役發生的地點。在這一階段,可通過KOCOA分析(關鍵地形、可視范圍與射擊范圍、隱蔽與掩蔽、障礙物、進攻和撤離通道)來提高推斷的準確性。
5)使用金屬探測器對擬劃定的戰場范圍開展調查,結合出土遺物系統性地對前4個階段確定的戰場遺址歷史位置進行復核。
英國遺產保護歷史悠久。作為首部全國性法案,《古跡保護法》于1882年頒布。隨后,相繼出臺《歷史建筑及古跡法》《城市宜居法》《古跡和考古區法》《國家遺產法》《登錄建筑和保護區規劃法》《登錄建筑和保護區規劃條例》,保護遺產的法律體系日益成熟。保護對象經歷了從古跡和歷史建筑到登錄建筑與保護區再到歷史環境3個發展階段。
注冊戰場遺址作為歷史環境的構成要素,納入法律體系的保護相對較晚。根據修訂后的《歷史建筑及古跡法》,英格蘭歷史建筑和古跡委員會聯合國家陸軍博物館、英國戰場信托共同創建的《英格蘭注冊戰場名錄》肯定了戰場遺址的重要價值。2011年,注冊戰場遺址被納入英格蘭國家遺產名錄,受《古跡和考古區法》保護。
為發揮解釋和延伸法律的作用,1994年,《規劃政策指導15:規劃和歷史環境》由英國環境與國家遺產部發布,對城鄉發展與開發控制、運輸與交通管理規劃過程中可能涉及戰場遺址的建設行為提出指導性原則,并強調對戰場遺址的辨識、保護和記錄。
2010年,《規劃政策聲明5:歷史環境規劃》取代《規劃政策指導15:規劃和歷史環境》,在開發管理政策部分明確提出任何建設工程都不得影響注冊戰場遺址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對于尚未列入注冊名錄且具有潛在價值的戰場遺址,同樣應避免開展任何可能對其造成不可逆實質性損害的開發建設。地方規劃局有責任駁回此類開發項目的申請,除非該戰場遺址已失去保護價值或開發項目所帶來的社會效益遠大于破壞遺址的損失。
2012年,英國政府公布《國家規劃政策框架》用以替代《規劃政策聲明5:歷史環境規劃》,其中深化了規劃管控程序并更新了程序決策依據。在2021年的最新修訂版中,“16.保護與提升歷史環境”強調注冊戰場遺址等遺產資源的評估和遺產價值延續的重要性。規劃應制定能夠促進所有遺產資源保護與利用的策略,確保遺產資源的利用符合保護要求,在帶來更廣泛的社會、文化、經濟和環境效益的同時,彰顯地方特色,助力地方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在管理操作層面,注冊戰場遺址先后受英格蘭歷史建筑和古跡委員會、英格蘭遺產委員會管理。上述2個部門均為英國政府在國家遺產和歷史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定顧問。此外,英國戰場信托作為志愿組織,負責全英境內所有戰場遺址的保護、宣傳推廣、闡釋與展示工作,地方規劃部門推動轄區內法律落實并承擔審批規劃申請等日常管理工作。三者緊密聯系、協同配合的操作方式是英國遺產管理的一大特點。
截至2022年,英格蘭共有注冊戰場遺址47處,其中不乏有對英國歷史乃至歐洲歷史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戰役遺址,如諾曼征服事件中的黑斯廷斯戰役遺址、玫瑰戰爭中的博斯沃思戰役遺址以及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馬斯頓荒原戰役遺址等(見圖3)。

3英格蘭注冊戰場遺址分布(圖片來源:作者基于《戰場遺址——注冊選擇指南》改繪)
在確保注冊戰場遺址得到保護的前提下,部分戰場遺址實踐了多種展示及利用方式,包括建設紀念碑或紀念性建筑、展示遺址原狀、雕塑模擬場景、布設專題展覽、設置解說標識牌、情景再現表演、徒步體驗歷史線路、作為公園或高爾夫球場等。
以著名的黑斯廷斯戰役遺址為例,通過全面研究黑斯廷斯戰役發生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合理劃定戰場的分布范圍并明確重大事件的發生地后,東薩塞克斯郡政府策劃了豐富游客體驗的多種展示方式,從傳統的對戰場環境到對歷史建筑的原狀展示(見圖4,5),從修建事件紀念碑到豎立模擬戰斗場景的雕塑(見圖6,7),從布設專題展覽到設置現場解說標識牌(見圖8,9),從策劃情景再現表演活動到提供戰場徒步體驗等。

4黑斯廷斯戰場遺址原狀展示(圖片來源:網絡)

5黑斯廷斯戰場大教堂原狀展示(圖片來源:網絡)

6哈羅德犧牲地紀念碑(圖片來源:網絡)

7戰斗場景雕塑模擬(圖片來源:網絡)

8黑斯廷斯戰役專題展覽(圖片來源:網絡)

9遺址現場解說標識牌(圖片來源:網絡)
在所有展示方式中,最負盛名的屬黑斯廷斯戰役情景再現表演活動,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表演者和觀眾(見圖10)。自1984年英格蘭歷史建筑和古跡委員會組織以來,從每隔5~6年一次演變為每年一次的定期表演。活動時間定為每年最接近戰役當天的周末,由業余愛好者和部分專業演員參與表演,人數從幾百人到上千人不等。2006年發起的紀念戰役1000周年活動規模最大,共有超過3000名表演者,吸引了約30000名觀眾付費欣賞表演。

10情景再現表演(圖片來源:網絡)
此外,東薩塞克斯郡政府結合英格蘭遺產委員會的研究成果,借助注冊戰場遺址的知名度,同時推廣其他旅游產品來帶動地方經濟發展,主要體現為設計了戰場遺址游覽、學生教育旅行、文化活動體驗等多種主題的導游手冊,策劃與戰役相關的展覽,結合戰役的行軍路線提供徒步體驗等。
通過梳理英國對注冊戰場遺址在認定辨識、保護管理、展示利用方面的經驗,不難看出歷史價值、地形完整性、歷史環境景觀延續性是認定注冊戰場遺址的關鍵。與其他類型的遺產資源相比,雖然在立法方面起步相對較晚,但結合國家規劃政策對潛在破壞因素的管理控制,引入國家顧問、志愿組織、地方政府機構多方參與,可實現對遺址的有效保護和管理。此外,地方政府在吸取專業機構研究結論的基礎上,從價值出發,通過多種展示手段對遺址進行全面展示,實現有效宣傳,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我國雖已進入文化遺產保護水平全面提升的新時代,但與西方成熟的理論體系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相比,我國戰場遺址保護利用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亟待加強。建議應最大程度地吸引社會力量接觸、參與和監督相關工作,提高公眾認知,共同將我國戰場遺址保護好、管理好、利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