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海寶冶集團有限公司 劉書生
安置房小區規劃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總體、單體設計均要與地塊周邊環境相協調,并堅持“經濟、適用、安全、宜居”的設計原則,充分體現相對均好性,建造適時、適地、適人的住宅小區。設計應遵循設計規范,以功能為導向,著眼于整體有序而有變化,建筑設計在求實中創新。打造小區公共綠地資源,設置社區居民公共休息及健身場地,努力實現居住環境的健康性和自然環境的親和性。方案設計按照科學發展觀,堅持環保和節能原則,積極采用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環保技術,努力將新觀念、新技術、新材料與居家生活模式有機結合,提升住宅的功能質量與環境水平。
新時代住宅小區要求營造新的生活休閑方式,在小區內構建生活圈、休閑圈、運動圈,賦予現代居住社區以“圈”的概念,結合景觀設計健康步道,為居民提供休閑健身之所,符合現代人群對健康的追求。當設計安置房小區時,項目的規劃條件和業主提供的任務書是首要考慮的因素,依據相關規范對項目進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同時通過與業主的充分溝通,了解居民訴求,從而滿足小區居民的居住需求。
1)以人為本 充分考慮居民生活的實際需要,要從環境質量和景觀設計的角度進行規劃設計,以滿足小區居民更好的生活需要,也更能體現精神文明。
2)可持續發展 既要與當地自然環境相結合,又要合理利用各種資源,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在此情形下,在住宅小區規劃設計過程中,應從現實情況出發,著眼于長遠發展,并預留出未來發展的空間。
3)生態環境保護 居住區規劃和建設要滿足居民對采光、通風等方面的需求,使居民能更親近自然,并將建設技術與自然生態學相結合,形成科學、合理的規劃方法。
4)總體規劃 在城市住宅小區規劃建設過程中,不僅要體現地方特色,而且要將景觀設計與建筑、道路、綠化相結合,才能實現整體規劃與設計的有機統一,在滿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時,為城市建設提供良好的肌理條件。
合理利用基地地塊特點,運用現代規劃設計理念,通過準確的需求定位和合理的規劃布局,以科學、理性和簡潔的現代設計手法解決目前大規模居住區開發所面臨的“千篇一律”“與現代生活脫節”的矛盾,努力為居住者創造舒適的現代生態景觀居住環境。例如上海某安置房小區總用地面積87274m2,總建筑面積187222m2,容積率1.6,建筑限高50m,小區地塊由現狀河道分為東、西地塊,共建有23棟樓。通過分析研究各種流線與空間組合,根據相關要求,采用現代建筑空間構成設計手法,將符合最佳日照要求的住宅樓棟科學穿插組合,保證了中央綠地景觀的高效使用。為避免傳統安置房小區常見的“行列式”“排排坐”等呆板的布局形象,項目以現代手法設計進行景觀環境和建筑單體造型設計,采用小區中央大景觀串聯樓棟出戶小景觀,讓使用者獲得置身于綠色家園的大自然體驗感,從而體現新穎且充滿活力的住宅形象(見圖1)。

1鳥瞰效果
小區出入口應設置在交通方便、車流量較小且能保障居民出行安全的道路上。同時要設置至少2個出入口以滿足消防要求,出入口應設置不同道路上,若因項目地塊受限,可設置在同一道路上但必須滿足相關規范要求。
小區內的交通組織非常重要,不僅包括行駛在道路上的車輛,還包括小區內停車位的規劃,這兩點決定了小區內的交通環境質量。道路交通規劃原則可概括為“便捷直達,路在景中”。案例項目地塊的地下車庫出入口設置,以方便機動車最短路線進入地下停車場,盡量減少車流和人流的相互干擾為目標,從而提高小區的安全性(見圖2)。住宅電梯直達地下車庫,居民停車后可直接通過電梯入戶。根據該小區規模,綜合考慮疏散、城市道路和景觀等因素,基地內共設置2個車行出入口,分別位于南側月川路和東側云林路上,出入口的寬度及與道路交叉口、橋梁的間距滿足相關規范要求。基地內有1條橫穿南北的河道,因此東西兩部分各自形成環形車道系統并彼此連通。機動車在小區入口附近進入地下車庫,6m寬的環小區車道兼做消防車道,沿道路布置地面停車位。小區內部以人行交通為主,人行道寬1.0~2.5m,整體步行系統布局結合設計了開闊舒展的景觀,連接各景觀節點,讓不同年齡段和不同需求的居民均有合適的休閑空間,真正成為社區居民交流互動的公共場所。根據控規和配建指標要求,小區按照相關文件規定采取合理的機動車臨時停車位設置。

2交通組織
套型作為住宅小區設計的重要內容,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在細分的住宅產品開發環境下,如何在品質、規范、造價、溢價和去化之間取得平衡更需要市場信息的反饋。而具體到單純的套型設計過程中,套內空間和交通空間的整合需結合總圖布局進行優化設計,套內空間和公共交通部分整合是調整平衡的過程。例如上海某安置房小區建筑限高50m,根據市場需求確定小區住宅套型面積段,單元布局采用一梯兩戶和一梯四戶兩種方式。套內布局合理,保證所有套型均有南向房間,功能流線通暢,分區明確。套型面積以66m2的一居、88m2和95m2的兩居為主力套型,配置適量的三居套型(面積109m2和125m2)。套型采用統一化和標準化設計,所有套型客廳面寬均為3.9m,主臥面寬均為3.6m,南向次臥面寬均為3.3m,為裝配式內裝提供便利的同時,降低項目造價(見圖3)。

3套型平面
景觀設計采用“點、線、面”相結合的設計手法,在小區中心設置主要景觀節點,并強調景觀的均好性,盡可能利用自然環境創造人工景觀,讓所有住戶均可享受優美環境,實現景觀資源的充分利用。以中心大景觀為整個小區的景觀中心,結合步道、綠化及休憩小品打造富有特色的景觀步道系統(見圖4)。配套小景觀為多種文化娛樂設施、健身區及休閑區提供條件。遵循“以人為本”原則,設置各種不同用途、大小不一的開放空間,充分考慮兒童、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等不同人群的需求,在原有地形的基礎上,運用獨特的設計手法,將社區空間與城市環境相融合,打造生機盎然、充滿活力的社區,同時道路將功能空間連接,實現空間景觀的連續性。

4景觀規劃
環境設計與典雅、自然及簡明的現代園景藝術融為一體,種植設計強調四季色彩變化,以植物的形、色、香等特征創造詩情畫意的環境,并運用具有特色的種植方式,營造四季常青、花開不斷的戶外環境。人行道著重設置應用傳統符號且現代感較強的小品,體現社區的人文風貌。人行道鋪裝主要采用青石板等天然石材,圖案簡潔、色彩淡雅、拼裝方便,同時設置供殘疾人使用的盲道、坡道,標識準確、明顯。綠地內鋪裝選用天然材質,與自然環境融合。上海某安置房項目在方案設計階段整體構思建筑方案與綠色建筑技術的融合,結合基地內河道打造沿河景觀,讓小區居民充分體驗河畔美景,同時運用適宜、高效的綠色建筑技術,創造綠色特征明確、全生命周期環保節能及舒適高效的居住小區。
住宅小區規劃應從總平面規劃、交通組織、套型設計及景觀設計等方面出發進行綜合考慮。總平面規劃應結合現狀地塊及四界情況,通過分析研究各種流線與空間組合,根據相關要求,采用適宜可行的規劃設計手法;在交通組織時,注重內部交通規劃和出入口的設置,結合居民出行規律采用人車分流方式;在套型設計時,通過前期調研并結合各方訴求確定套型面積,采用統一化和標準化設計,為裝配式內裝與施工提供便利的同時,降低項目造價;景觀設計充分結合基地內的自然環境現狀,強調整體建筑方案與綠色建筑技術的融合。
綜上所述,在對安置房小區進行規劃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居民的使用需求,以人為本,運用合理可行的規劃設計手法,為居民提供更加舒適和安全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