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玉,張志波
(中汽研汽車檢驗中心(天津)有限公司,天津 300300)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高質量發展”,報告指出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汽車強制性產品認證以保汽車質量底線為基礎,為汽車產品質量安全保證和提升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新業態下汽車空中下載技術(Overthe-Air Technology, OTA)、“新四化”等新技術和大數據的快速發展和應用,為汽車強制性產品認證的傳統認證技術和管理方式帶來機遇和挑戰。
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是指各國政府依照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有關協議和國際通行規則建立,依照法律法規實施,保護國家、消費者安全、動植物生命安全和環境安全的產品合格評定制度[1]。強制性產品認證是指強制性產品認證目錄中的產品依照實施規則和實施細則進行認證申請、型式試驗、工廠檢測和獲得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 CCC)證書的過程[2],并依法依規對獲證后產品進行獲證后監督的認證程序。
在我國加入WTO以前,我國對國內生產產品和進口產品存在著多個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原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對進口商品建立了進口產品安全質量許可制度,同時,原國家質監局對部分進口商品和國內產品建立了安全認證和強制監督管理制度[3]。隨著我國加入WTO,我國政府根據入世談判 WTO/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Agreement on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TBT)的承諾將“中國國家進出口商品檢驗局(China Commodity Inspection Bureau, CCIB)認證”和“長城中國電工產品認證委員會(China Commission for Conformity Certification of Electrical Equipment,CCEE)認證”統一為“中國強制性認證”。
2002年5月1日起,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全面實施,國家認監委將19大類132種產品納入強制性產品目錄。
2002年10月10日,國家認監委發布并實施了《機動車輛強制性認證實施規則》(CNCA-02C-023:2002),汽車產品CCC認證得到落實。此后,汽車CCC認證實施規則又經歷了 2005版、2008版、2014版和2020版4次版本修訂[4]。
國家認監委先后發布了[2018年第 11號]、[2019年第44號]、〔2020年第12號〕公告,對機動車零部件強制性產品認證目錄進行了調整[5],調整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機動車零部件CCC認證目錄調整情況[6-8]
《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規定》規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主管全國強制性產品認證工作,認監委負責強制性產品認證工作的組織實施、監督管理和綜合協調,地方市場監管部門對所轄區域內強制性產品認證活動負責監督管理和執法查處工作。
技術專家組由認證認可管理部門、標準化組織、認證機構、檢測機構、認證企業等組織代表組成,承擔研究CCC認證產品目錄調整和認證實施規則修訂工作,負責收集、研究CCC產品在認證過程中出現的技術問題等。現由第六屆強制性產品認證技術專家組承擔技術專家組工作。
強制性認證機構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質檢總局令第 65號《強制性產品認證機構、檢查機構和實驗室管理辦法》取得強制性產品認證機構資質,并開展強制性產品認證活動的認證機構。
當前,具備汽車產品CCC認證資質的認證機構為中汽研華誠認證(天津)有限公司(CAC)、中國質量認證中心(CQC)、中汽認證中心(CCAP)等4家認證機構。
指定實驗室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質檢總局令第 65號《強制性產品認證機構、檢查機構和實驗室管理辦法》取得強制性產品實驗室資質,開展強制性產品型式試驗、獲證后監督核查的實驗室。
當前,汽車產品指定實驗室為中汽研汽車檢驗中心(天津)有限公司(國家轎車質量檢驗檢測中心)、長春汽車檢測中心有限責任公司(國家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長春))、襄陽達安汽車檢測中心有限公司(國家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襄陽))等 22家實驗室。認證機構與指定實驗室采用簽約方式在明確認證各環節中的責任與義務后進行合作的。
認證委托人是指依法在市場監管部門登記并領取營業執照后向認證機構提出認證申請和持有認證證書的各類組織,銷售者、進口商也可作為認證委托人。
生產者是指對產品的設計、評定、制造等階段和產品承擔全部責任的法人組織。
生產企業即生產廠,是指對認證產品至少進行最終裝配、使用認證標志,并接受認證機構獲證后監督的場所。
CCC檢查員是指由指定的強制性產品認證機構、檢查機構委派,對新申請強制性產品認證或者已獲得CCC證書的生產企業進行檢查的人員。CCC檢查員在掛靠認證機構后以工廠檢查組形式實施CCC認證檢查活動。
認證機構依據《強制性產品認證實施規則 汽車》(CNCA-C11-01:2020)(以下簡稱實施規則)制定實施細則,結合實施規則、實施細則、《強制性產品認證實施規則 生產企業分類管理、認證模式選擇與確定》《強制性產品認證實施規則 生產企業檢測資源及其他認證結果的利用》《強制性產品認證實施規則 工廠檢查通用要求》等通用實施規則開展CCC認證活動。
汽車CCC認證程序包括認證申請、認證受理及認證方案下達、型式試驗、初始工廠檢查、技術評定、證書頒發和獲證后監督等流程,單車認證不含工廠檢查及獲證后監督程序。圖 1為中汽研華誠認證(天津)有限公司(CAC)的汽車CCC認證的初次認證流程,圖2為文件(國認證〔2014〕84號)和(國認證〔2017〕50號)規定的已獲CCC認證證書產品轉換機構的認證流程。

圖1 汽車CCC認證流程

圖2 CCC證書轉機構認證流程
近年來,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放管服”改革、全面實施質量強國戰略、加強事中事后監督等方面的深入推進,汽車CCC認證制度在“保安全底線”本質屬性上采取了多項重大改革舉措,并向國內外認證委托人、國內消費者釋放了改革紅利。
汽車產業快速調整、技術高速發展給強制性產品認證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在服務好汽車產業的同時,提高認證制度的靈活性和技術的適應性,助力我國汽車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智能化、網聯化已成為當前汽車產業和技術發展的新趨勢,智能網聯汽車及自動駕駛汽車市場規模也逐年增加,隨著相關體系、標準的逐漸完善,智能網聯汽車及自動駕駛汽車的部分功能有望納入強制性認證范疇。
同時,伴隨智能網聯汽車及自動駕駛汽車應用的推廣,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又將成為網聯化、自動化汽車認證繞不開的話題。OTA技術的應用為車載軟件和汽車功能的升級帶來了便利,但同時也為已認證汽車產品部分功能、性能的安全性和合規性帶來了隱患。
2021年全國兩會上,我國提出了“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發展目標。2021年10月,國務院發布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積極推進天然氣、電力、氫能和先進的生物液體燃料等新能源、清潔能源在交通運輸領域應用。“雙碳”目標下的氫燃料電池、插電式混合動力、混合動力、純電動汽車等電動化汽車產品進程將被進一步推動。
汽車電動化為我國汽車行業發展帶來了新機遇、新挑戰,同時汽車CCC認證對新能源汽車整車、系統、零部件等性能、安全部分將逐步增加新管理要求。
隨著大數據技術飛速發展,大數據應用已經融入各行各業。汽車CCC認證數據存在數據量大、來源分散、使用方多等特點。由于汽車CCC認證相關數據存儲在各認證機構,使得市場監管總局、地方局執法時對汽車認證數據獲取存在不便。近年來,各級政府逐步加強事中事后監管長效機制研究和制度、規定制定,汽車主管部門對汽車認證信息的需求也逐漸增加。同時,汽車CCC認證的工廠和產品的基本信息、質量信息、產品一致性等數據也可為執法和產品一致性事中事后監管、召回等提供有力支撐。
同時,大數據的應用可加強認證機構間認證數據、結果的互相采信,切實做到減輕企業申報和認證負擔,并降低主管部門、認證機構認證風險。
依據《國務院關于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 促進全面質量管理的意見》(國發〔2018〕3號)和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電視電話會議精神,認監委先后發布公告將機動車零部件強制性產品移出目錄5項、調整為CCC認證(自我聲明程序B)7項、新增CCC認證(基本模式)1項。
汽車“新四化”技術的發展,汽車零部件較傳統產品、技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電動機、動力電池、燃料電池發動機、車載攝像頭、車載雷達等零部件對“新四化”汽車性能和部分功能有決定性作用。因此,為了保證汽車產品整體質量安全,“新四化”零部件納入 CCC認證目錄十分必要且緊要。
汽車CCC認證制度保證了我國汽車產業高速發展下產品的質量,有效地保障了消費者的權益和人民大眾的公共安全。同時,CCC認證作為世界通行認證制度,其認證技術和實施方式與時俱進尤為重要,加強CCC認證制度與國內其他認證體系協同機制和差異管理,為汽車高質量發展增添更多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