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濤 韓天勇 劉伯夫 谷志寒 余海放 周亞雄
(1.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急診科,四川 成都 610041; 2.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急診醫學研究室,四川 成都 610041; 3.四川大學災難醫學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
醫務工作者職業暴露是指醫務工作者在從事醫療職業活動中,接觸含血源性病原體的血液或其他潛在傳染病物質的狀態[1]。由于醫院工作環境及服務對象的特殊性,醫務工作者在臨床診療及工作的過程中,常有職業暴露事件發生,會帶來特殊的健康相關風險[2-5]。全球每年平均約有300萬醫療工作人員發生血源性職業暴露,其中有200~5000人有患上艾滋病的風險[6]。國內醫務工作者發生職業暴露率為62.8%~98%,是臨床工作中的常見意外事件和職業損害,發生職業暴露后,除可能損害醫務工作者身體健康外,還可能對其帶來不同嚴重程度的心身損害,出現擔心、焦慮等狀況[7-9],嚴重者甚至會導致心理崩潰,出現創傷后應激障礙[10-12]。國外有研究顯示,有過職業暴露的醫務工作者心理壓力明顯高于未發生過職業暴露者[13],我們應該關注醫務工作者職業暴露的心理健康狀況[14-18]。對此,本文旨在了解醫務工作者發生職業暴露后的心理應激狀況,關愛醫務工作者的身心健康,同時為后續必要的心理危機干預提供依據,總結提供可能降低此類影響的方法措施。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為前瞻性調查研究,對本院2018年11月~2020年10月發生職業暴露的人員,通過現場填寫網絡問卷,對發生職業暴露后的心理創傷應激進行調查,比較不同崗位的醫務工作者的創傷后應激障礙自評量表(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self-rating scale, PTSD-SS)評分,并根據性別、婚姻狀況、學歷及職稱等對不同群體暴露者進行亞組分析,了解其職業暴露后的心理創傷應激情況。通過問卷設置(核心問題為必答題、邏輯跳轉和限制、填寫范圍等)對問卷進行質量控制。
1.2 研究對象 調查期間本院發生職業暴露的所有人員,排除患有精神疾病者。共發生職業暴露者447例,有精神疾病者0例,回收有效問卷447例。
1.3 調查問卷內容 內容包括3部分:①暴露者人口學基本信息,包括職業、性別、年齡、學歷和工齡狀況等。②暴露者的職業暴露情況,包括:發生職業暴露方式,暴露時是否知道暴露源,暴露時是否進行標準防護及暴露地點等。③創傷后應激障礙自評量表:采用PTSD-SS對暴露者應激狀態進行量化評估。
1.4 職業暴露后應激壓力評估工具 PTSD-SS為一自評量表,由24 個條目構成。劃分為對創傷事件的主觀評定(條目1)、反復重現體驗(條目2、3、4、5、17、18、19)、回避癥狀(條目6、8、9、10、16、21、22)、警覺性增高(條目7、11、12、15、20、23) 和社會功能受損(條目14、24) 5個部分。每個條目根據職業暴露創傷事件發生后的心理感受分為沒有影響至很重1~5級評定,分數越高,表示影響越大,累積24個條目得分為PTSD-SS 總分,得分越高應激障礙越重。

2.1 一般資料 全院發生職業暴露447例中男性177例(39.60%),女性270例(60.40%),平均年齡(28.54±7.05)歲,平均工齡(5.06±5.62)年;根據不同職業分類,其中醫生286例(63.98%)、護士140例(31.32%),醫院行政后勤人員21例(4.70%)。見表1。

表1 職業暴露醫務工作者職業分布
2.2 不同群體間PTSD-SS評定總分比較 根據暴露者的性別、學歷、職業、暴露方式、是否標準防護及暴露源知曉情況等進行亞組分析,比較其不同群體的PTSD-SS評分,結果發現,不同暴露方式(針刺暴露vs黏膜暴露)的暴露者間PTSD-SS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47),其余亞組間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群體間PTSD-SS評定總分比較
2.3 不同暴露方式暴露者間PTSD-SS評分比較 根據不同暴露方式,將所有447例暴露者分為針刺暴露組和黏膜暴露組兩個亞組,針刺暴露組PTSD-SS總評分為(46.54±20.811),黏膜暴露組PTSD-SS總分為(51.26±23.86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兩組間暴露者主觀評定條目和反復重現體驗條目總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回避癥狀條目、警覺性增高和社會功能受損條目差異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表3 不同暴露方式暴露者間PTSD-SS評分比較
由于醫院工作環境及服務對象的特殊性,醫務工作者在臨床診療及工作的過程中,常有職業暴露事件發生。相關研究已報道[4,10,19-20],發生職業暴露后,除可能給醫務人員造成乙肝、丙肝及艾滋病等相關傳染性疾病之外,其導致出現的心理反應對暴露者亦是一種心理危機,可能導致醫務工作者出現不同嚴重程度的擔心、焦慮等狀況的發生,甚至出現心理應激障礙[11,21-22]。美國衛生保健人員國立監測網數據顯示,手術室護士發生血源性職業暴露后,出現PTSD總分≥38分比例達到48.57%,遠高于美國PTSD人群7.8%的總體患病率。國內相關研究亦顯示[23-26],醫務工作者發生職業暴露后,感知壓力水平會明顯增加,出現焦慮、抑郁等表現,出現心理應激障礙。
本調查對所有暴露者心理應激狀況分析發現,不同性別、學歷、職業、暴露防護及暴露源知曉情況暴露者間PTSD-SS評分無明顯差異,不同性別、學歷、職業等暴露群體間心理應激狀況無明顯差異,這可能與本院嚴格的職業防護培訓及考核相關,即所有醫院工作人員均需定期參加醫院組織的職業防護相關培訓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繼續上崗。但不同暴露方式的暴露者間PTSD-SS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即黏膜暴露者可能存在更嚴重程度的心理應激障礙。既往研究更多關注發生血源性職業暴露醫務工作者的心理狀態,認為發生血源性職業暴露后可能更易導致醫務工作者出現創傷后應激障礙。但本調查研究顯示黏膜暴露者可能更容易出現心理應激障礙,進一步對不同暴露方式的暴露者分組分析發現,黏膜暴露者PTSD-SS評分的主觀評定項評分和反復重現體驗項評分均高于針刺暴露者,即黏膜暴露者心理應激障礙較針刺暴露者壓力更多是由于主觀評定及反復重現體驗。因此,我們應更加關注并引導其降低主觀感受和重現體驗,避免進一步發展影響其心身健康。
本研究表明,我們應該采取綜合性的多舉措緩解醫務工作者職業暴露后的心理應激障礙,緩解其緊張、焦慮情緒,避免其進一步發展加重。現將本院為預防職業暴露后發生心理應激障礙所采取的措施介紹如下,希望能夠為讀者提供一定的參考。①對暴露者早期開展心理評估疏導,安排心理醫學專業老師對暴露者進行心理輔導治療,減輕其緊張、焦慮情緒,使其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②不斷優化職業暴露上報流程,通過院內網絡進行系統上報或手機企業微信等簡便手段,減少紙質上報審批過程,以便暴露者更及時的采取有效的職業暴露后的處置措施。③加強全院工作人員職業防護培訓,強化執行標準防護意識,醫院院感科或感染科專業人員定期進行職業防護相關培訓,并定期進行考核。④加強崗前培訓,培養執行標準防護意識對新入員工、研究生、規培生、進修生、實習生等進行崗前培訓,考核上崗。⑤定崗定責,專人負責職業暴露處置,規范改善職業暴露處置流程。⑥加強院內宣傳,院內宣傳欄設置職業防護專欄,手術室及操作間張貼宣傳壁報或字幅,全院員工印發職業防護手冊等。本研究的局限性:①本研究為單中心研究,在其他不同醫院文化和制度的醫院推行可能存在偏差,期待后續開展多中心研究。②本研究樣本量相對較小,可能存在一定偏移,后續需要進一步擴大樣本量。③本研究未對發生職業暴露的醫務人員的進行后續的心理調查,缺少動態評估,后續我們將動態追蹤其心理健康狀況。
醫務人員發生職業暴露后,均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應激障礙,尤其是發生黏膜暴露者出現心理應激障礙程度可能更重,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我們應該從執行標準防護預防職業暴露發生、職業暴露后及時有效的處置、后續早期心理引導和干預等多個層次、多個維度采取綜合性措施避免醫務工作者出現職業暴露相關的心身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