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舜,邵飛,董利軍,楊堃,周怡
(1.無錫地鐵集團有限公司,江蘇無錫,214000;2.江蘇太湖云計算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江蘇無錫,214000)
地鐵的穩定運行需要多項設備系統的支撐,每項設備系統都需要UPS電池為其提供穩定可靠的電源輸出,同時地鐵需要在危險情況下,列車、車站等緊急疏散乘客,需要EPS電池提供穩定可靠的后備電源供應[1]。對使用中的電池維護由于UPS主機只能檢測電池組部分數據且并不一定具備數據上傳功能,因此各行業對電池的維護仍然以人工現場操作為主(測量指標、充放電、檢查外觀等),不僅加大了維護成本,還導致數據不準、問題難發現等問題,成為當前電池使用的最大痛點。許多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始加強電池管理系統的研發和設計,基于信息化手段實現電池運行管理和操作。目前,我國電池管理系統行業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技術、市場和競爭三個方面。在技術上,BMS相關軟件算法不斷優化,逐步朝著高集成化、高精度估算、智能化的趨勢發展[2];在市場上,BMS需求量將隨著電池市場滲透率提升而增大,儲能BMS市場需求隨著產業發展也有待進一步釋放[3];在競爭上,隨著電池管理系統企業數量越來越多以及技術要求的升級,行業企業或面臨著新一輪的洗牌[4]。
電池管理系統經過多年的研究和應用,開發技術不斷地提升,隨著我國BMS廠商數量逐步增多,產品類型更加豐富,電池管理系統相關行業標準的不斷完善,以及動力電池系統性能逐步升級和儲能BMS市場開啟發掘,我國電池管理系統未來的發展空間十分廣闊。BMS技術將來關鍵有兩個發展前景:一是內阻、SOC更精確,內阻、SOC是關鍵主要參數指標值。怎樣根據收集電池組內各電池的工作電壓、蓄電池充電電流量、溫度等數據信息,創建更精確預測分析電池內阻大小、SOC的數學分析模型,將是將來電池智能管理系統科學研究的關鍵發展前景;二是BMS均衡工作能力將進一步提高,BMS關鍵處理單細胞間的差別。電池危害電池組的高效率和安全系數。因而,怎樣賠償式子電池充電的不一致性,維持電池中間的相對性一致性,將是將來電池智能管理系統發展趨勢的另一個方位。它由很多串連的單個電池構成。因為在生產過程中不太可能保證每一塊電池都徹底一樣,即便是同樣型號、同規范規格型號的電池,在工作電壓、電阻器、電池容積等物理學主要參數上也會存有一定的差別。這類組合很有可能已經應用中。它會進一步擴張。數次蓄電池充電后,電池會越來越不平衡,比較嚴重危害電池組的應用高效率和安全系數。因而,怎樣賠償式子電池充電的不一致性,維持電池中間的相對性一致性,也是電池智能管理系統發展趨勢的另一個方位。
地鐵UPS電池管理系統采用分布式架構,通過開發單體電池參數檢測模塊、匯集模塊、霍爾傳感器和主控制器,實現對單體電池電壓、溫度、內阻、組端電壓及電流的檢測,并實現對浮充電池進行各參數實時監控。主控制器實現對單體電池檢測模塊的管理,通過網絡將數據傳送到監控中心;搭建監控中心,收集來自電池管理系統(BMS)傳來的電池參數數據,對電池及其檢測數據進行有效的分析和管理,確保電池組安全可靠地運行。具體的,蓄電池遠程管理系統主要包括兩個關鍵組成部分,分別是硬件組成部分和軟件組成部分。電池組檢測維護系統和軟件組成,檢測維護系統由單體電池檢測模塊、匯集模塊、霍爾傳感器和主控制器等構成。
單體電池檢測模塊是系統的關鍵,具備單體電壓檢測、單體溫度檢測,單體內阻檢測,可盡早發現虧損電池,提醒維護或調換,避免電池組故障,延長電池壽命。數據通過通訊總線發送到匯集模塊上傳至主控制器進行管理。單體采集模塊硬件由電壓采集電路、內阻采集電路、溫度采集電路、電池電源輸入、通訊接口及核心微控制器構成,從而實現對單體電池電壓、溫度和內阻的測量以及對外通訊功能。單體電池檢測模塊組成如圖1所示。

圖1 單體電池檢測模塊
單體采集模塊程序以初始化硬件和加載用戶配置參數開始,ADC硬件單元持續進行采樣,循環執行溫度與電壓的計算,系統整體架構如圖2所示。

圖2 單體采集模塊功能程序
單體采集模塊MCU選用的是德州儀器公司的超低功率混合信號微控制器MCU器件。該器件集成了3個獨立的24位三角積分A/D轉換器、1個16位定時器、1個16位硬件乘法器、USART通信接口、安全裝置定時器和11個I/O引腳,如圖3所示。

圖3 MCU器件電路設計
單體電池檢測模塊是BMS的關鍵,實現高精度的電壓檢測、溫度檢測,內阻檢測,并控制實現對電池的均衡等等。模塊具備處理器和相應的硬件電路組成,多個單體電池檢測模塊、匯集模塊與主控制器采用總線的方式連接,實現數據交互,如圖4所示。

圖4 單體電池檢測模塊框架
電壓檢測原理:電阻分壓,微控制器ADC實現測量;電池溫度測量原理:熱敏電阻隨溫度阻值變化,測其兩端電壓,根據電壓基準值及變化情況確定熱敏電阻阻值,進而計算溫度;電池內阻測量原理:通過操作大功率電阻獲取前后電源電路電壓及電流增量,兩者之比即為電池內阻。內阻檢測通常情況下能準確查出容量偏低或完全失效的電池。根據大量的實驗分析及研究結果證明,電池的容量降低以后,內阻值會有明顯變化,所以,相比于放電試驗,通過監測單體電池內阻預測電池故障是十分可靠的方法。單體電池的內阻與其壽命、供電能力有著密切關系,因此可以用來檢測電池放電時的供電性能。單體電池的內阻可以作為電池性能好壞的重要指標。大量實驗數據表明,如果單體電池的內阻增加超過某個經驗數據,該電池的未來壽命將受影響,不能釋放出應有的容量,據此可以有效檢查出有故障隱患的電池。
當系統接收到有效的AT指令時,系統將對應執行配置、校準或查詢功能,當系統接收到有效的ModBus指令時,系統將執行對應的數據查詢。一般任意指令均有返回。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內阻測量過程復雜以及消耗電能,因此內阻測量頻率應很低,所以內阻測量由主機查詢時觸發,過程中多次測量取均值,以實現較高精度。
單體電池采集模塊程序以初始化硬件和加載用戶配置參數開始,ADC硬件單元持續進行采樣,循環執行組壓、充放電電流、浮充電流和溫度的計算。當系統接收到有效的AT指令時,系統將對應執行校準或查詢功能,當系統接收到有效的ModBus指令時,系統將執行對應的數據查詢。如圖5所示。

圖5 單體電池采集模塊程序
主控制設備程序以初始化系統時鐘和初始化系統外設開始,隨后初始化內存并加載用戶數據,接著進行操作系統的初始化并注冊系統任務,最后各項系統任務正常執行。如圖6所示。

圖6 主控制設備程序
蓄電池管理維護系統完成之后,本文針對其進行測試。首先,將單體電池監測模塊安裝在蓄電池表明,使用帶貼膠固定,測試結果顯示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單體電池監測模塊測試結果
通過監測分析電池正、負母線上的電流均衡等情況,當發現任何電池任何一級因為電池漏液短路造成電流失衡時,系統會產生告警,并告知用戶引發告警的原因,如表2所示。

表2 電流監測模塊測試結果
蓄電池遠程管理系統采用了先進的分布式系統架構,檢測模塊直接安裝在單體電池上,縮短了連線長度,避免干擾和線阻對精測參數精度的影響,每節電池電能轉化為化學能的過程被真實感知,并以電壓、內阻、溫度等多種參量的曲線形式真實詳盡展示電池性能的變化過程,從而實現電池性能的回溯和精準預測,根據采集數據進行加工分析,有效提高維護效率,同時在線判斷電池容量可靠性,及時準確發現電池各類隱性故障,智能監測電池組熱失控、電池開路等電池安全關鍵指標,異常時及時預警,提升整組電池的實際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