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琳娜 李媛紅
(哈爾濱市第四醫院內分泌科,黑龍江 哈爾濱,150026)
2 型糖尿?。═2DM)為糖尿病的主要類型,占85.0%以上,已成為一種公共衛生性疾病[1]?,F代研究表明,T2DM 是由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共同引起的一組以糖代謝紊亂為主要表現的內分泌性疾病,T2DM 在早期無明顯臨床特征,隨著病情進展,可伴隨各種并發癥的發生,最終患者致殘或致死[2-3]。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為T2DM 的主要并發癥之一,在10年病程的T2DM 患者中的發生率超過20%,主要包括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變等。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的具體發病機制還不太明確,但是涉及的病因比較多,可能與血小板功能異常、多元醇旁路代謝增強、基因表達異常、蛋白非酶糖化、凝血功能異常等有關[4]。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患者的病理基礎之一是血液循環障礙,而血小板異常為血液循環障礙的基礎,為此檢測血小板參數[血小板計數(PLT)、血小板分布寬度(PDW)、平均血小板體積(MPV)、血小板壓積(PCT)]能有效反映T2DM 患者的病情,但是很難預測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的發生[5-6]。S100A12 蛋白是一種酸性鈣結合蛋白,主要分布于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膠質細胞,也是反映機體血管損傷的重要標志物[7]。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受體(RAGE)是一種由400 多個氨基酸組成的跨膜蛋白,sRAGE 是RAGE 的內源分泌型,是啟動炎性反應和免疫反應的重要膜蛋白[8]。本研究具體探討與分析了T2DM 患者血清S100A12、sRAGE 與微血管并發癥的關系,以早期預防微血管并發癥的發生?,F報道如下。
回顧性選擇2021年2月~2021年12月在哈爾濱市第四醫院診治的96 例T2DM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在96 例患者中,發生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的36 例患者為合并組,占37.5%,其中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20 例,糖尿病腎病10 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6 例,未發生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的60 例患者為對照組,占62.5%。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餐后2 h 血糖、糖尿病病程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本研究已被哈爾濱市第四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表1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 [n(%)/(±s)]
表1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 [n(%)/(±s)]
組別 例數 性別(男/女)年齡(歲) 體質量指數(kg/m2)餐后2 h 血糖(mmol/L) 空腹血糖(mmol/L)糖化血紅蛋白(%) 糖尿病病程(年)合并組 3618/1856.22±3.2824.37±1.847.40±0.2311.21±0.326.34±0.612.33±0.13對照組 6031/2956.90±4.4424.49±1.117.36±0.1411.31±0.246.22±0.232.37±0.14 χ2/t0.0251.6100.3991.0610.7401.3731.391 P 0.8740.1110.6910.2920.0850.1730.167
納入標準:①符合2 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空腹血糖≥7.0 mmol/L 和(或)餐后2 h 血糖≥11.1 mmol/L][9];②小學及其以上文化水平;③年齡20~80 歲;④依從性良好;⑤臨床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①1 型糖尿病的患者;②妊娠糖尿病的患者;③合并高危傳染性疾病的患者;④惡性腫瘤的患者;⑤妊娠期、哺乳期與備孕期女性;⑥入院前3 個月內應用抗血小板和抗凝藥物的患者;⑦患有精神類疾病的患者;⑧合并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的患者;⑨感染史、出血史者。
①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根據疼痛、四肢麻木、感覺減退等臨床表現進行初步判斷,然后根據肌電圖檢測神經傳導速度等確診;②糖尿病腎?。―N):尿白蛋白排泄率>30 g/L 或尿蛋白陽性;③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根據眼底鏡檢查結果確定。
所有患者在檢測前都禁食12 h 左右,禁飲8 h 左右,于第2 天清晨7:00~8:00 抽取患者的肘靜脈血5 mL,促凝后靜置30 min,3 000 r/min 離心(離心半徑10 cm)10 min,分離上層血清,采用酶聯免疫法檢測血清S100A12、sRAGE 含量,檢測試劑盒購自上海酶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嚴格按照試劑盒的說明書進行操作。同時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生產企業:奧林巴斯,型號:AU2700)測定PLT、MPV、PDW、PCT 等指標。所有指標均檢驗三次,取平均值得到最終的結果。
選擇SPSS 20.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PDW、MPV等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 檢驗。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發生情況等計數資料以[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逐步Logistic 回歸分析,相關分析采用Pearson 分析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合并組的PDW、MPV 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合并組的PLT、PCT 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小板四項參數對比 (±s)
表2 兩組血小板四項參數對比 (±s)
組別例數 PLT(×109/L) MPV(fl)PCT(fl)PDW(%)合并組3695.42±5.69 19.27±1.02 0.29±0.05 26.53±1.83對照組60123.45±7.13 14.02±1.00 0.34±0.06 18.54±1.33 t 20.05324.7184.19922.828 P<0.001<0.001<0.001<0.001
合并組的血清S100A12、sRAGE 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清S100A12、sRAGE 含量對比 (±s,pg/mL)
表3 兩組血清S100A12、sRAGE 含量對比 (±s,pg/mL)
組別例數S100A12sRAGE合并組3615.92±1.3813.10±1.48對照組606.98±0.224.09±0.14 t 38.57736.429 P<0.001<0.001
在96 例患者中,Pearson 分析顯示血清S100A12、sRAGE含量與2 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發癥的發生存在正相關性(P<0.05)。見表4。
表4 T2DM 患者血清S100A12、sRAGE 與微血管并發癥的相關性 (n=96)
在96 例患者中,以微血管并發癥存在為因變量,以血清S100A12、sRAGE 含量作為自變量,多元逐步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血清S100A12、sRAGE 含量為導致微血管并發癥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P<0.05)。見表5。
表5 導致T2DM 患者發生微血管并發癥的多因素分析 (n=96)
糖尿病長期發病可導致患者出現各種并發癥,其中微血管并發癥最為常見,占糖尿病并發癥的60%以上,可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10]。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的發病機制在于機體在內外各種因素的刺激下,引起內分泌代謝紊亂,患者表現為慢性高血糖、血管功能異常等特征[11]。本研究顯示在96 例患者中,發生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36 例(合并組),占37.5%。表明T2DM 患者容易出現微血管并發癥。在微血管并發癥的類型中,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最為多見的是神經受損,可表現為神經疼痛、神經異常、感覺異常等[12]。
現代研究表明,2 型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在臨床上以毛細血管基底膜增厚、動脈粥樣硬化、微血栓形成特點,病理表現為血小板黏附、血小板狀態異常[13]。本研究顯示,合并組的PDW、MPV 明顯高于對照組,PLT、PCT 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患者多伴隨血小板異常。PLT 反映血小板的衰亡與生成的動態平衡;PCT 可用于血小板減少原因的鑒別;PDW 可以反映個體血小板體積異質性的參數,當前應用比較多見;MPV 反映了個體單位容積的全血中血小板體積所占的比例[14]。但是血小板四項參數對于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的診斷特異性不強,很難有效預測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的發生[15]。
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患者主要表現為微血栓形成、血流速度減漫、血液呈高凝狀態,當機體受到內外負面因素的刺激時,血流速度減慢,紅細胞聚集性增強,使得人體內紅細胞供能減少,紅細胞數量也減少,導致糖酵解異常,也可引發嚴重的微血管并發癥[16]。本研究顯示,合并組的血清S100A12、sRAGE 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患者的血清S100A12、sRAGE 含量升高。從機制上分析,S100A12 是一種鈣結合酸性蛋白,是構成神經膠質細胞質的重要成分,可調節機體誘導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炎癥因子的表達,從而參與微血管并發癥的發生[17]。sRAGE 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一員,大量表達可激活核因子-κB 來發揮生物學效應,釋放大量炎癥因子,從而導致機體出現血管異常[18]。
T2DM 的患者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胰島素抵抗,引起代謝紊亂綜合征[19]。本研究Pearson 分析顯示,血清S100A12、sRAGE 含量與2 型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的發生存在正相關性;多元逐步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血清S100A12、sRAGE含量為導致2 型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從機制上分析,血清S100A12 的高表達可使得毛細血管基膜增厚,刺激骨髓巨核細胞再生增強,血小板易于黏附聚集、破壞增多,從而導致血管異常。sRAGE 的高表達可能調節免疫應答作用,在微血管并發癥的發病機制中發揮重要作用[20]。本研究沒有納入血糖受損患者為對照人群,調查人數相對少,還需要深入分析探討。
綜上所述,T2DM 患者多伴隨微血管并發癥,以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多見,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患者的血清S100A12、sRAGE 含量降低,與微血管并發癥的發生存在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