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昭君鎮初級中學 黃雪琴

要想學習某方面知識,或者完成某一項工作,都需要以強烈的興趣熱情為支撐,否則可能難以堅持到最后,無法獲取預想的結果。這一點在地理學習方面同樣適用,教師需要予以重視。地理是非常重要的教學科目,教師需要滲透趣味元素,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熱情,指導學生學習、積累、豐富生活應用知識,助力學生高效完成既定學習任務,提高教學質效,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學習態度對學習效率很關鍵,如果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地理知識,有助于實現預想學習目標,提升自身的地理素養。如果學生的學習態度消極,不愿意在相關學習活動中投入大量精力,那么他們可能在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的情況下,也無法達到預想的學習目的。另外,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化,新課程標準對各學科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需要關注的一點就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教學經驗分析,能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關鍵在于能否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學習活動中。因此,教師有必要全面滲透趣味元素,打造更加適用于學生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趣味元素的驅動下快樂學習,感受到地理知識的趣味所在,提升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在當前教學環境中,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初中地理學科教學目標與教學要求顯著提高,每名教師都需要進行大量探索研究活動,針對性改善教學實踐,為更好地教學付出努力。在此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優化學生的學習行為顯然是需要特別重視的一點,要做到這一點,教師應在教學中廣泛滲透趣味元素。在初中地理學科教學中滲透趣味元素的必要性具體體現在如下所示的幾個方面:
一是在教學中滲透趣味元素,教師可以更加順利地營造輕松教學氛圍,使師生自然而然放松,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活動中,為高效教學努力。
二是借助系列趣味元素,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刻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和樂趣,提高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從而更加積極地展開探究學習,完成既定學習目標,提高教學效果。
三是在廣泛趣味元素的作用下,學生通常可以慢慢打開思維,多角度探索學習內容,迅速領會相關知識內涵與精髓,提高學習質量。
四是借助豐富趣味元素,教師更容易培養學生終身學習意識,使他們在離開課堂之后依然愿意進行自主學習,持續豐富學科知識,不斷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素養。
如果忽視趣味元素的引入,教師通常難以充分獲得學生的主動配合,難以順利施行既定教學計劃,不利于預想教學目的的達成。由此,教師需在各教學環節加強對趣味元素的應用。
在一直以來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很多教師長時間堅持采用單一手段,只為盡可能教授給學生更多知識,但實際上這樣很難獲得學生積極配合,影響預期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因此,加強教學改革越來越重要,而且信息技術手段在此背景下顯露出了獨特的價值與作用,值得廣大教師將其應用于實際的各個教學環節。同時,在初中地理整個教學過程中,導入環節作為一堂課的開始至關重要,發揮著奠基作用,如果教師能夠科學導入新課,勢必可以更加順利地開展課堂教學工作,否則將很難高效地完成新課教學任務。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利用信息技術輔助導入實踐,奠定課堂教學基礎,以順利打造高質量的地理教學課堂。
首先,教師可以通過計算機等信息技術設備為學生展示一些圖文結合的資料,簡單而系統地介紹即將要講解的地理知識,使學生初步形成系統認知,進一步增強深入探究地理知識的興趣與熱情。
其次,教師可以根據新課內容制作思維導圖,然后在導入環節通過信息技術設備展示給學生,予以學生學習啟發,幫助學生奠定課堂學習探究思維基礎,促進學生更好地完成課堂學習任務。
最后,教師可以通過計算機等信息技術設備展示一個個簡單的思考性問題,鼓勵學生基于課前預習所得進行思考,嘗試探索問題的正確答案。但是,教師不能直接給出正確答案,而要鼓勵學生帶著疑問進入課堂學習,探索學習新知。
這樣,教師在信息技術的助力下進行科學導入,可以為課堂增添靈活生動元素,從一開始就激發學生積極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切實做好課堂學習準備。
從實際來看,地理學科大部分知識來源于生活,是廣大學者基于生活觀察、生活經歷等探索總結的成果,所以要想真正理解地理知識,就需要充分聯系現實生活。而且,學生學習積累大量的地理知識之后,也只有將其應用于現實生活中才能更好地真正發揮其價值。另外,從地理學科性質來看,許多知識內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對于學生而言理解難度較高。如果教師不加以重視,并采取相應的教學指導措施,則難以幫助學生攻克各種學習障礙,不利于學生學習、積累并運用地理知識。鑒于以上所述,在實際的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需要關注地理知識與現實生活的緊密關系,聯系生活元素教授具體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首先,教師應科學分析各環節教學情況,選擇恰當時機引入現實生活元素,輔助課堂教學活動,便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更好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在講解、分析基礎性地理知識的時候,為了增強知識的形象性,教師可以列舉生活中的例子,并配合口頭講述展示相應的直觀圖片或視頻,啟發學生想象與聯想,使其更加精準地理解把握知識的精髓,提高學習效果。
其次,按照既定計劃完成基礎性的知識講解分析任務之后,教師可以聯系生活元素設計一系列的知識應用習題,并為學生留出充足的課堂時間,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或者與同學進行討論交流,盡力自主或合作探究得出每道習題的正確答案,得到有效鍛煉。
最后,教師還可以在合適的時候借助生活元素的力量,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學習思路有所拓展,從而高效配合教師教學,真正掌握所學地理知識,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地理綜合能力奠定堅實基礎。
在整節初中地理教學課堂上,教師需要向學生傳授的知識與技能眾多,但是可利用的時間有限,如果教師未進行科學設計,合理安排各教學環節,就可能影響教學效率,無法順利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為此,教師尤其要關注重難點教學部分,著重引導學生積極高效參與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與此同時,隨著科學技術迅速發展,微課教學的價值漸漸得到認可,并開始在教育領域廣泛滲透,值得教師加以應用。綜合以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有必要在合適的時候借助微課教學手段提高教學的科學性,輔助重難點知識講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著重在相關學習活動中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首先,在新課導入環節融入微課趣味元素。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預先針對課堂教學重難點制作簡單介紹的微課視頻,并在其中對此進行系統分析,然后在課堂導入環節將相關微課視頻播放給學生,盡力激發學生地理學習興趣的同時,讓學生預先了解課堂學習的重點,做好課堂學習準備。
其次,在正式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在恰當時機應用微課手段,以此針對新課重難點進行拓展分析,啟發學生拓展思考,集中精力深入探究地理知識重難點,提高學習效率。
最后,教師還可以在課外加強對微課手段的應用。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將課堂上播放過的微課視頻發送給學生,鼓勵學生課后據此復習地理知識,進一步探索重難點內容,從而高效完成實踐練習任務。這樣,通過系列微課輔助教學活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明顯提高。
在初中地理教學實踐中,環境氛圍的影響作用顯而易見,尤其是對學生主體的影響。如果教學氛圍積極活躍,學生學習熱情勢必較高,能夠主動探究學習地理知識,而如果環境氛圍比較沉悶消極,學生則難以擁有良好的學習態度,甚至慢慢產生一定的厭學情緒,影響學習進步,更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與此同時,基于大量教育教學經驗,廣大一線教育工作者慢慢認識到了進行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并切實在相關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精力,而活動策略則在此過程中應運而生,并展現出了不可替代的價值與作用,值得教師應用到各環節的教學活動中。具體到初中地理學科,各任課教師需充分借助活動策略,優化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參與熱情,促使學生進行深入學習,扎實地掌握所學知識。鑒于環境氛圍的重要性,教師應完善教學策略,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首先,教師可以適時基于所講知識點進行提問,并鼓勵學生積極站起來進行回答,與學生進行問答互動,有效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與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其次,完成基礎知識分析之后,教師可以留出一定空間,指導學生結成一個個不同的小組進行討論交流。在此過程中,每名學生都可以大膽說出自己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從同組學生那里獲得啟發和提示,拓寬思路,順利解決學習問題,進一步深化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夯實學習基礎。
再次,教師還可以在課堂練習等環節組織答題競賽活動,向學生展示系列習題,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解答,最終答對較多的學生可以得到一定的獎勵。
最后,在此基礎上,教師需指導學生自主討論,盡可能自主確定各個習題的正確答案。
這樣,在多樣活動策略的助力下,學生能夠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高效參與學習活動,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在新課程標準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學要趨于綜合化,每名任課教師所肩負的責任更加艱巨,需要在幫助學生持續夯實基礎知識的同時,促進學生地理綜合學習能力與核心素養的提升。在整個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課后實踐至關重要,不僅有助于學生進一步深化對課堂知識的理解,還可促使學生學科綜合能力的顯著提升。鑒于以上所述,教師需著重指導課后實踐,促進學生加強拓展鍛煉。按照計劃完成既定教學任務之后,教師需要在臨下課的時候為學生布置一定課外實踐任務,并予以指導,提升學生的課外鍛煉效果。
首先,教師可以基于課堂所講內容設計一系列的練習題,要求學生經過復習、獨立思考進行解答,以此有效提升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應用能力。
其次,教師可以融合生活元素,布置難度較高的課外實踐任務。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深入生活進行實地調查,獲取一手資料,并據此制作成報告,便于驗證課上所學的地理知識,拓寬地理學習思維,為后續更深入的探究活動增添助力。
最后,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參與更多形式的學習實踐活動,加強與學生的聯系,隨時提供指導,幫助學生順利完成練習。在此過程中,基于實踐形式,學生也將進一步提高對地理知識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意愿,切實提升學習效果的同時,提升地理核心素養。
總而言之,在新課標背景下,隨著初中地理教學要求的逐步提高,教師需要在持續的教學反思的同時,優化教學手段,融入符合學生認知能力、發展特點的趣味元素,幫助學生以此為助力進行高效學習。教師應認識到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滲透趣味元素的必要性,在實際教學中積極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前導入教學,活躍教學氣氛,借助符合學生生活經驗的趣味性生活元素,講解抽象難以理解的地理知識,發揮微課教學的輔助作用,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重難點知識,同時落實實踐活動,加強拓展訓練,讓學生在趣味元素的驅動下學習,提升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