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仁和中心小學 宇銀松
語文教育在小學階段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化修養有著深遠影響。而古詩詞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不僅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也是培養學生情感認知和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提前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和感知主題,融入創意活動和表達方式,鼓勵學生靈活運用語言,并引導學生建立情感連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意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情感認知和文化修養。本文以小學語文古詩詞為例,探討主題情境創意語言策略。
語文教育在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基礎語言能力和文化素養的重要環節。而古詩詞作為華夏文化的瑰寶,不僅蘊含深厚的文化內涵,更是培養學生情感認知和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然而,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過于注重文本解讀和背誦,缺乏對學生主題情境創意語言策略的培養。因此,探討主題情境創意語言策略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對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學生在對內容不知所以然的情況下死記硬背,這樣的學習沒有理解為基礎,只是通過循環往復的機械背誦達到記憶知識的結果,忽略了學習過程,這樣的語言學習與積累存在很大問題。
語文公開課前隨機讓學生背誦愛國的古詩,比一比誰背得多,結果3 個學生中只有丙學生一口氣背誦了《示兒》《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3 首愛國詩歌。陸游是愛國詩人,寫了很多愛國詩,一說到愛國馬上就聯想到陸游,很多愛國詩就一下子在腦海里浮現了。對比之下,發現只有極少數學生會積累和梳理。
由此可見,上述情形中對古詩詞的學習與積累往往是機械重復的,缺乏主動學習熱情,缺少內化運用,只是為了積累而積累的行為。2022 年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指出:“引導學生借助信息技術等多種方式匯總、梳理自己積累的語言材料,建立自己的創意語言資料庫,并能學以致用?!彼?,創設真實而富有樂趣的主題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在主題情境中有意識地學習積累與梳理的方法,構建符合學生個性特點的創意語言資料庫是非常重要的。
小學語文古詩詞蘊含豐富的情感和意境,通過情境創意語言教學,能夠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古詩詞的美感,提高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情境創意語言教學能夠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他們通過表達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更好地理解古詩詞內涵。通過情境創意語言教學,學生可以積極參與詩詞創作和表演,不僅能夠提升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古詩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通過情境創意語言教學,能夠讓學生更深入地感受古詩詞的藝術美和審美價值,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此外,古詩詞代表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通過情境創意語言教學,能夠讓學生深入了解和體驗古詩詞的文化內涵,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意識。總之,小學語文古詩詞主題情境創意語言教學能夠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詩詞的美,提升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審美情操,同時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2022 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小學階段的學生背誦古今優秀詩文75 篇,通過梳理發現,這些優秀的詩文雖然涉及古今,面向繪景、狀物、抒情、言志等各個方面,存在縱橫交錯,千絲萬縷的關系,但是仍可按照主題進行科學梳理,把握住年段的學習目標,依據教材特點開發三種主題情境的應用類型。
結合小學語文教材古詩詞內在的聯系和特點,分別創設以內容、情感、表達為鮮明主題的情境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搜集拓展;再融入主題情境,通過意境式、辨析式、遷移式的策略操作深化梳理;最終應用主題情境,內化活用,反思總結,達到在整個主題情境中學習積累與梳理的方法,構建和活用創意語言資料庫,落實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這一基礎型學習任務群的目標和要求,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形成創意語言資源庫的基本流程如圖1 所示。

圖1 形成創意語言資源庫的基本流程
本文所強調的創意語言資料庫操作策略是指引導學生融入三種主題情境,對搜集拓展的不同主題的古詩詞初步選擇相應的操作策略進行深化梳理,從而內化建構。如捕捉意象、展開想象、知人論世、縱向導圖、橫向表格、異同集合、內容遷移、作用遷移、方法遷移等“三大九小”操作策略。
1.意境式策略。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傳承下來的文化瑰寶,是語言藝術的精華,是民族的驕傲。詩詞文字中蘊含的意境更是令人神往,令人拍案叫絕。意境是指詩人在特定環境中心有所感,借助一定的具象事物并融入自己的某種感情色彩傳情達意,創造出的獨特的藝術天地。表現在詩詞中就是詩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畫面等,即景中有意,意中有景。引導學生通過捕捉意象、展開想象、知人論世等方法解讀詩詞意境,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古詩詞的精髓,深入理解,有序梳理同一個內容主題的古詩詞。
(1)捕捉意象。
意、境、象是詩詞創作的三個元素,簡單地說,“意”是作者的原創本意,“象”是為了表情達意而精心選擇的實體景物,“境”是通過“象”的取舍組合形成的獨特畫面。我們閱讀古詩詞時要善于捕捉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意象,以此為切入點,找準構成意境畫面的構圖元素。
(2)展開想象。

一切景語皆情語。詩歌中所描述的具象都是為了表情達意的需要而選取的。由于詩歌語言講求精練含蓄,語意的跳躍性很大,要將作品提供的有限信息轉換成形象生動的畫面,必須借助想象和聯想作為走進意境的橋梁。想象和聯想來源于生活積累,當作品中描繪的藝術畫面觸發學生的某種情感體驗,勾起學生對某一經歷、場景、情感的聯想和想象,內心深處產生思想共鳴,抽象的文字符號就會轉換成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的意境畫面。當然,這種再現不可能是當時所見情景的簡單復制(也不可能復制),而是融入學生情感體驗的藝術再創造。同是王之渙的《登鸛雀樓》,不同年級的學生融入自己不同的人生閱歷和感悟,產生的聯想和想象也會不一樣,眼前呈現的畫面和內心涌現的情感體驗不盡相同。
(3)知人論世。
詩歌是傳情達意的特殊介質。要想準確把握作品的意蘊,必須結合作者的身世經歷和當時的時代背景。雖說山水詩詞無不外乎描繪景物,但不同的詩人有不同的風格,在不同的情形下就會創作出不同意境的詩詞。因此,學生了解了這些人物生平和創作背景之后,就不難發現詩詞中表達的意境往往是贊美鄉村田園風光和勤勞淳樸的勞動人們,刻著明顯的印記。教師可以抓住這些特點梳理山水詩詞中的鄉村田園類,幫助學生理解和積累。
2.辨析式策略。
古代詩人創作的同一類型的詩詞雖然表達的情感基調相似,但是表達上還是存在一些個性差異。以送別情感主題詩詞為例,學生細細品味不難發現,即使都是在表達離別之情,但是詩詞表達的意向、表達的方式、表達的情感內涵還是有差別的。因此,教師可以借助縱向導圖、橫向表格、差異集合等方法引導學生深入辨析同一主題詩詞的差異性,從而更準確地把握詩詞表達的情境和內涵。
(1)縱向導圖。
抓住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年齡、不同的閱歷等縱向線索,學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詩人創作送別詩時的不同心境。以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和《贈汪倫》這兩首送別詩為例,教師引導學生在課外搜集兩首詩的創作背景,用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比較辨析,學生就能更深入地感知這兩首詩歌送別的不同韻味,梳理出兩首詩歌送別主題背后更豐富的內涵,從而進一步消化、吸收和積累。
(2)異同集合。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集合來表現眾多送別詩在送別情感上的異同,發現原本紛繁復雜的頭緒一下子變得清晰、直觀、形象,這樣的辨析形式很快就在大腦的詩詞語言庫中扎根,也能靈活地調取運用。
3.遷移式策略。
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任務群的教學提示中強調誦讀、積累與梳理,重在培養興趣、語感和習慣,引導學生增強語言積累和梳理的意識,教給學生語言積累和梳理的方法,注重積累、梳理和運用相結合。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創建語言資料庫時要注意教給學生語言積累和梳理的方法,注重遷移運用。遷移是一種好方法,能夠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地在思維和語言實踐中學會積累和梳理的方法,形成梳理和積累的習慣。下文將以詩詞表達主題的比喻修辭為例,通過內容遷移、過程遷移、方法遷移等途徑,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拓展梳理古詩詞,深入體會和積累。
(1)內容遷移。
不少詩人在創作詩詞的時候會用上比喻的修辭手法,使詩詞極具畫面感,生動形象地營造想要表達的意境,更富有詩意。以劉禹錫《望洞庭》比喻修辭手法的體會和梳理為例,經歷這樣的學習與梳理過程,學生在親身實踐中通過遷移體會不同的內容,更加深化理解比喻手法的妙用,同時梳理和積累這一表達主題的古詩詞群,為靈活運用打下基礎。
(2)過程遷移。
內容可以遷移,過程也可以遷移。結合比喻表達主題的古詩詞梳理學習過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活學活用,將“舉例體會——感受好處——拓展同類——辨析梳理——深化積累”的學習過程運用于其他表達手法主題詩詞的積累與梳理中,降低深化梳理難度,增強學生積累和梳理的信心,學會梳理和積累的方法。
(3)方法遷移。
詩人在創作古詩詞中傳神地運用了比喻、擬人、夸張、對比、對偶等修辭手法,還會運用動態描寫、靜態描寫、動靜結合等寫作方法,這些表達方法的運用都是創作中的一大亮點,創作出一個個千古流傳、膾炙人口的經典。教師引導學生以這些表達方法為主線,分別進行遷移,積累和梳理這些詩詞群,就能更好地構建和運用表達主題詩詞的創意語言資料庫。
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應根據課文內容進行適當擴展,因為教材中所包含的古詩數量有限,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針對學生感興趣的古詩詞進行擴展,既可以豐富課堂內容,又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例如《清明》這首古詩描寫的是清明節的風景,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喜好來擴展,讓學生在課后找到與清明相關的詩詞,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古詩詞的魅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保證課堂教學質量,鞏固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
此外,將古詩詞與現代作品進行對比,引導學生探討兩者之間的共通性和差異性。例如,在學習《登鸛雀樓》這首古詩時,可以與現代的摩天大樓進行對比,讓學生了解古代與現代的建筑之美,進一步理解古詩詞所表達的情感。教師鼓勵學生在學習古詩詞的基礎上進行創意表達。例如,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古詩詞進行繪畫、演講或手工制作,展示對古詩詞的理解,激發自身的創造力和藝術天賦。教師還可以將古詩詞與其他學科領域的知識結合起來開闊學生視野。例如,在學習《行船》這首古詩時,引導學生了解船舶的制作原理、船舶運輸與海洋文化等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的跨學科思維和批判性思維。
綜上所述,創設主題情境是激發學生構建和運用創意語言資料庫的催化劑;融入情境,運用意境式、辨析式、遷移式的策略是落實語言積累和梳理的方法論,為構建和運用創意語言資料庫提供支架,引導學生學習積累和梳理的方法,并為靈活運用詩詞語言奠定基礎;應用情境是運用和反饋,是學生對創意語言資料庫積累、梳理、內化效果的檢驗。同樣,如果將主題情境積累和梳理的形式運用于其他語言形式,那么學生的創意語言資料庫將變得更加全面、更加系統、更加豐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