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波 劉穎穎 丁繼偉
(1.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北京 100035;2.北京醫藥健康科技發展中心,北京 100035)
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績效評價是保證公共服務項目質量和效益的有效手段。一般而言,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績效評價是對政府購買服務行為、服務項目運作、服務對象感知的全流程、全要素評價,涉及供給服務的投入產出、效率、公平、責任等方面。“績”通常是指政府購買服務的行為以及目標的實現程度;“效”通常是指政府購買服務的效果,重點評價所購買的服務是否滿足服務對象的需求,尤其強調服務對象的自身感受。總體而言,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績效評價是對整個服務供給過程的綜合評價,體現以過程和結果為導向的監督與控制,績效評價結果不僅反映了購買服務供給活動的過程與產出,而且反映了組織的責任承擔與能力。
作為一種公共產品供給方式,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往往涉及多個利益主體。為保證績效評價客觀有效,在政府自上而下的評價基礎上引入第三方評價機構。一方面,借助第三方評價機構,能夠保證服務需求評價的專業性和效果評價的公信力;另一方面,政府可側重于對財政資金投入和支出、項目實施過程等方面的監測和評價。政府部門可以設立統一的監管機構負責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的定期檢查與評價,并由專人參與整個評價過程。
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績效評價應遵循4E原則,即經濟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有效性(Effectiveness)和公平性(Equity)。其中,經濟性立足政府投入視角,政府購買服務項目應以相對較低的價格提供高質量的公共服務;效率性是指在投入一定的情況下獲得最大的公共服務成效;有效性是指政府購買服務項目達到項目目標的預期效果;公平性反映了政府購買服務項目成果在社會中的公平分配等。
通過梳理國內外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績效評價相關文獻,歸納出30個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績效評價關鍵因素,基于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全生命周期,繪制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績效評價關鍵因素魚骨圖,如圖1所示。

圖1 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績效評價關鍵因素魚骨圖
政府購買服務作為創新性的公共服務供給方式,在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整合社會資源、激發社會活力、提升公共服務質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的成功取決于多種因素,如政府購買意愿、服務對象需求、績效監督機制、風險防范措施等。
首先,在立項階段,全面分析公眾對公共服務的需求,避免立項的盲目性,使項目更具可行性;其次,在購買階段,通過各種形式發布購買服務公告,引入公開競爭機制,選擇具有競爭力的項目承接主體,并制訂科學的服務方案,提升服務供給效率;再次,在合同簽訂階段,科學制定績效目標、服務期限、合同雙方的權利義務以及獎懲措施等,為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的實施和監督管理提供指導和依據;最后,在項目實施階段,項目承接主體通過具體操作及服務送達實現項目交付。在這一過程中,政府主要負責對項目內容、質量和服務進行全面監控,確保購買服務滿足公眾需求。總體而言,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并以監督控制方式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進而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績效評價階段性關鍵因素如圖2所示。

圖2 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績效評價階段性關鍵因素
通過對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的階段性分析,歸納出各階段關鍵績效指標,見表1。
基于表1數據,對政府購買服務項目關鍵績效指標進行歸納與整理,具體分析如下:
(1)項目基本特征指標。主要包括項目的內部特征和外部環境、項目需求、項目的必要性、制度的完備性以及項目所處的宏觀環境。
(2)項目投入指標。主要包括人、財、物以及制度、組織等管理要素的投入。
(3)項目過程指標。主要包括項目規劃、項目決策、項目監控等。
(4)項目結果指標。項目達到政府預期目標以及滿足服務對象程度的指標。
(5)項目影響指標。主要關注項目的長期綜合效益,包括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的影響。
綜上所述,構建政府購買服務項目關鍵績效指標體系,如圖3所示。

表1 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各階段關鍵績效指標
本文通過對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績效評價指標進行分析,歸納出可衡量、易于操作的關鍵績效指標,并依據各指標間的內在邏輯,構建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可為其他項目績效評價提供參考。

圖3 政府購買服務項目關鍵績效指標體系
今后,可依據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的領域、類型、特征等確定評價基準,完善部分指標并合理賦予各項指標權重,以更好地提升公共服務項目管理水平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