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杰,黎 然,馮疆勉
(陽江市人民醫院胃腸外科,廣東 陽江 529500)
結腸癌是一種較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病死率均較高。大多數結腸癌在確診時已到晚期,已無法進行手術治療[1-2]。放療和化療是治療轉移性結腸癌的有效手段,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但不良反應較大,患者耐受性差。研究[3]表明,慢性炎癥及免疫功能損傷是導致結腸癌的重要因素。結腸癌病癥早期無明顯癥狀,隨著病情加重,患者會出現便血、腸梗阻等臨床表現。單純放療和化療對于結腸癌患者治療效果不理想。本研究應用西妥昔單抗聯合放療進行治療,探究其臨床療效,報道如下。
選擇100例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治療的100例結直腸癌患者,隨機數表法分為放療組與聯合組,各50例。放療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35~50歲,平均年齡(42.1±2.1)歲,30例直腸癌患者,20例結腸癌患者;腫瘤TNM分期:Ⅱ期23例,Ⅲ期27例;聯合組,男25例,女25例,年齡34~62歲,平均年齡(48.6±2.2)歲,28例直腸癌患者,22例結腸癌患者;TNM分期:Ⅱ期28例,Ⅲ期22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知情且自愿參加本研究。本研究經我院倫理會批準通過。
納入標準:經臨床、CT、MRI檢查確診為結直腸癌,并且近期未服用其他藥物和采用其他方法進行治療。排除標準:1)患其他惡性腫瘤者;2)患自身免疫性疾病者;3)患感染性疾病者;4)心肺功能不全者;5)精神、語言障礙者。
2組都進行手術治療,放療組在手術后采用放療治療,6MVX線照射,每次20 Gy。每周5次,總劑量64~68 Gy,治療32~34次,輔以化療,采用FOLFIRI方案,180 mg·m-2伊立替康靜脈滴注1 d,使用400 mg·m-2亞葉酸鈣靜脈滴注,400 mg·m-25-氟尿嘧啶靜脈滴注,2 400 mg·m-2靜脈注射46 h,14 d為1個周期。聯合組在放療組的基礎上使用西妥昔單抗進行治療,劑量500 mg·m-2。治療2周為1個療程,均治療4個療程。
臨床癥狀恢復時間比較,統計2組排氣時間、排便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并進行比較。CEA、CA199水平檢測,取2組清晨靜脈血,3 000 r·min-1離心10 min,分離血清,-80℃保存。Elecsys 2010全自動電化學發光儀對物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199(CA199)水平進行檢測。VEGF、MMP-9水平檢測,采用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對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基質金屬蛋白酶-9(MMP-9)水平進行檢測,VEGF酶聯免疫試劑盒購自優利科(上海)生命科學有限公司,貨號:YLK-E0173,MMP-9試劑盒購自上海中喬新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貨號:EK0465。依照說明書進行具體步驟操作。治療效果比較,經CT檢查后,按照實體瘤的療效評價標準(RECIST1.1)評估。完全緩解:所有病灶消失,持續4周以上;部分緩解:病灶消失<50%,持續4周以上;穩定:病灶消失<50%,未持續4周;惡化:出現新病灶,病情惡化。總有效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例數/總例數×100%。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統計2組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血紅蛋白減少、胃腸反應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并進行比較。
采用SPSS 2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描述,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癥狀恢復時間比較(±s,n = 50) d
表1 2組臨床癥狀恢復時間比較(±s,n = 50) d
注:與放療組比較,#P<0.05
組別 排氣時間 排便時間 腸鳴音恢復時間放療組 2.56±0.15 3.25±0.15 2.56±0.21聯合組 1.89±0.21# 2.15±0.16# 1.42±0.16#
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CEA與CA199水平比較(±s,n= 50)
表2 2組治療前后CEA與CA199水平比較(±s,n= 50)
注:與放療組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CEA/(ng·mL-1) CA199/(U·mL-1)放療組 治療前 428.51±111.22 1 688.15±356.15治療后 68.45±11.23 102.15±45.55聯合組 治療前 431.55±125.22 1 678.56±365.45治療后 10.23±4.15# 54.56±11.23#
見表3。
表3 2組治療前后VEGF與MMP-9水平比較(±s,n= 50)
表3 2組治療前后VEGF與MMP-9水平比較(±s,n= 50)
注:與放療組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VEGF/(ng·L-1) MMP-9/(ng·mL-1)放療組 治療前 428.15±26.89 375.89±89.85治療后 289.45±15.66 251.15±59.45聯合組 治療前 425.46±29.45 384.56±92.33治療后 213.56±19.88# 152.33±45.22#
見表4。
表4 2組臨床療效結果比較(n = 50) 例
見表5。
表5 2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 50) 例
結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腫瘤之一[4-5]。研究[6-8]表明,結腸癌患者應用姜黃素聯合奧沙利鉑治療后,可改善PTEN、PI3K水平,提高免疫功能,應用價值較高。
放療是目前治療結腸癌晚期的主要方法之一,能夠對潛在的轉移病灶和已經發生轉移的癌癥發揮有效的治療,是一種全身治療的手段[9-10]。韓加剛等[11]研究表明,支架置入聯合新輔助化療后手術安全、可有效用于治療完全梗阻性左半結腸癌,降低造口率、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出血量、加速患者康復。西妥昔單抗能夠有效抑制血管形成,抑制腫瘤生長[12-13]。薛鵬龍等[14]研究表明,西妥昔單抗聯合FOLFOX4/FOLFIRI治療晚期結腸癌可以提高治療效果,且不會明顯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率。本研究結果顯示,聯合組臨床癥狀恢復時間短于放療組,說明兩者聯合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效果顯著。許鸝權等[15]研究顯示,西妥昔單抗+放療輔以化療方案治療晚期結腸癌患者臨床效果明顯,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CEA和CA199水平降低能夠明確反映腫瘤的控制或緩解[16-18]。張倩馨等[19]研究表明,血清TK1、CEA及CA199的表達水平與結腸癌的發生發展有明顯關系,可作為預后隨訪的指標。本研究顯示,治療后聯合組CEA、CA199水平均低于放療組,說明兩者聯合能夠有效改善患者CEA、CA199水平,效果顯著。盛穎玥等[20]研究表明,血清CEA、CA199及CA724聯合能進一步提高對結腸癌的檢出率,對于病情的控制和恢復意義重大。朱瓊媛等[21]研究結果也認同此結果。
VEGF為血管生長因子,能夠預示腫瘤細胞遷移能力的不斷升高[22-23]。MMP-9水平可以表明惡性腫瘤程度及周圍細胞侵襲能力。研究[24]表明,VEGF、MMP-9水平能夠有效反應腫瘤惡性程度,其水平越高表示惡性程度越嚴重。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聯合組VEGF、MMP-9水平均低于放療組,說明兩者聯合能夠有效降低VEGF、MMP-9水平,效果顯著。毛海波等[25]研究表明,檢測血清中Ang-2、VEGF、CA19-9、CEA的水平對診斷結腸癌具有臨床意義,聯合檢測可提高診斷效能;術前血清中Ang-2、VEGF、CA199、CEA的水平與結腸癌術后復發轉移發生相關,聯合檢測有助于評估腫瘤轉移情況。李偉奇等[26]研究表明,SMYD3及MMP-9與結腸癌發生發展密切相關,聯合檢測二者可能對預測結腸癌惡性程度和評估預后有重要價值。
綜上所述,西妥昔單抗聯合放療治療結直腸癌患者,能夠減輕患者炎性因子釋放,降低MMP-9、VEGF水平,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