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農民兼業何以影響其耕地質量保護行為?

2023-02-02 18:27:21潘明明張杰
中國土地科學 2023年3期

潘明明 張杰

摘要:研究目的:基于蘇、皖、豫、鄂種植戶調查數據,探究兼業對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影響,為平衡農民非農就業與耕地質量保護關系,提升兼業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提供參考。研究方法:理論分析、Probit模型。研究結果:(1)兼業抑制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且相較資本消耗型耕地質量保護行為,兼業對農民勞動消耗型耕地質量保護行為抑制效應更突出;(2)兼業分化引發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差異,兼業強度、兼業時間與非農就業穩定性強化兼業對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負面影響,非農就業靈活性則作用相反;(3)兼業影響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存在農民個體特征和外部發展條件維度異質性,受農民年齡、文化程度、政治身份、家庭勞動力數、家庭土地規模、耕地權力穩定性預期、土地碎片化程度、是否合作社成員、自然災害及生產外包便利性等因素調節;(4)兼業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影響機制包括降低農民農業依賴,削弱農民農業價值感知,縮減農民土地規模,擠占農民農業生產時間、精力及淡化農民耕地保護責任意識等。研究結論:兼業抑制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并隨兼業農民兼業行為、個體特征、外部發展條件及耕地保護措施特點不同,呈現顯著差異性。消除兼業對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負面影響,應統籌安排相關土地經營制度,培育農業合作、服務主體及創新兼業雇傭模式等。

關鍵詞:農民兼業;耕地質量保護行為;兼業分化;異質性

中圖分類號:F30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8158(2023)03-0090-11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CRK00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72273061);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8085QG342)。

優質的耕地資源是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基,也是改善鄉村生態環境、實現鄉村振興的前提[1]。長期以來,中國農業生產重化肥、輕有機肥,重大量元素肥料、輕中微量元素肥料,重氮肥、輕磷鉀肥的“三重三輕”問題突出[2],加之工業污染、耕地占優補劣、不合理耕作制度及農作物結構失衡等[3-4]原因,中國土壤生態急劇惡化,耕地質量下降嚴重。根據相關數據,目前中國耕地有機質含量與2000年相比下降8.36%,超過40%的耕地出現不同程度退化,中重度污染耕地面積突破5 000萬畝[5]。因此,加強耕地質量建設,有效提升耕地質量水平,是現階段我國耕地保護工作的重點任務。

農民是耕地直接使用者和耕地質量保護最重要行為主體[6]。推動耕地質量建設,關鍵在于引導農民開展耕地質量保護[7]。關于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影響因素研究,學者長期聚焦農民個體特征[8-9]、土地經營制度[10-11]及村莊發展狀況[12-13]等領域。改革開放后,伴隨著國家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大量農村勞動力進入城鎮,參與非農就業,兼業化成為農民生產活動的重要特征,并深刻影響農民農業生產資源配置[14-16]。兼業是否以及如何影響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也得到學者持續關注。如李慶等[17]等基于田野調查,挖掘兼業對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資金與精力投入影響;臧俊梅等[18]等借助計量模型,檢驗兼業與農民耕地質量保護意愿與行為關系;尚惠芳等[19]等依據理性小農、計劃行為等理論,歸納兼業影響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理論機制等。

然而,深究已有理論成果,兼業與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關系研究不僅未形成一致性結論,研究設計也存在改進空間。一方面,已有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衡量,多借助某一項或幾項耕地保護措施展開,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涉及的耕地保護措施具有多樣性,且不同類型耕地保護措施對農民資金、精力等投入要求也不同,以一項或幾項耕地保護措施描繪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難以反映兼業影響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全貌,也極易造成二者關系研究結論偏差的問題;另一方面,多數對于兼業農民探討,普遍將兼業農民作為一個整體,開展整體化研究,較少關注農民兼業分化問題,更鮮有兼業分化引發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差異的理論成果。此外,兼業與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關系研究也時常忽略農民個體特征與外部發展條件等外生變量調節。

鑒于此,本文基于蘇、皖、豫、鄂4省1 552份農業種植戶調研數據,借助二元Probit模型,系統探討兼業對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影響。在科學提煉兼業影響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一般規律基礎上,深入挖掘兼業農民面對不同類型耕地保護措施決策和行為差異。同時,對兼業分化引發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差異性以及農民個體特征、外部發展條件等外生變量調節作用也展開針對性探討。

1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耕地質量保護行為是指有利于耕地質量保持或提升的生產行為[6]。農民是否保護耕地,既是其追求利益最大化、合理配置有限資源的理性決策,也受農民耕地保護責任意識等主觀因素影響[3]。兼業對農民農業生產資源配置決策和耕地保護責任意識影響如下:第一,兼業拓寬農民收入渠道,降低農業收入在農民收入中比重,弱化農民農業依賴,引發農民壓縮農業生產投資和耕地保護投資[20];第二,非農就業既客觀擠占農民農業生產時間、精力,同時鑒于當前非農就業收入普遍高于農業生產,農業生產高昂機會成本也引發農民形成“種地劃不來”思想,人為降低農業生產和耕地保護投入[15];第三,兼業改變農業經營模式,與純農戶比,兼業農民具有更高縮減土地規模、集中地塊和推動糧食作物替代經濟作物動機[12]。縮減土地規模和推動糧食作物替代經濟作物降低農業收益預期,削弱農民耕地保護動力[21],而農民集中地塊,開展規模生產則使耕地保護更便捷、高效[22],提升農民耕地保護水平;第四,兼業也影響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責任意識。農民參與非農就業,與城鎮文化交流、碰撞,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逐步向“城市人”看齊,看待耕地也“城鎮居民化”,淡化耕地“主人”意識和保護責任[18]。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設1。

假設1:兼業影響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但影響方向與程度取決兼業的正負兩方面影響效果。

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涉及多樣耕地保護措施。種植綠肥、施用農家肥、整修水渠、回收農膜等普遍由農民親自實施,依賴農民大量時間、精力投入,屬勞動消耗型耕地保護措施;施有機肥、測土配方施肥、秸稈還田、土地平整、深松深耕等,農民主要通過購買生產資料或服務方式展開,更依賴農民資金投入,屬資本消耗型耕地保護措施[6]。兼業雖同時影響農民農業生產資金、勞動投入,但影響程度不同。一方面,現階段逐步提升的農民工工資和日趨下降的農業生產外包價格,使農業生產勞動投入機會成本顯著高于資本投入成本。在相同條件下,兼業農民更不愿投入勞動,實施勞動消耗型耕地保護措施[4];另一方面,兼業增加農民收入,但擠占農民農業生產時間、精力。農業生產勞動相對資本變為稀缺資源。根據要素誘致型技術創新理論,生產變革傾向節約稀少、昂貴要素,使用豐富、便宜要素。農業生產勞動相對資本稀缺性,使兼業農民更節約勞動資源[23]。此外,兼業提升農民收入,也通過“收入效應”抵消兼業對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負面影響,但主要集中于耕地保護的資本投入[23]。綜合上述分析,提出假設2。

假設2:兼業農民面對不同類型耕地保護措施決策和行為存在顯著差異。兼業對農民勞動消耗型耕地質量保護行為負面影響較資本消耗型耕地質量保護行為更突出。

當前,農民兼業行為呈現突出分化特征。兼業農民在兼業時間、兼業強度、務工距離、非農就業穩定性及非農就業時間安排靈活性等方面差異懸殊。不同兼業特征農民,其耕地質量保護行為也不同。兼業時間越長,受“城市人”思維方式與價值取向影響越深刻,對待耕地“城鎮居民化”特征越明顯,耕地“主人”意識和耕地保護責任越淡薄[24];以非農收入為主的兼業農民相較以農業收入為主的兼業農民,對農業依賴更低,農業生產和耕地保護中更不愿意投入勞動、資本等要素[4];近距離特別是在家庭周邊參與兼業的農民,非農就業對其農業生產勞動投入約束相較跨區域轉移農民更弱,更便于照管農地[25],耕地保護也更有保障;非農就業越穩定,兼業農民對農業依賴越低,越不愿參與耕地質量保護[26];靈活就業農民相較非靈活就業農民,可更大程度兼顧非農就業與農業生產,也更大概率開展耕地質量保護[27]。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設3。

假設3:兼業分化引發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差異。兼業時間長、強度高、務工距離遠及非農就業穩定兼業農民,耕地質量保護概率更低。靈活就業農民有更大概率開展耕地質量保護。

2 變量設置與模型構建

2.1 變量設置與數據來源

被解釋變量:參照楊志海等[6]思路,以是否實施“施有機肥、種植綠肥、測土配方施肥、秸稈還田、整修水渠、回收農膜、土地平整、深松深耕”中一項及以上設定(prot)。若選擇“是”,定義為1;若選擇“否”,定義為0。研究亦進一步探討兼業對農民勞動消耗型耕地質量保護行為(labo)和資本消耗型耕地質量保護行為(capi)影響。勞動消耗型耕地質量保護行為以是否實施“施農家肥、種植綠肥、整修水渠、回收農膜”中一項及以上評價。資本消耗型耕地質量保護行為以是否實施“施有機肥、測土配方施肥、秸稈還田、土地平整、深松深耕”中一項及以上衡量。

解釋變量:參照孫治一等[16]觀點,以“您是否同時參與農業生產和非農就業?”(part)描述。若選擇“是”,定義為1;若選擇“否”,定義為0。同時,研究對兼業分化引發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差異性問題也展開探討。農民兼業分化圍繞農民兼業時間(time)、兼業強度(inte)、外出務工距離(dist)、非農就業穩定性(stab)及非農就業時間安排靈活性(flex)展開。

控制變量:從農民個體特征和外部發展條件維度構建。包括:年齡(age)、文化程度(edu)、政治身份(iden)、家庭勞動力數(work)、家庭社會資本(soci)、土地規模(scale)、土地碎片化程度(frag)、耕地權力穩定性(conf)、耕作便利性(conv)、是否加入合作社(coop)、村莊區位(loca)、氣候條件(disa)及農業生產外包便利性(seri)。

數據來源于蘇、皖、豫、鄂4省農業種植戶調研。調研分層抽樣與隨機抽樣相結合,于2019年8—9月進行,每省抽取3個縣,每縣抽取3個鄉(鎮),每鄉(鎮)抽取3個村,每村抽取15戶農業種植戶,每戶調研一位戶主。調研內容包括:農民個體特征、農業生產與非農就業及耕地質量保護等。發放問卷1 620份,回收有效問卷1 552份。樣本結構,樣本以男性為主,男性占樣本總數73.13%;年齡和學歷集中于30~45歲之間和初中及以下,30~45歲樣本占樣本總數70.17%,初中及以下學歷樣本占樣本總數62.89%;家庭土地規模則普遍在10畝以內,土地規模10畝以內農戶占樣本總數65.14%。樣本性別、年齡、文化層次及土地占有狀況與調研區域農戶總體結構相符,樣本數據具有較高代表性。變量及具體描述如表1。

2.2 模型構建

3 實證結果及分析

3.1 兼業影響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實證分析

3.1.1 基準模型

借助二元Probit模型探討兼業對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影響,見表2。模型(1)—模型(2)考察兼業影響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一般規律,模型(3)—模型(4)和模型(5)—模型(6)分別考察兼業對農民勞動消耗型耕地質量保護行為和資本消耗型耕地質量保護行為影響。

根據表2,兼業(part)對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影響1%顯著性水平通過檢驗,引入控制變量,控制地區變量后,結論依然成立,系數為-0.135。兼業抑制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與純農民比,兼業農民開展耕地質量保護概率低13.5%。兼業對農民勞動消耗型耕地質量保護行為(labo)影響系數為-0.193,對資本消耗型耕地質量保護行為(capi)影響系數為-0.024,分別在1%和10%顯著性下顯著。兼業雖同時抑制農民勞動消耗型和資本消耗型耕地質量保護行為,但對勞動消耗型耕地質量保護行為抑制效應更突出。農業生產中,相較減少資金投入,兼業農民壓縮時間、精力投入,降低勞動消耗型耕地質量保護參與率幅度更大。

控制變量,年齡(age)、文化層次(edu)、政治身份(iden)、家庭勞動力數(work)、耕地權利穩定性(conf)、是否加入合作社(coop)及農業生產外包便利性(seri)正向影響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土地規模(scale)、土地碎片化程度(frag)、氣候條件(disa)負向影響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社會資本(soci)、耕作便利性(conv)、村莊區位(loca)對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影響不顯著。

3.1.2 內生性與穩健性檢驗

鑒于基準模型因變量與自變量可能互為因果和回歸結論偶然性,需對基準模型內生性和穩健性展開檢驗。一方面,以“兼業氛圍”(atmo)(除研究樣本外,本村其他兼業種植戶在全部種植戶中占比)為工具變量①,通過條件混合過程方法(CMP)檢驗模型內生性;另一方面,以“收入中同時包含非農收入和農業收入”(arg-lab)作為兼業替代變量,檢驗模型穩健性。結果見表3。

根據表3,對于內生性檢驗:一階段回歸,兼業氛圍(atmo)通過1%顯著性檢驗,“兼業氛圍”作為工具變量適用。內生性檢驗參數(a tanh rho)5%顯著性水平顯著不為0,基準模型存在內生性;二階段回歸,兼業影響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一般規律和對勞動消耗型與資本消耗型耕地質量保護行為影響差異,與基準模型一致,即考慮模型內生性,實證結論依然可靠。對于穩健性檢驗,替代變量(art-lab)對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影響均通過顯著性檢驗,且對勞動消耗型耕地質量保護行為抑制效應大于資本消耗型耕地質量保護行為抑制效應,實證結論也具有較高穩健性。

3.2 兼業分化引發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差異實證分析

根據基準模型,兼業顯著降低農民耕地質量保護參與率。但兼業農民在兼業強度、兼業時間、務工距離、非農就業穩定性及非農就業時間安排靈活性等方面差異懸殊。因此,進一步剖析兼業對農民耕地質量保護參與率影響是否因農民兼業強度、兼業時間、務工距離、非農就業穩定性及非農就業時間安排靈活性不同,而有所差異,見表4。

根據表4,兼業強度(inte)、兼業時間(time)、非農就業穩定性(stab)顯著負向影響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系數分別為-0.346、-0.115和-0.239。即非農兼業農民與農業兼業農民比,開展耕地質量保護概率低34.6%。農民兼業時間每增加1年,其耕地質量保護概率則減少11.5%。農民耕地質量保護概率也隨農民非農就業穩定性提升呈下降態勢;非農就業時間安排靈活性(flex)顯著促進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系數為0.131。靈活就業農民對比非靈活就業農民,其耕地質量保護概率高13.1%;外出務工距離(dist)未通過顯著性檢驗。深究原因:一方面兼業農民多在家鄉附近從事兼業活動;另一方面城鄉交通設施日趨完善也極大緩解農民往返城鄉的不便。

4 進一步討論

不僅兼業行為分化,兼業農民個體特征和外部發展條件也不同。同時,根據實地走訪,不同個體特征和外部發展條件農民,其耕地質量保護行為也存在明顯差異。有必要進一步探討兼業影響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是否存在農民個體特征和外部發展條件維度異質性;另一方面,前文理論歸納的兼業影響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機制是否真實存在,兼業究竟通過何種渠道影響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亦需展開實證檢驗。此外,限于篇幅,農民個體特征和外部發展條件維度異質性,僅對前文基準模型通過顯著性檢驗的相關控制變量展開探討。

4.1 兼業影響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異質性分析

4.1.1 個體特征

個體特征維度異質性,重點考察不同年齡、文化程度、政治身份和家庭勞動力數的農民,兼業影響其耕地質量保護行為差異,見表5。

根據表5,兼業對新生代、中生代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負面影響較突出,對老一代農民影響不顯著①。老一代農民與新生代、中生代農民比,既具有較高“土地情節”,同時非農工作穩定性和工資水平也較差,對耕地更依賴。兼業對高中(中專)學歷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抑制作用顯著大于初中及以下和大專及以上農民。初中及以下農民受制其學歷,非農工作普遍缺乏穩定性,且工資水平較低。大專及以上農民,不僅具有較高生態保護意識,同時其多從事管理、技術崗,更能兼顧農業生產與非農就業。兼業顯著降低非黨員農民耕地質量保護參與率,但對黨員農民影響不顯著。以鄉村“能人”為主體黨員農民,既具有較高學歷和生態保護意識,同時其在生產中也被廣泛要求發揮示范和引領作用,且其生產行為也受到更多規范約束和群眾監督。兼業對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影響與農民家庭勞動力數顯著負相關。充足勞動力可打破兼業造成的農業生產與耕地保護勞動力約束。

4.1.2 外部發展條件

農民外部發展條件維度異質性,重點考察農民土地規模、耕地碎片化程度、耕地權利穩定性預期、是否加入合作社、村莊氣候條件、農業生產外包便利性是否引發兼業作用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差異,見表6。

根據表6,兼業對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影響與農民土地規模呈“U”型關系。家庭土地規模較小或較大,兼業對其耕地質量保護行為負面影響均較突出。家庭土地規模小,農業收益預期較務工更低,農民更不愿在農業生產中投入資金、時間與精力。家庭土地規模大,兼業農民則無法提供足夠時間、精力開展農業生產和耕地保護。土地高碎片化、預期耕地權力不穩定和自然災害頻發的農民,兼業對其耕地質量保護行為負面影響大于土地集中、耕地權力預期穩定或自然災害頻率低的農民。土地碎片化加劇耕地保護成本,也為農民保護耕地帶來諸多不便。耕地權力預期不穩定和自然災害頻發造成農民耕地收益預期不穩定,致使農民縮減農業生產和耕地保護投資。農民加入合作社和所在區域生產外包便利則削弱兼業對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負面效應。加入合作社農民農業生產可獲得更多生產服務和技術指導,同時合作社統一生產規范也倒逼農民加強耕地保護。農民所在區域較多生產服務組織,使農民可以以較低價格進行生產外包,也一定程度緩解兼業造成農民農業生產時間、精力投入不足問題。

4.2 兼業作用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機制檢驗

根據前文理論研究,兼業對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影響,既有兼業對農民農業生產時間、精力客觀擠占,也包含農民因農業依賴程度和價值感知下降及責任意識淡化而作出的農業生產資金、時間、精力主動調整。因此,論文擬檢驗兼業是否降低農民農業依賴程度,是否調整農民農業經營模式,是否擠占農民農業生產時間、精力,以及是否弱化農民農業價值感知和耕地保護責任意識,挖掘兼業對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影響機制,見表7。其中,農民農業依賴程度取決農業收入對家庭重要程度,以“農業收入對家庭重要程度是否下降(import)”予以反映;農業經營模式調整主要包括縮減土地規模、集中地塊及推動糧食作物替代經濟作物,農業經營模式調整借助“是否縮減土地規模(scale)”、“是否推動地塊集中(conce)”及“是否推動糧食作物替代經濟作物(food)”衡量。同時,兼業擠占農民農業生產時間、精力,削弱農民農業價值感知及淡化農民耕地保護意識也分別通過“是否感覺沒有足夠時間、精力兼顧農業生產和非農就業(squee)”,“是否感覺種地劃不來(value)”及“是否認為沒有責任和義務保護耕地”(consc)描述。

根據表7,兼業對降低農民農業依賴(import),削弱農民農業價值感知(value),縮減農民家庭土地規模(scale)及淡化農民耕地保護責任意識(consc)影響1%顯著性水平通過檢驗,對擠占農業生產時間、精力(squee)、推動糧食作物替代經濟作物(food)影響5%顯著性水平通過檢驗,影響系數依次為0.301、0.281、0.168、0.155、0.130和0.054。兼業主要通過降低農民農業依賴,削弱農民農業價值感知,縮減農民家庭土地規模,擠占農民農業生產時間、精力,以及淡化農民耕地保護責任意識,抑制農民耕地質量保護決策與行為。兼業推動糧食作物替代經濟作物對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雖也產生抑制作用,但影響程度較小。兼業對農民集中地塊(conce)影響未通過顯著性檢驗。通過推動地塊集中,提升農民耕地保護便利性和參與率的作用機制未得到驗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當前我國農村土地流轉市場尚不健全,土地流轉制度尚不完善。

5 結論及政策啟示

農民的積極參與是實現耕地質量有效保護的前提。長期以來,農民兼業擠占農業生產時間、精力,弱化農業價值,給農民農業生產和耕地質量保護帶來巨大沖擊。平衡農民非農就業與耕地質量保護關系,關鍵在于厘清兼業對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影響。耕地質量保護行為涉及的耕地保護措施類型的多樣性和兼業農民兼業行為分化及個體特征與外部發展條件的差異,使兼業影響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既要弄清兼業作用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一般性規律,更應充分挖掘兼業農民面對不同類型耕地保護措施決策、行為差異及農民兼業行為分化和農民個體特征與外部發展條件差異引發的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的異質性。

本文構建兼業與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關系理論框架,借助蘇、皖、豫、鄂農業種植戶調研數據,運用二元Probit模型,就兼業與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關系展開系統探究,結論如下:(1)兼業抑制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降低農民耕地質量保護參與率,且相較資本消耗型耕地質量保護行為,兼業對農民勞動消耗型耕地質量保護行為抑制效應更突出。(2)兼業分化引發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差異。兼業強度、兼業時間與非農就業穩定性強化兼業對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負面影響,非農就業靈活性則促進農民耕地質量保護。(3)農民個體特征和外部發展條件調節兼業作用農民耕地質量保護過程。農民學歷、土地碎片化和自然災害加劇兼業對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負面影響,農民政治身份、家庭勞動力數、耕地權力穩定性預期、加入合作社及生產外包便利性則在兼業抑制農民耕地質量保護中發揮弱化功能,兼業對農民耕地質量保護影響效應也受到農民年齡和家庭土地規模的非線性調節。(4)兼業主要通過降低農民農業依賴,削弱農民農業價值感知,縮減農民家庭土地規模,擠占農民農業生產時間、精力,以及淡化農民耕地保護責任意識,抑制農民耕地質量保護決策與行為。

基于上述分析,得到如下政策啟示:第一,加大農業生產補貼力度,增強農民農業收益預期,提升農民耕地價值感知;第二,引導企業創新兼業農民雇傭模式,提升農民非農就業靈活性,實現農民非農就業與農業生產兼顧;第三,在法律允許范圍內,推進農戶土地互換,降低耕地碎片化程度,提升農民耕地保護便利性;第四,深化土地確權頒證工作,夯實土地權證書對農民土地權益保護功能,提升農民耕地穩定性預期;第五,完善農業保險制度,擴大保險覆蓋面、增加保險品種,降低農民農業經營風險;第六,培育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業生產服務主體,激發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業生產服務主體對農民農業生產幫服作用;第七,強化耕地質量保護宣傳教育,提升農民耕地質量保護主體責任意識。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張曉山.關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幾點思考[J] .農業經濟與管理,2021(3):1 - 5,14.

[2] 周力,王鐿如.新一輪農地確權對耕地質量保護行為的影響研究[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9,29(2):63 - 71.

[3] 劉帥,余曉洋,吳迪.糧食主產區農戶耕地質量保護情況調查研究——基于吉林省446戶樣本的分析[J] .經濟縱橫,2019(2):79 - 87.

[4] 袁東波,陳美球,李志朋,等.基于農藥化肥使用視角分析不同兼業類型農戶耕地質量保護行為[J] .浙江農業科學,2018,59(2):310 - 314.

[5] 張連華,霍學喜.農地規模與農戶農地質量保護行為研究——基于771個蘋果種植戶的分析[J] .農業經濟管理,2019(6):48 - 61.

[6] 楊志海,王雨濛.不同代際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研究——基于鄂豫兩省829戶農戶的調研[J] .農業技術經濟,2015(10):48 - 56.

[7] 李博,王瑞梅.土地產權穩定性對農戶耕地質量保護行為影響綜述[J] .資源科學,2021,43(5):909 - 920.

[8] MOGES D M, TAYE A A.Determinants of farmersperception to invest i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north-western highlands of ethiopia[J] . International Soil & Water Conservation Research, 2017, 5(1): 56 - 61.

[9] 王淇韜,郭翔宇.感知利益、社會網絡與農戶耕地質量保護行為——基于河南省滑縣 410個糧食種植戶調查數據[J] .中國土地科學,2020,34(7):43 - 51.

[10] DEININGER K, ALI D A, ALEMU T.Impacts of land certification on tenure security, investment, and land market participation: evidence from ethiopia[J] .Land Economics, 2011, 87(2): 312 - 334.

[11] 錢龍,馮永輝,錢文榮.農地確權,調整經歷與農戶耕地質量保護行為——來自廣西的經驗證據[J] .農業技術經濟,2021(1):61 - 76.

[12] 趙丹丹,周宏,高富雄.農戶分化、技術約束與耕地保護技術選擇差異——基于不同約束條件下的農戶技術采納理論分析框架[J] .自然資源學報,2020,35(12):2956 - 2967.

[13] 李志芳,王銳,沈新磊.基于質量指數和空間自相關分析的耕地保護分區研究[J] .土壤通報,2021,52(4):785 - 792.

[14] 陸岐楠,張崇尚,仇煥廣.農業勞動力老齡化、非農勞動力兼業化對農業生產環節外包的影響[J] .農業經濟問題,2017,38(10):27 - 34.

[15] 暢倩,李曉平,謝先雄,等.非農就業對農戶生態生產行為的影響——基于農業生產經營特征的中介效應和家庭生命周期的調節效應[J] .中國農村觀察,2020(1):76 - 93.

[16] 孫治一,孫大鵬,于濱銅,等.兼業如何影響農戶“一家兩制”生產行為?——來自全國5省1458個農戶樣本的經驗證據[J] .中國農村經濟,2021(6):44 - 59.

[17] 李慶,林光華,何軍.農民兼業化與農業生產要素投入的相關性研究——基于農村固定觀察點農戶數據的分析[J]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3(3):27 - 32.

[18] 臧俊梅,鄭捷航,農殷璇,等.耕地保護及其必要性:不同兼業程度農戶的認知與意愿——基于珠三角的調查與實證[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0,41(2):82 - 90.

[19] 尚惠芳,易小燕,張宗芳.農戶耕地質量提升行為的邏輯路徑與驅動力:研究進展與展望[J]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中英文),2021,29(7):1253 - 1261.

[20] 錢龍,洪名勇.非農就業、土地流轉與農業生產效率變化——基于CFPS的實證分析[J] .中國農村經濟,2016(12):2 - 16.

[21] 盧華,胡浩.土地細碎化、種植多樣化對農業生產利潤和效率的影響分析——基于江蘇農戶的微觀調查[J] .農業技術經濟,2015(7):4 - 15.

[22] 黃祖輝,王建英,陳志鋼.非農就業、土地流轉與土地細碎化對稻農技術效率的影響[J] .中國農村經濟,2014(11):4 - 16.

[23] 李勝楠,李坦.非農就業、極端氣候變化感知對小農戶綠肥施用意愿的影響——基于冀、 魯、 豫、皖四省小麥主產區的調查[J] .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22,16(1):91 - 97.

[24] 夏秋,李丹,周宏.農戶兼業對農業面源污染的影響研究[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8,(12):131 - 138.

[25] 鐘甫寧,陸五一,徐志剛.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不利于糧食生產嗎?——對農戶要素替代與種植結構調整行為及約束條件的解析[J] .中國農村經濟,2016(7):36 - 47.

[26] 李慶,楊志武.非農就業對種植決策的影響——基于土地地勢的研究視角[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0,(10):186 - 192.

[27] 蔡文聰,楊海鈺,張強強,等.農戶兼業是否導致農業生產低效率?——基于農業社會化服務視角[J] .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22(1):26 - 32.

How Does Part-time Employment Affect Farmers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Protection Behavior Empirical Analysis of Rural Household Survey Data in Jiangsu, Anhui, Henan and Hubei Provinces

PAN Mingming, ZHANG Jie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u 241000, China)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are to provide a basis for balanc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rmers part-time employment and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protection, and to enhance farmers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protection behavior. The research methods includ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Probit models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from rural households in Jiangsu, Anhui, Henan and Hubei.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part-time employment inhibits farmers behavior in protecting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and the inhibiting effect is more pronounced for labor-consuming behavior in protecting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than for capital-consuming one. 2) The differentiation of farmers part-time employment leads to the difference of farmers behavior in protecting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Part-time employment intensity, part-time employment duration and off-farm employment stability strengthen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part-time employment on farmers behavior in protecting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while off-farm employment flexibility plays an opposite role. 3) The influence of part-time employment on farmers behavior in protecting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also has the heterogeneity of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and external development conditions, which is regulated by farmers age, educational level, political status, number of family workers, size of family land, expectation of stability of power over cultivated land, degree of land fragmentation, whether they are members of cooperatives, natural disasters and the convenience of production outsourcing. 4) The mechanisms that influence farmers behavior in protecting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include reducing farmers agricultural dependence, weakening farmers perception of agricultural value, reducing the size of farmers land, crowding out farmer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ime and energy, and diluting farmer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for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In conclusion, part-time employment inhibits farmerscultivated land quality protection behavior and varies according to farmers part-time behavior,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external development condition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measures. It is necessary to arrange the relevant land management system, foster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and service organizations, and optimize the parttime employment mode to eliminat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part-time employment on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protection behavior.

Key words: part-time employment of farmers;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protection behavior; differentiation of part-time employment; heterogeneity

(本文責編:陳美景)

①根據新勞動力遷移經濟學理論,村莊非農就業農戶往往會與村內其他成員(親戚、朋友或鄰居)分享工作機會,并可能幫助有非農就業意愿農戶做一些準備工作(在打工地尋找住處,提前了解工作內容等),降低其非農就業前期成本,增強其非農就業傾向。同時,農民耕地質量保護決策為家庭內部聯合決策結果,與外部農戶非農就業并無直接聯系。

①基于年齡結構,參照楊志海等[6]的做法,將農民劃分為新生代農民(1985年以后出生)、中生代農民(1970—1985年之間出生)和老一代農民(1970年以前出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精品在线91| 亚洲区第一页| 99久久精品免费视频|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成·人免费午夜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成人| 一级全免费视频播放|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 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日韩中文精品亚洲第三区| 小说区 亚洲 自拍 另类| 免费无码在线观看| 精品在线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网站| 黄色不卡视频|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免费激情网站| 欧美人与性动交a欧美精品|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 97色婷婷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天堂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经典三级久久| 99激情网| 播五月综合|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黄| 在线视频精品一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波多野吉| 国产免费黄| 欧美综合成人| 国产一级特黄aa级特黄裸毛片| 中文字幕1区2区| 99久久精品国产麻豆婷婷|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51精品| 大香网伊人久久综合网2020| 无码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 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 国产成人精品2021欧美日韩|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成人片| 亚洲无码高清免费视频亚洲| 欧美国产菊爆免费观看 |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 无码一区中文字幕| 日韩欧美国产区| 国产精品无码一二三视频| 一级毛片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久久中文字幕2021精品| 黄色三级网站免费| 国产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亚洲国产91人成在线| 东京热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另类| 无码日韩精品91超碰| 91精品最新国内在线播放|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播放| 国产视频入口|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不卡| 日本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国产成人久视频免费| 91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人碰人摸人爱免费视频| 超薄丝袜足j国产在线视频|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下载| 高清色本在线www|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美美女高清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综合亚洲网|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国产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 久久免费看片|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97在线免费| 国产高清无码麻豆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