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飛
(三亞學院盛寶金融科技商學院,海南 三亞 572022)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人為核心、以提高質量為導向的新型城鎮化戰略引發社會各界關注,認為新型城鎮化是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現代服務業提質的重要舉措;而信息技術的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推動了我國現代服務業的高速發展,使其成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協調城鄉發展的重要力量。
當下,有關服務業與城鎮化相互關系的研究情形如下。
(1)服務業如何影響城鎮化進程,學者們運用多種模型探討服務業影響城鎮化的傳導機制、機理、門檻效應、空間外溢效應等[1-6]。(2)城鎮化是否影響服務業的發展,學者們運用比重模型、效率模型,實證分析了城鎮化對服務業發展影響的作用機理[7-8]。(3)服務業與城鎮化互促發展分析,學者們運用計量經濟學、系統耦合模型等方法,探討服務業與城鎮化之間的耦合協調關系、互動效應、內在機理等[9-11]。由以上分析可知,服務業與城鎮化之間協調耦合關系的研究已取得顯著成果,但研究區域較多集中在經濟發達區域或西部地區。因此,在海南省自貿港建設中,構建現代服務業系統和新型城鎮系統的指標體系,并探討二者之間耦合協調關系的空間演進過程及演化機制,對促進海南省現代服務業和新型城鎮化的持續、健康、協調發展意義重大,同時為其他同類型地區相關問題的探討提供一定參考。
一般認為,現代服務業可以實現城鎮布局的優化、城鎮功能的完善,進而提升新型城鎮化數量和質量;新型城鎮化通過更好的經濟發展、更高素質的就業人員、更好的基礎設施建設、更廣闊的發展載體、更好的生產條件促進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參照已有研究[7],結合海南省各縣市實際情況和數據可得性,構建海南省現代服務業與新型城鎮化評價指標體系,具體評價指標見表1。

表1 現代服務業與新型城鎮化耦合協調評價指標體系
首先,運用式(1)進行海南省各縣市兩大系統耦合度的計量,并將耦合度(c)劃分為四種類型:0 ≤C ≤0.3,各縣市兩大系統低水平耦合;0.3 <C ≤0.5,各縣市兩大系統處在拮抗階段;0.5 <C ≤0.8,各縣市兩大系統處在磨合階段;0.8 <C ≤1,各縣市兩大系統高水平耦合。
式(1)中,U1為現代服務業綜合評價值,U2為新型城鎮化綜合評價值。其次,運用式(2)進行海南省各縣市兩大系統協調度(T)計量,其中,α 和β 同為系統待定參數,分別代表現代服務業和新型城鎮化在二者耦合協調發展中的作用大小和影響程度,本文認為二者對海南省各縣市發展同等重要,因此α=β=0.5。協調度等級也可劃分為四種類型:0 ≤T ≤0.3,各縣市兩大系統低度協調;0.3 <T ≤0.5,各縣市兩大系統中度協調;0.5 <T ≤0.8,各縣市兩大系統高度協調;0.8 <T ≤1,各縣市兩大系統極度協調。
T=αU1+βU2(2)
最后,運用式(3)進行海南省各縣市兩大系統耦合協調度(D)計量,并根據已有研究將各縣市耦合協調度劃分為十個等級,具體見表2。

表2 現代服務業與新型城鎮化耦合協調等級
經計算可得海南省各縣市現代服務業與新型城鎮化的綜合評價值及二者間的耦合度、協調度與耦合協調度,各計算結果見表3。

表3 海南省各縣市現代服務業與新型城鎮化評價值及耦合協調度
由表3 可以看出,海南省各縣市現代服務業綜合評價值差異較為明顯,海口市和三亞市作為海南省經濟發展的兩極,綜合評價值遠高于其他縣市。整體而言,海口市、三亞市、五指山市、屯昌縣、澄邁縣、臨高縣、東方市、瓊中縣、保亭縣、陵水縣、白沙縣綜合評價值呈現上升態勢,表明隨著時間推移,這些縣市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不斷提高,而文昌市、瓊海市、萬寧市、定安縣、儋州市、樂東縣、昌江縣綜合評價值則呈現下降態勢,意味著現代服務業發展受限。
由表3 可以看出,海南省各縣市新型城鎮化綜合評價值差異依然較為明顯,海口市和三亞市作為海南省經濟發展的北部和南部重心,綜合評價值依然遠超其他縣市。整體而言,海口市、三亞市、五指山市、瓊海市、定安縣、屯昌縣、臨高縣、東方市、瓊中縣、陵水縣、昌江縣綜合評價值呈現上升態勢,表明隨著時間推移,這些縣市新型城鎮化進程推進良好,而文昌市、萬寧市、澄邁縣、儋州市、樂東縣、保亭縣、白沙縣綜合評價值則呈現下降態勢,意味著新型城鎮化進程放緩。
由表3 中的數據可知,海南省各縣市現代服務業與新型城鎮化耦合度均位于0.3 ~0.5 之間,空間差異不明顯,耦合度處于拮抗階段,各縣市現代服務業與新型城鎮化之間沒能實現較好的協同共促發展,各縣市豐富的資源、優越的地理位置沒能很好地轉化為自身優勢進而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和新型城鎮化進程。其中,海口市、三亞市、萬寧市、儋州市、屯昌縣、保亭縣的耦合度隨時間推移不斷增大,表現出突破拮抗階段向磨合階段演進的趨勢,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這些縣市在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以實現新型城鎮化和現代服務業更好互促發展。
從海南省各縣市2010 年和2020 年的現代服務業與新型城鎮化協調度計量結果可以發現,差異較大。海口市與三亞市的協調度均超過0.5,意味著兩市現代服務業與新型城鎮化處于高度協調狀態;澄邁縣、儋州市的協調度居于0.3 ~0.5 之間,意味著其現代服務業與新型城鎮化處于中度協調狀態;五指山市、文昌市、萬寧市、定安縣、屯昌縣、東方市、樂東縣、保亭縣、昌江縣的協調度結果較低,保持在0.3 以下,意味著其現代服務業與新型城鎮化處于低度協調狀態;隨著時間的推移,瓊海市、臨高縣、瓊中縣、陵水縣的協調度逐步上升,由原來的低度協調狀態演進到中度協調狀態,而白沙縣則由原來的中度協調狀態退回低度協調狀態。
由上表可知,2010 年,海南省各縣市現代服務業與新型城鎮化耦合協調度均低于0.6,對應的耦合協調度等級均在初級協調之下,其中,海口市、三亞市為勉強協調類型,五指山市、屯昌縣、臨高縣、東方市、樂東縣、瓊中縣、白沙縣、昌江縣為中度失衡類型,文昌市、瓊海市、萬寧市、定安縣、保亭縣、陵水縣為輕度失衡類型,澄邁縣、儋州市為瀕臨失衡類型。2020 年,各縣市耦合協調度與2010 年存在一定差異,其中,海口市演進為初級協調類型,三亞市依然保持勉強協調類型,儋州市、陵水縣表現出瀕臨失衡狀態,五指山市、文昌市、瓊海市、定安縣、臨高縣、澄邁縣、瓊中縣、保亭縣表現為輕度失衡狀態,萬寧市、東方市、白沙縣、昌江縣表現為中度失衡狀態。
通過比較現代服務業綜合評價值U1和新型城鎮化綜合評價值U2,對海南省各縣市2010 年和2020 年的耦合協調類型進行總結發現,2010 年,海口市、三亞市、五指山市、瓊海市、萬寧市、瓊中縣為典型的新型城鎮化推進滯后型(U1>U2)的縣市,表示在這些地區現代服務業對新型城鎮化的推動力要超過新型城鎮化對現代服務業的帶動,其他縣市為典型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后型(U1<U2),新型城鎮化發展對現代服務業的帶動大于現代服務業對新型城鎮化的推動。2020 年,兩種類型所包含的縣市變動不大,主要為三亞市、瓊中縣由原來的新型城鎮化推進滯后型演變為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后型,屯昌縣和保亭縣由原來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后型演變為新型城鎮化推進滯后型,其他縣市保持原來的耦合協調類型,表明經歷數十年的發展,各縣市在現代服務業和新型城鎮化的發展上沒能實現較好的同頻共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各縣市兩個系統的良性發展。
本文選取現代服務業增加值(X1)、城鎮人口比重(X2)、城市經濟密度(X3)、地均GDP(X4)、每萬人醫療衛生人員數(X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X6)6 個指標構建模型,衡量這些指標對海南省各縣市現代服務業與新型城鎮化耦合協調度的影響,并對各指標數據進行對數化處理,由此構建如下模型:
根據已有數據,運用Eviews 軟件可得模型結果(見表4)。

表4 現代服務業與新型城鎮化驅動因素回歸
由模型結果可知,可決系數由2010 年的0.78 上升到2020年的0.93,表明模型擬合優度不斷提升。相關系數均超過0.5,表明因變量與各個自變量之間相關性較為顯著。其中,X1相關系數最高,其次為X4、X3、X5,表明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地均GDP、城市經濟密度、每萬人醫療衛生人員數對各縣市現代服務業與新型城鎮化的耦合協調發展具有關鍵作用。
一是經濟驅動。經濟發展是海南省各縣市新型城鎮化與現代服務業的耦合協調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經濟發展為各縣市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能夠為新型城鎮化和現代服務業的協調提供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及資金和技術支持,能夠吸引和培養現代服務業所需的人才,能夠滿足人們在金融、教育、醫療、旅游等領域的需求,進而促進了新型城鎮化和現代服務業的協調發展。
二是政策驅動。海南省各縣市經濟發展離不開政策支持,政策調控對新型城鎮化與現代服務業的耦合協調有著重要的影響。政策調控可以通過提供資金支持、產業引導、土地利用規劃、人才引進和培養等方面,實現新型城鎮化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推動新型城鎮化和現代服務業的耦合協調。
三是市場驅動。市場力量的發揮是海南省各縣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市場推動對新型城鎮化與現代服務業耦合協調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一方面,市場對土地、勞動力和資本資源的有效配置,鼓勵了城市化過程中的產業轉移和人口流動,促進了城鎮化的更高質量發展,市場對服務業的開放與競爭激勵了服務業創新,提高了服務質量和效率,同時也促進了現代服務業與城鎮化的融合;另一方面,通過市場的競爭和配置機制,城市在經濟、文化、社會、環境等方面的功能得到了更好的優化和完善,提升了城市吸引力和競爭力,推動了新型城鎮化與現代服務業的耦合協調。
本文通過構建海南省各縣市現代服務業系統和新型城鎮化系統耦合協調關系評價的指標體系,運用耦合協調度模型對2010 年和2020 年海南省各縣市現代服務業與新型城鎮化耦合協調度的空間演化進行分析,發現:(1)海南省各縣市現代服務業綜合評價值、新型城鎮化綜合評價值差異較為明顯,海口市和三亞市作為海南省經濟發展的兩極,綜合評價值遠高于其他縣市;(2)在2010 年和2020 年,海南省各縣市現代服務業與新型城鎮化耦合度均位于0.3 ~0.5 之間,處于拮抗階段,空間差異不明顯;(3)海南省各縣市2010 年和2020 年的現代服務業與新型城鎮化協調度差異較大,且隨時間推移不斷變動;(4)2010 年和2020 年,海南省各縣市現代服務業與新型城鎮化耦合協調度均低于0.6,對應的耦合協調度等級均在初級協調之下;(5)海南省各縣市2010 年和2020 年的耦合協調多數縣市為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后型(U1<U2),新型城鎮化發展對現代服務業的帶動大于現代服務業對新型城鎮化的推動;(6)海南省各縣市現代服務業與新型城鎮化耦合協調發展主要受經濟、政策、市場等因素的影響,多元驅動下使得各縣市二者耦合協調度不斷呈現多方向變化,有望實現二者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