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少鵬
近日,黨中央、國務院批準了《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總體實施方案》。2月1日,中國證監會就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涉及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等主要制度規則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全面注冊制改革標志著股市發行、重組審核工作實現制度性切換,帶來的影響將是廣泛的。要看到,注冊制改革并非“登記注冊”這樣的,字面意-思那么簡單,而是需要對一系列配套改革機制進行長期塑造。注冊制改革的核心是解決市場和政府的關系問題,即在股票市場“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實行注冊制,就是在法治框架內,新股發行、上市公司再融資和并購重組事項主要由市場力量決定。信息披露是注冊制的核心,企業只要符合必要的資格條件、合規條件,就可以依據法律規定制作發行文件,向交易所或交易系統提交發行和再融資、重組申請。發行人和中介機構承擔著最初和最主要的信息披露責任,一旦出現作假行為,必須承擔法律責任偵而交易所和交易系統的審核均是公開透明的,整個過程都接受社會監督。政府、監管部門的職責主要是建章立制、監督檢查、維護秩序、規范營商環境等,即為公眾整體利益“發聲”“亮劍”,不再承擔對企業價值判斷的職能。
可見,全面實行注冊制不僅是把主板市場也納入注冊制改革的范圍,而且是在發苻上市程序、常態監管機制上進行調整,對市場主體行為和監管者行為進行一次再塑造。
當然,這個理想的市場化生態不可能一蹴而就。應該認識到,我國資本市場還處于發展完善階段,市場主體的法治意識和依法辦事能力,以及市場的要素約萊、資本約束、文化約束等機制也都還有不足。監管部門仍然要肩負既監管又促發展的任務,仍然要避免“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情況。同時,繼續加強對監管部門、關鍵崗位的廉政監督,馳而不息加強反腐,完善相關制度措施。公權力與金錢交易隔離開,才能真正發揮監督之責。
全面注冊制實施后,主板市場、科創板市場、創業板市場以及北交所和全國股轉系統的管理機制將得到進一步優化,市場味更濃,不同規模、不同發展階段、不同類型的企業都可以按照自身需求選擇適合的發行上市場所。但這不等于解決了市場機制的所有問題,因為市場是否有效的根本問題在于,尋求上市的企業能否準確評估自己。在注冊制下,發行人和其雇用的中介機構應當與市場充分溝通、合理定價,為未來的市場價值管理留有余地;防止上市時價格高位運行,兩三年后甚至一年左右價格一路下滑的局面。
各類機構投資者,特別是大型機構投資者,要加強自我約束,以長線投資、責任投資、理性投資引領市場價值走勢。監管機構應完善監管,加強對投資機構的誠信約束、外部監管約束。建議對在一定期限內價格“過山車”的新股發行行為依法給予處罰,并向社會公布。尤其要加強社會各方面對上市公司的監督,發揮會計師、律師、專業投資人的積極作用,對有效監督人員予以獎勵。堅決把發行欺詐、財務造假、市場操縱等違法行為遏制住,堅決把各種信息披露不實、不全、不到位的行為遏制住。
主流投資機構真正按照上市公司的基本面進行投資,真正讓股票價格體現公司價值,普通投資者才能增強信心,長期資金才愿意來、留得住,并不斷壯大。這是我們建設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資本市場的根本訴求。
實行全面注冊制后,供需矛盾主要由市場調節,但政府仍需對市場供需進行必要的調控,包括發布相關前瞻性報告、對特定市場趨勢問題予以提示等。公眾不應把全面注冊制簡單解讀為“上市公司大擴容”,市場擴容是必然的,但它一定是雙向擴容,更應該是高質量擴容。▲(作者是證券日報副總編輯,中國證監會專家顧問)
環球時報2023-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