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曉華
網絡與新媒體文學屬于文學的新形式,是面向互聯網和數字化科技,順應數字化時代傳媒變革而發展起來的文學類型。傳媒學家威爾伯·施拉姆在他的《傳播學概論》中指出:“我們正在進入一個信息時代?!毙旅襟w時代的到來,網絡文化的出現,顛覆了傳統文學的發展模式與路徑,打破了傳統文學傳播模式的桎梏與束縛,推動著網絡與新媒體文學的興起與發展。由唐東堰、雷奕、陳彩林主編的《網絡與新媒體文學》一書,立足移動互聯網時代,探討網絡與新媒體文學發展的關鍵問題,梳理新技術格局下文學動態的新變化,關注文學未來的走向,對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研究與教學具有重要參考借鑒意義。
闡釋網絡與新媒體的類型與特征。本書追根溯源,從源頭上回顧網絡與新媒體的發展歷程,并從廣電傳媒、網絡傳媒、手機傳媒三個方面,匯總網絡與新媒體的類型。在此基礎上,本書著重闡釋了網絡與新媒體的特征,從載體形式的多元化到主題與受眾的交互化,從傳播操作的商業化到技術更新換代的即時化,精準地抓住了網絡與新媒體的核心特點,為后續研究的展開奠定基礎。網絡與新媒體文學是在技術升級發展背景下形成的新生事物,雖然有著文學的內核,但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網絡與新媒體的烙印。我國網絡與新媒體經歷了Web1.0時代、Web2.0時代、以及正在經歷的Web3.0時代,不同時代之下,受信息技術發展的特點影響,網絡與新媒體也有了不同的類型及特點,由此也對網絡與新媒體文學產生影響。
匯總網絡與新媒體文學的發展現狀。本書第一章對網絡與新媒體文學發展軌跡、特征、現狀、價值的梳理,是本書研究的重中之重。盡管我國網絡與新媒體文學發展日新月異,已經融入公眾日常生活之中,但從理論層面對網絡與新媒體文學的探究仍比較匱乏。本書緊隨技術革新的腳步,對網絡與新媒體文學進行多層面關注。第二章網絡與新媒體文學概論,從概念界定到題材及文本形態的分析,再到網絡與新媒體文學發展軌跡與生存形態的探討,步步深入,形成科學認知;第三章將網絡與新媒體文學的類型劃分為網站小說、短信文字、微信文字幾類,沿著網絡與新媒體文學的發展脈絡,細化類型,分析特點,形成對文學類型的全面系統闡釋;第四章分析網絡與新媒體文學的藝術特征。文本構成的綜合性、開放性與即時性,語言特征層面的視覺化、娛樂及世俗化追求,敘事層面的特殊敘事模式,使網絡與新媒體文學呈現出與傳統文學截然不同的表達方式,也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魅力;第五章與第六章,從創作與生產、傳播與接收的角度,展示我國網絡與新媒體文學發展的現狀,并挖掘其美學價值。本書用大量篇幅全方位探究網絡與新媒體文學,形成科學的認知,也是對當下網絡新媒體文學發展規律的總結與思考。

書名:網絡與新媒體文學作者:唐東堰 雷奕 陳彩林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18年7月定價:45.00元
展望網絡與新媒體文學的發展趨勢。本書將重點放在網絡與新媒體文學的發展特征、現狀及價值方面,濃墨重彩地梳理了網絡新媒體文學的創作及生產、傳播模式,形成了對依托網絡與信息技術而興起的特殊文學類型的客觀評判。在此基礎上,作者結合實踐,進一步深入剖析當前我國網絡與新媒體文學發展中的問題,將問題概括為藝術局限、文學批評的失范與滯后、產業化的欠缺等方面。在網絡與新媒體文學發展勢不可擋的背景下,本書的研究并未僅停留在肯定與贊美的層面,而是直面問題,用理性的視角審視網絡文學的不足,且從藝術審美、文學批評及產業發展的不同層面揭露問題,更全面也更深刻,啟迪讀者思考,也引導行業從業人員反思。有了對問題的剖析,本書進一步結合網絡與新媒體文學的發展現狀及問題,進行了科學的預測,展望了未來的發展趨勢,提出了改革的建議。作者提出,要推動我國網絡與新媒體文學實現健康長足發展,應當著力破解當下發展中的問題,從文體與形式革新,到產業化發展,再到相關政策及法規建設的推進,促進網絡與新媒體文學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構建形成網絡與新媒體文學運行的良好生態環境。
本書通過對網絡與新媒體文學發展背景的回顧,以及發展現狀、特色、價值的總結,探究發展中的問題,形成科學的預測與展望。本書注重學理方面的沉淀總結,又有具體作品的舉例闡釋,突出了網絡與新媒體文學的藝術價值,成為研究網絡與新媒體文學優秀的學術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