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陽
近年來,一系列優秀文化紀錄片作品不斷涌現,其獨特的影像風格與優秀文化的完美承載融為一體,渾然天成,推動著文化紀錄片不斷發展并走向成熟。與此同時,對文化紀錄片的影像風格和美學探求成為紀錄片研究的重要方向,為文化紀錄片拍攝、制作指明方向。由鄧若蕾所著的《文化紀錄片的影像美研究》一書,直擊文化紀錄片影像的語言特色和藝術表現形式,探究以文化主題為主的紀錄片中的美學營造和美學需求,對文化紀錄片影像美學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明確的理論界定和清晰的論述邏輯。本書立足文化紀錄片作品,以影像語言和影像造型為主要內容的學術性研究著作,通過對當代觀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紀錄片的理論性研究,展現文化紀錄片“返璞歸真”的紀實性和“抽象濃縮”的文化藝術性相互融合的獨特方式,即文化紀錄片“美的呈現”。本書整體上按照“總—分—總”的學術論述方式分為三大部分。每一個部分都有明確的界定和詳盡的分析闡述。在本書的第一部分,作者對文化紀錄片、影像以及影像美等進行了清晰的概念界定,作者指出:“文化紀錄片,是指以歷史文化、民族文化和人文景觀等為題材,展現某個民族或群體生命存在和精神意志的紀錄片類型。”概念界定為后文的理論研究和展開論述提供了清晰的理論基礎。同時,作者對紀錄片的影像美學研究成果進行了細致的歷史梳理,邏輯清晰,為后文展開論述紀錄片的影像美學提供了基礎。
專業的影視學視角。在本書的第二部分,作者主要對文化紀錄片中的影像特色和美的文化內涵進行分析,在這一部分當中,展現出作者專業的影視學視角。紀錄片作為影視藝術的一個重要門類,是以鏡頭為基本單位的,用視聽語言“說話”,用影像表達思想的藝術形式,從這一本質上說,紀錄片追求影像的真實性和感染力,同時追求影像的獨特美感。這是紀錄片的本質屬性決定的,也是文化紀錄片得以完美承載文化價值的基礎。在分析文化紀錄片的影像語言和影像造型特色時,作者用長鏡頭、真人扮演、同期聲運用、小景深鏡頭和動態構圖等專業的影視學知識對相關的紀錄片文本進行分析,體現了作者立足紀錄片本質的專業態度,以及對于影視行業深刻、專業的知識把握。
在立足紀錄片的影像化本質和對影視專業的具體把控的基礎之上,作者在論及“紀錄片獨有的文化價值”時,將紀錄片的影像之美創造性地劃分為:視聽之美、結構之美和內涵之美。這三個不同維度的“美的衡量”將文化紀錄片中的歷史價值、審美價值和文化價值一一呈現,真正使得在研究影像之中透視到文化內核,完美體現了文化紀錄片內容之美和形式之美的完美融合。

書名:文化紀錄片的影像美研究作者:鄧若蕾出版社: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時間:2021年3月定價:62.00元
長遠的未來展望。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影視行業不斷變革創新,文化紀錄片是在影視創新的時代潮流中,將傳統文化、人文景觀和影視相結合的獨特產物,并在獨特的領域發揮獨有的藝術魅力。在這個獨特的影視門類中,文化主題和影像相互結合,碰撞出燦爛的火花。此外,在紀錄片紀實美學的傳統之中,如何將藝術性完美融合與展現,將紀錄片中豐富的文化價值突出呈現,是每一個創作者必須面臨的問題,也是當代文化紀錄片發展必須面臨的重要問題。作者立足于文化紀錄片的發展現狀,以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的開播和發展作為中國紀錄片發展的重要坐標,分析當今社會文化紀錄片的發展現狀,并以長遠的眼光對當代紀錄片未來的影像發展趨勢做出理論性指導。作者指出中國紀錄片中的民族文化責任和內涵,是中國紀錄片重要的文化指向和發展方向,中國文化紀錄片進一步將影像美與民族文化責任相融合,創造出更多具有重要文化價值、藝術價值的紀錄片作品。
文化紀錄片是以真實為前提,以影像表達為依托,以文化傳遞為目的的紀錄片形式,其獨特的影像化追求和人文價值的傳達是當今文化紀錄片日益受到大眾歡迎的重要原因。在現實生活中,紀錄片越來越成為影視藝術中重要的類別,本書在紀錄片越發豐富繁榮的今日,為文化紀錄片創作提供理論指導,將文化紀錄片獨特的藝術價值展現在讀者眼前,是學者、研究者和影視愛好者不可或缺的重要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