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修訂通過《廣東省安全生產條例》。該條例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設立安全生產專項資金、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考核機制。此外,化工園區實行封閉化管理,應建立專業應急救援隊伍;餐飲企業未安裝可燃氣體報警裝置將面臨處罰。該條例健全了生產安全事故報告、救援制度,明確生產安全事故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者遲報,不得故意破壞事故現場、毀滅有關證據。據悉,條例將于2023年10月1日起生效施行。
為完善責任考核機制,該條例在第五條中增設了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考核機制,將安全生產納入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的規定。
該條例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設立安全生產專項資金,保障安全生產監管執法能力建設、安全生產科學技術研究、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安全風險管控、事故隱患治理、生產安全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等需要。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并落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考核機制,將安全生產納入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構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工作機制,依法組織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
化工園區是生產安全管理的重要區域。該條例增設了多條內容加強對化工園區的安全生產管理。
該條例明確規定化工園區應當根據產業特點、安全風險實際分區實行封閉化管理,按照國家規定建設公用工程和配套功能設施,建立完善安全生產信息化監管體系,實施安全生產和應急救援一體化管理。
同時,該條例提出化工園區應當建立危險化學品專業應急救援隊伍,配備裝備設施。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單位以及礦山、金屬冶煉、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建筑施工單位應當建立應急救援組織;生產經營規模較小的,可以不建立應急救援組織,但應當指定兼職的應急救援人員。
針對有限空間作業、動火作業的安全生產管理,該條例也新增了相關規定。
該條例第三十七條明確,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以及構成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的經營、儲存、使用危險化學品的生產經營單位進行有限空間作業、火災爆炸危險區域或者管廊上的動火作業的,應當制定作業方案,經安全生產管理機構負責人、安全生產分管負責人或者主要負責人審批后開具安全作業票證。未取得有效的安全作業票證,一律不得進行動火、有限空間作業。
餐飲等行業的生產經營單位使用燃氣的,應當安裝可燃氣體報警裝置,并保障其正常使用。燃氣行政主管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按照法律、法規規定的職責對餐飲等行業的生產經營單位使用燃氣安裝可燃氣體報警裝置實施監督管理。燃氣行政主管部門對餐飲等行業的生產經營單位使用燃氣未安裝可燃氣體報警裝置的,依法實施行政處罰。
該條例健全了生產安全事故報告、救援制度,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報告本單位負責人。
單位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立即啟動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和次生、衍生災害發生,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并應當于一小時內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如實報告當地應急管理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者遲報,不得故意破壞事故現場、毀滅有關證據。
同時,該條例規定事故調查報告應當從技術和管理等方面詳細分析事故原因,并依法及時向社會公布。事故調查組成員的不同意見應當在事故調查報告的附件中說明。
該條例第六十條提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生產安全事故調查分析技術支撐體系建設,建立生產安全事故暴露問題整改督辦制度。該條還規定負責事故調查處理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在批復事故調查報告后一年內,組織有關部門對事故整改和防范措施落實情況進行評估,并及時向社會公開評估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