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邳州市岔河鎮人大以“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學習實踐活動為引領,以加強人大代表聯絡工作站標準化、規范化、常態化建設為突破口,探索實施“123”工作法,讓人大代表聯絡站更接地氣、更具人氣,真正成為人大代表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幸福驛站”。
建強一個平臺,實現聯系選民“零距離”。“以后再有啥事情,掃這個碼,給我留言也行。”近日,在岔河村聯絡站選民接待日活動中,市人大代表、聯絡站站長李全召向群眾展示自己的“代表二維碼”。岔河鎮人大以“打造便捷群眾表達訴求平臺”為抓手,高標準推進代表聯絡站建設,聚焦“八有”標準,在完善硬件基礎上,不斷在聯絡站機構建設、聯系選民方式上求突破。
岔河鎮人大建立“菜單式”接待選民機制,制作接待選民流程圖,將人大代表的照片、單位職務、聯系方式和接待時間等進行公示,讓群眾找得到人、說得上話、辦得成事。創新代表聯系群眾方式,探索代表一人一碼,建設“24 小時不打烊”聯絡站,實現履職服務“零距離”,進一步暢通民情民意表達渠道。
用活兩項機制,激發代表履職“新活力”。為激發聯絡站駐站代表履職積極性,鎮人大建立代表百分制履職積分手冊,為每位代表設置年度履職任務。除規定出席代表大會、提出議案建議等常規工作外,加大對參加聯絡站活動、聯系選民的考核要求,并設立代表最低履職標準清單,明確每位代表每年參加各類活動的最低標準,引導和提示代表統籌安排時間,主動履行職責。
為保障代表履職有抓手,鎮人大將各村全年民生實事梳理匯總,建立“民生小事”任務清單,按照選區分發給各聯絡站,讓駐站代表發揮自身業務特長,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民生實事督辦,破解代表履職沒有方向、選民不知身邊有代表等問題,監督各村民生實事有序推進,以小項目為切口,推動民生實事件件能落實。
發揮三項功能,搭建為民服務“大舞臺”。當好“前哨站”,促進基層治理。針對人大代表在接待選民時群眾經常反映的鄰里糾紛等問題,依據各代表的工作崗位、技能特長,有針對性地將市鎮80名代表分組進駐各聯絡站,及時有效地幫助群眾解釋疑惑、化解糾紛。
搭建“連心橋”,助力鄉村振興。岔河鎮人大將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梳理匯總,定期通報給各聯絡站,讓聯絡站成為代表多角度、全方位掌握全鎮發展情況的“信息庫”,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履職問政,實現服務全鎮經濟社會發展思路更清晰、方向更明確、重點更突出,有力助推鄉村振興。
打開“民意窗”,回應群眾期盼。“你說的3組生產路回填路肩問題,我和村里、施工方都聯系過了,目前正在施工計劃中。”馬莊村聯絡站的馬永代表將溝通了解到的情況通過電話向有關群眾反饋,打消了群眾對高標準農田建設影響農業生產灌溉的顧慮。
聯絡站是打通代表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有效平臺,岔河鎮人大按照接待群眾快一步、調研了解快一點、反饋情況快一會的“三快”模式,當好群眾意見收集匯總的“民意窗”,對反映的問題做到事事有答復、件件有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