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蓉蓉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這是我們黨基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目標所作出的前瞻謀劃,是對國家發展以及人才發展本質規律的深刻把握。本文深入分析了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的必要性以及路徑對策,對于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型人才在高科技領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近年來,中興通訊、華為等高科技公司接連遭遇美國在芯片上的打壓,而中國未能在短期內找到非美替代品,這就導致我國在芯片制造方面屢遭“卡脖子”難題,隨后華為研發出了“麒麟芯片”,從而破解了高科技領域“卡脖子”的難題。事實證明,在關鍵的核心技術方面,我們應該自力更生,而培養創新型人才是實現自力更生的關鍵和核心。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誰擁有一流的創新人才,誰就擁有了科技創新的優勢和主導權。”由此可見,產業的發展靠的是創新型人才的支撐,只有加大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力度,才能從根本上去解決創新驅動力不足的問題,破解產業發展的難題,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進而推動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
當前,世界局勢動蕩不安,國際競爭愈演愈烈,而中國要想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站穩腳跟,就必須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通過培育和引進國際高端人才,為我國參與國際競爭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發達國家早已意識到國家的發展靠的是人才,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最根本的是人才的競爭,因而出臺了一系列舉措來吸引人才。例如,英國為了吸引更多海外人才,啟動了一項面向世界TOP 級大學生的“高潛力個人簽證”計劃;美國為了挽留住科學、數學、技術和工程類學科的高端人才,制定了更多的針對這類人才的簽證和綠卡制度,并推出了外僑登記卡制度;法國為了吸引人才,推出了“優秀人才居留證”政策。由此可見,我國要想在國際舞臺上提升自身競爭力,就必須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通過出臺一系列的人才引進舉措來吸引國際高端人才,從而加大人才資源的儲備量,才能更好地應對激烈競爭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彼^黨管人才原則,就是要充分發揮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尤其是對人才思想上的引領,讓他們在保證思想正確的前提下,盡可能為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貢獻聰明才智。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黨要加強對人才工作的方向引領,就必須向他們灌輸馬克思主義理論,讓他們堅定不移跟黨走,自覺地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頭腦。黨只有保證人才的方向正確,才能提高人才的政治站位和思想認識,并自覺地為社會主義事業貢獻力量。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我們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優先發展教育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謀求長遠發展的必然選擇。這就要求基礎教育要大力實施素質教育,遵循青少年身心發展和教育教學基本規律,樹立科學的人才觀;職業教育是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輸送職業人才的主陣地,因此,要推動職業教育改革,即要推動產業與教育的相互融合,以增強學生把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的能力;高等教育是培養學科人才的主力軍,這就要求高等教育要注重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除此以外,我國還應該加大對國際高端人才的引進力度,應出臺更多、更有吸引力的政策來吸引國際人才,在重視對本國人才培養的基礎上,還要重視對國外人才的引進力度,堅持做到國內培養與國外引進相結合,取長補短,進一步完善我國人才隊伍體系。
我國是人口大國,這是我國的基本國情,而要想把我國龐大的人口數量轉變為人才資源,則需要黨和國家對人口進行持續性開發。首先,國家可以從頂層設計角度出發,通過建立和實施戰略科學家培育工程、戰略企業家培育工程、天才少年工程等重點建設工程,構建起適合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重點人才隊伍體系。其次,在人力資源開發工作中,教育具有核心地位與關鍵作用。因此,人才的培養與開發還需要對教育進行改革,尤其是職業教育,職業教育側重于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是輸出專業人才的主陣地。但近年來,學校的教育與企業需求二者之間出現了脫鉤的現象,這就要求學校與企業之間要加強聯系,堅持做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即鼓勵符合市場需求的產業優秀人才到職業教育學校任教,符合企業要求的優秀學生或者教師到企業任職,這樣有助于縮短市場職業需求與教育教學之間的差距,從而為國家開發出該領域的專業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新時代為了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國家應積極為人才搭建人才高地和人才平臺,以促進人才集聚,并留住人才。例如,遼寧省人社廳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立足遼寧振興發展大局,堅持人才引育留用全鏈條精準發力,持續優化人才發展環境。2021 年全省新增專業技術人才29500 人,高技能人才8791 人,新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員177 人,出站162 人,出站留遼率71%,為實現遼寧振興發展和新突破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首先,人才的發展需要良好的治理體系,而良好的治理體系往往是通過良好的制度體現出來的。這就要求黨和國家要不斷完善與人才相關的體制機制,即當制度阻礙了人才發展以及社會發展時,黨和國家就應該對相關制度進行創新。其次,要建立新時代人才發展治理體系,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在經費方面,國家要建立人才開發專項基金,為人才發展提供經濟保障;二是在管理方面,國家要建立人才開發與管理的專業部門或機構,對人才隊伍日常工作進行管理,使他們更加明確自己的職責與義務,使人才隊伍更加專業化和職業化,相關部門應根據國家對經濟發展的整體布局與重點方向,履行相應產業鏈人才開發的職責;三是要建立國家人才數據庫,根據人才類型的不同分別建立不同的人才數據庫,以便加強對人才數據資源的統籌管理與開發。
新時代新征程,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我國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偉大成就的原因除了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之外,還在于擁有各個領域的專業人才隊伍。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提出了要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而要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則更加迫切地需要各個領域的專業人才隊伍,要有“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觀念,加強人才隊伍體系建設,從而加快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