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倩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發展,以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一輪信息技術加速應用,促使經濟向智能化和數字化發展。人才市場上對數字化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職業教育作為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搖籃,要肩負時代使命,突破“觀念圍墻”,促進職業教育數字化、信息化發展。基于此,本文分析職業教育在數字經濟背景下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以目標為導向探究現階段需要突破的“觀念圍墻”,從機制建設、教師隊伍、教學模式、物質基礎等角度出發提出職業教育進行數字化建設優化人才培養的路徑。
隨著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的創新發展,數字轉型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發展數字化經濟必不可少的需要是數字型人才,因此數字型人才的需求量急速上升,而隨著全行業數字化不斷挺進,人才缺口將會逐漸放大。
在各類各級的教育中,職業教育與產業最為接近,生源類型更為多樣,受到數字化沖擊巨大,但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也會受益良多。因此,職業教育在數字經濟背景下要緊抓時代機遇,準確識別社會數字化的變革力量,看準教育數字化發展的趨勢,把握數字化的契機,把數字化轉型作為職業教育系統性變革的內生力量,加快職業教育觀念轉變,突破“觀念圍墻”,培養具備數字化能力的中高端技術性人才,增加職業教育適應性。
目前職業教育雖致力于數字化轉型,但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一是師資力量薄弱。數字經濟背景下,職業教育根據市場需求已經向數字化教學改變,但從中職到高職,師資力量比較薄弱,特別是數字化的教師隊伍,很多教師具備一定的專業素養,但沒有互聯網、計算機、大數據測算等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理論性比較強,實踐能力有待提高。二是硬件配套不夠完善。在職業教育中,數字化教育很大情況下依賴完備的實訓設備,近兩年職業教育擴招,學生規模增大,實訓室、軟件配套不夠完善,是數字化教學的局限。三是學生意識有待突破。學生一直在校園中,對社會中的人才需求缺乏認知,內心還以理論學習為主,以實訓數字化為背景的課程不受學生重視,這成為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重大阻力。
隨著互聯網、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社會上對數字化人才的需求連年升高,作為培養社會專業人才重要基地的職業院校應立足社會需要,探尋職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才能制訂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為社會輸送數字化人才,服務數字經濟發展。
數字化經濟的發展并不是一個短期項目,而是需要社會中各行各業不斷革新、自我創造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數字化專業人才需求量急劇上升,目前呈供不應求狀態,這為職業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
職業教育面對數字化經濟發展的現狀,需要革新教育手段、創新教育理念,培養數字化專業人才成為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向。一是制定數字化專業人才的標準。數字化人才是一個新的人才種類,這種人才并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呈現出多種技能的特征。因此,職業教育需要突破“觀念圍墻”,參與社會調研,從企業、市場出發調研數字化專業人才具備的能力,制定數字化專業人才的標準。二是創新數字化專業人才培養的方法。數字經濟背景下職業教育要不斷創新,從專業課理論知識出發,創新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數字化能力的學習中具有系統性和完備性。三是明確數字化專業人才培養路徑。從學校的領導層、教師到學生都要從思想上重視數字化專業人才的培養,調動各方力量,重視數字化轉型,努力培養數字化專業人才。
職業教育的本質是類型教育,需要迎合社會發展中對人才的需要狀態,進行菜單式育人。面對數字經濟時代,不僅要培養數字化的專業人才,更重要的目標是培養實用性強的復合型人才。
一是打牢寬厚學科基礎。職業院校在進行人才培養時,需要整合資源,建設相應的專業群將基礎學科范圍拓寬,培養具備兩個及以上學科的知識構架、專業結構的人才。二是多學科交叉培養。學科的多樣性是職業教育培養復合型人才的前提,按照社會上對人才的需求模式多學科培養,理工類的學生要提高財務、金融等文科知識,文科類的學生相應穿插計算機、軟件處理等相關理工類知識,以提高社會工作能力。三是以實用性為目標。職業教育的一個特色是要發展實用性專業,培養市場需要的人才,在專業建設、課程設置、就業創業指導、校園活動等方面具有實用性,多角度培養人才。
職業教育受到社會的很多偏見,需要不斷革新,突破“觀念圍墻”,促進數字化轉型,解放思想,實現人才培養模式新突破。
一直以來,社會大眾認為只有學習不好的人才接受職業教育,只要學習好的,都不會去職業學校而去本科學校。職業教育長期受到社會的偏見,導致職業教育生源一般。為了改變這一局面,自2019年起,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用于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例如職教20 條、“1+X”證書、高職“擴招”、社會“擴訓”等政策。2022 年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為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了方向,職業教育日益受到重視,對高質量職業教育的發展需求更加迫切,也讓職業教育的改革創新得到社會廣泛關注,但依然還存在“觀念圍墻”,需要徹底突破,讓社會大眾從內心深處接受職業教育。
職業教育在發展過程中實用性理念較強,在專業設置、課程設置上雖突出實用性,但是在數字化轉型方面欠考慮。不管是中職還是高職的大多數教師的數據實踐能力有待提高,在教學過程中偏向理論,教學方法采用單一的傳統講解法,并沒有很強的數字化觀念。
職業學校不夠重視數字化發展,在人才培養、設備完善、規章制度、教師晉升等方面沒有將數字化作為考量的重要因素。隨著數字經濟的不斷發展,很多職業院校已經意識到數字化觀念,但缺乏深刻認知,職業教育需要培養數字化觀念,突破“觀念圍墻”,才能更好培養具有數字化能力的人才,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人才基礎。
互聯網、區塊鏈等先進技術的發展,為數字化發展提供了可能,各行各業通過數字分析為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方向,數字化背后蘊藏著重要的能量,這需要數字化的專業人才作為基礎。職業教育大多缺乏數字化思維,在教學上偏向理論,沒有形成從上到下標準的數字化培養方式,有的職業院校只是認為運用電腦教學就是數字化,忽略了課程內容的實用性。在數字化觀念方面過于單一,只是不停地擴充硬件、電腦設備,來保證數字化發展。課程設置上沒有從數字化發展的角度展開,需要不斷突破完善數字化觀念。
職業教育逐漸認識到數字化發展的緊迫性,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已經得到了不錯的發展,但是還存在數字化教育體系不夠完善的問題。一是沒有形成標準的數字化培養模式。近兩年的人才培養過程中,設置了大數據的相關課程,但是課程設置缺乏系統性,沒有從數字化的角度從簡到難,缺乏培養學生系統的數字思維能力。二是數字化培養零星分布。在數字化教育過程中,各個學期可能會涉及相關的數字化課程,但沒有分區域重點研究,缺乏合理的規劃。三是數字化培養缺乏戰略性規劃。大多數的職業教育在數字化人才培養方面缺乏戰略性規劃,大多是一線教師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有些專業存在重復建設的問題,缺乏科學的長遠規劃。
職業教育在數字經濟背景下要培養數字化專業人才,又要突出特色,培養復合型實用性人才。在此目標下,職業教育在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式等方面需要突破“觀念圍墻”,不受社會偏見影響,增強數字化意識,重視數字化發展,系統成熟地培養實用性數字化復合型人才。
2022 年1 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指出要推進智慧教育,促進教育的數字化轉型,這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職業教育是為社會培養實用性人才的基地,為社會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面對數字化發展的現狀,需要增強數字化育人意識。目前,不少職業教育只是單純增加了物質設備,不斷開拓實訓室建設,但是在真正用數字化的技術育人方面有所欠缺。數字化育人的意識不強,學生也缺乏引導,對社會上的人才需求并不了解,對數字化教學內容不夠重視,傳統觀念還未改變。職業院校要將數字化育人意識貫穿教育的各個層面,從上到下重視數字化發展,突破“觀念圍墻”,優化育人機制。
面對數字經濟發展,職業教育需要從治理機制上出發促進數字化轉型。一是職業院校要構建透明的信息平臺。該平臺可供學生查閱并留言,讓學生到教師直觀上感受數字化的發展。二是職業教育評價機制數字化轉型。職業教育的兩大角色學生和教師需要不斷評價才能找準定位,不斷改進,要改變傳統的評價模式,采用數字化的評價方式。運用數字技術,將教育評價進行改革,構建綜合素質測評系統,將數字化能力考慮進去,全面評價學生及教師,推進學生學習過程和評價過程緊密結合,引導學生重視數字化發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三是持續性多部門共同合作。職業教育的主力是中高職院校,在構建數字化治理機制過程中,需要學校的各個部門通力合作、統籌規劃,建立持續的關注和投入機制,共同推進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構建數字化的治理機制,培養數字化人才。
職業教育要想突破“觀念圍墻”,需要大量雄厚的師資力量。目前,職業教育專業的人才較多,但是具備數字化能力又具有高水平專業素養的教師較少,要從不同的方面來提高教師的數字化能力。一是引進數字化能力高的教師。在教師招聘環節,可以將數字能力作為考核的一個因素,從進入教師隊伍時控制師資情況。二是多對現階段的教師進行數字化、大數據等方面的師資培訓。可以聘請數字化的專業人士對教師進行培訓,也可以定期進行考核,督促教師不斷進行學習。三是將數字化能力作為教師晉升的重要方面。教師能力的提高才能造就育人能力的提高,因此在進行職稱評審、晉升過程中,將數字化能力作為考核的一個指標,促使教師不斷提高數字化能力。只有不斷增強數字化師資力量,才能全面把握數字化思維,培育數字化復合型實用性強的人才。
在國家信息化教育推動下,職業教育要不斷創新育人模式,促進數字化轉型,培育有數字化能力的人,為數字經濟服務。一是構建完善的數字化教育基礎設施。要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實訓室設備,讓數字化教學有條件、有可能。二是創新數字化課程體系。學生采用的教材要把好關,用具有數字化思維的教材,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資料可依。三是多方面運用數字化教學方式。教師在教授過程中,創新數字化的教學方式,采用數字化的課件,全面推進數字化發展。四是加強知行合一的數字化教學實踐。職業教育要突破“觀念圍墻”,改變社會偏見,走出校園,與企業合作,打造知行合一的數字化教學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重視數字化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