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宇
北京市大興區林業保護站,北京 102600
林業資源是我國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之一,對保障生態環境平衡與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而病蟲害是制約林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當前,我國林業生態環境較為復雜,病蟲害類型較多,傳統的病蟲害防治已經無法發揮最大效用,林業病蟲害治理難度較大。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林業部門應加強對林業資源的保護,調整病蟲害防治措施,從正確的思想和方法出發,采用無公害防治策略保護林業資源,推動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是一個林業大國,但近年來隨著城市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市場對林木資源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大量的天然林被肆意砍伐,導致我國天然林數量驟減。實際調查顯示,在我國林業發展進程中,隨著天然林數量的大幅減少,為了彌補天然林破壞的空缺,維護林業持續發展,我國林業部門開始大量栽種人工林[2-3]。而相較于人工造林,天然林在病蟲害抵御方面更具優勢。人工林的栽種類型較為單一,一旦感染病害或者遭遇危險性病蟲害,在短期內易迅速傳播,造成大量的經濟損失,影響林業生態系統平衡。此外,人工林大面積種植還會導致我國林業系統朝著單一化方向發展,不利于豐富林業資源多樣性,給我國林業持續發展帶來阻礙。
任何工作的順利開展都離不開科學管理,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也是如此。但是就當前我國林業工作情況分析,其管理模式、手段、思維仍存在問題,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著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方面,監管不力和規劃混亂致使林木數量減少,林業資源質量不高。這不僅降低了森林占有率,還會造成大量的林業資源浪費,不利于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我國的可持續發展理念需要落實到各行各業,在林業管理中也應該深化落實好可持續發展理念[4]。但近年來,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人們將精力和重點更多地放在提高經濟發展水平上,忽視了對林業資源的保護。不科學的林業資源管理模式導致大量林木受到病蟲害的影響,給我國林業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并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
化學農藥是防治林業病蟲害見效快、成本低的關鍵手段,但其會對林木以及周圍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利影響。在人造林管理過程中,一些林業人員對農藥的使用存在誤區,認為農藥是防治林業病蟲害的“唯一方法”,只要出現病蟲害就噴灑農藥。這種錯誤思維及做法,不僅會使害蟲產生抗藥性,還會對林木及周圍環境造成不利影響。甚至部分林業人員認為使用農藥越多,病蟲害疾病的防治效果就越好,導致我國林業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阻礙了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林木資源的用途十分廣泛,尤其是在建筑行業中的作用巨大。因此,在利益的驅使下,濫伐林木的情況時有發生,導致我國林木的成材率降低,林業資源大量浪費,給國家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5]。雖然部分企業通過與林場進行經濟合作,合法砍伐林木,但其中也不乏存在為了“回本”肆意砍伐林木資源的情況,造成我國林業資源驟減,自然生態平衡被破壞,無法有效抵御大規模的病蟲害侵襲。
森林火災是林業發展進程中較為頻發一種災害類型,主要是部分管理人員沒有做好林業風險管控,最終導致森林火災的發生。而火災會導致大量植物死亡,嚴重破壞林場內部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與平衡性。尤其是大面積山火,一旦發生很難被控制[6]。例如:2009年的澳大利亞山火事件,這場山火歷經了4個多月才被一場大雨完全撲滅。而在火災發生及撲滅過程中,會對植被覆蓋面積造成損害,同時還會影響林場內的動物生命安全。森林火災造成了生態失衡,最終導致林業病蟲害肆意暴發,危害林業發展。
實際調查顯示,我國林業病蟲害中存在一部分外來物種,其中,外來害蟲約35種,包括美國白蛾、日本松材線蟲等。截至2020年底,外來物種的入侵已經造成我國林業經濟損失近125億元。與此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外來害蟲的數量持續增加,嚴重影響著我國林業持續發展。加之由于外來物種的天敵較少,我國對此的研究仍處于初步階段,導致外來害蟲傳播速度較快,難以得到有效控制。
當林業病蟲害疾病大面積暴發時,往往治理難度較大。這主要是由于林場面積較大,林木種類較多,存在交叉感染的情況[7]。林業人員無法僅通過一種方式治理多種病蟲害。
以白蠟樹為例,白蠟樹是我國常見的一種落葉喬木,植株高大,枝條分布多,冠幅廣闊,葉片濃密,秋季葉片會變成金黃色,觀賞價值高,被廣泛運用于園林綠化。但喜食白蠟樹的病蟲害也很多,常見的蛀干類害蟲有小蠹蟲、吉丁蟲、天牛等,危害樹葉的有蚜蟲、卷葉蛾等,危害枝干的蚧殼蟲等。若白蠟樹同時發生多種病蟲害,很難以一種方法防治,加之有些蛀干類害蟲危害初期癥狀不明顯、不易發覺,當癥狀顯著時樹木往往已經嚴重衰弱甚至瀕臨死亡。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進程的逐步加快以及各行各業的發展壯大,加劇了對我國天然林的破壞程度,導致林業病蟲害頻發。為了有效改善我國林業病蟲害情況,林業部門應該加強對天然林的保護工作。相較于人工造林,天然林的病蟲害抵御能力更好,保護好天然林能夠減少林業病蟲害的發生概率與影響面積[8]。此外,天然林也會是我國生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注重保護天然林,能夠提高有效利用率,推動我國天然林的可持續發展。
就現階段我國林業病蟲害疾病情況分析,疾病類型不斷多樣化,傳統的、極端的病蟲害防治模式已經難以發揮效用。林業部門應該跟緊時代發展步伐,積極利用無公害防治手段開展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有效解決病蟲害,減少傳統病蟲害防治模式對生態環境的污染與破壞,進而實現雙贏。
第一,任何林業病蟲害的發生都是有跡可循的,只是在發病初期表現癥狀不明顯。當前,林業資源出現的部分新型病蟲害已經可以與生態環境進行良好融合。針對這一情況,林業部門應該加大監管力度,努力收集更多的林業病蟲害資料,并實際觀察林業病蟲害的發展規律及其在不同階段產生的影響等,最大限度地了解和把握好林業病蟲害特點,制定針對性的無公害防治對策[9]。
第二,林業部門還應該做好林業病蟲害檢測與預防工作,階段性地收集林業生長狀況等數據信息。并根據數據指標變化,采取針對性預防措施,以增強林業病蟲害預防效果,降低病蟲害的發生概率。
在我國科技領域創新發展的背景下,林業病蟲害的防治措施逐漸多元化,但病蟲害的種類也隨著防治技術升級出現變異情況。對此,林業部門在防治林業病蟲害過程中應該注重從多個角度深入思考和分析問題。尤其是在林業病蟲害的防治方法上,林業部門應該打破傳統防治模式的思維局限性,運用長遠的眼光看待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第一,林業部門應該結合實際林業病蟲害防治需求、發展規律等改進創新原有的病蟲害防治模式,為林業病蟲害防治朝著無公害方向轉變奠定堅實基礎。根據這一思維,林業部門在進行林業病蟲害防治中應該結合實際情況運用多元化手段,尤其是我國的林業環境多樣并且植物種類繁多,采用單一化的病蟲害防治手段不僅無法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甚至對部分病蟲害是“無效防治”[10-13]。
第二,在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林業部門應全面創新防治思想及防治策略。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點在于“防”,要做好基礎防護工作,加強對林業病蟲害疾病的預測與預警,以避免病蟲害大量暴發對林業及周圍環境造成不利影響。
在林業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可持續防治技術是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無公害防治對策的典型代表。無公害方式主要是在有效解決林業病蟲害的同時,減輕防治措施對周圍生態環境的污染與破壞,實現林業及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林業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實施可持續防治技術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林業害蟲一直是影響林業正常生長的重要因素,林業部門可以通過人工養殖大量害蟲天敵控制林業害蟲,保持林業內部的生態平衡。林業部門還可以通過招引益鳥,為其提供鳥巢、食物和水等方式,利用益鳥防治林業病蟲害[14-16]。這一方式不僅能夠實現對林業病蟲害的無公害防治,最大限度地保護生態環境,同時降低防治成本。但在這一過程中,林業部門需要注意林業病害蟲的天敵投放數量、類型等,結合實際害蟲類型、嚴重程度等進行階段性調整,以避免林場內出現生態失衡。林業病害蟲的天敵屬于昆蟲種類,一旦數量過多,也會引發新的病蟲害災害。
第二,在使用各種無公害類型的藥劑防治病蟲害的過程中,林業部門應該提前對使用藥劑進行檢測分析,不僅要注重藥劑對病蟲害的防治效果,還應該注重藥劑對周圍空氣、土壤、水源、植物等的影響,避免藥劑所產生的化學反應、物理反應超出掌控范圍造成生態污染。
基于林業可持續發展角度分析,病蟲害疾病是不可根治的,在林業生長過程中總會受到內外因素的影響出現不同程度的病蟲害。
第一,林業人員應基于長遠視角提高對林業病蟲害的利用率,加大對已經發生的病蟲害的研究力度,以找尋更為有效且無公害的防治技術。例如:很多林業病蟲害雖然對林業具有破壞性,但在其他領域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和利用價值。
第二,林業部門和科研部門可以針對林業害蟲進行不同試驗與分析,最大限度地將林業病蟲害由劣勢轉變為優勢;還應該加大對無公害農藥的研發力度,或者尋求更為簡單便捷、環保綠色的林業病蟲害防治措施[17]。
第三,林業部門應該轉變被動防治林業病蟲害的思維,積極加強對林業病蟲害的研究與利用,深度思考病蟲害的功能性,以進一步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林業病蟲害防治過程中較為常見的物理機械防治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利用采集害蟲卵塊、剪去有害蟲的枝條等方式進行人工捕殺;
第二,由于部分林業害蟲會選擇將蟲卵產于新木上,林業部門可以利用害蟲的這一特點在林場放置一些新木,在害蟲大量產卵后對木段進行集中處理;
第三,對于被清理的蟲木,林業部門還需要進行補栽,在選擇樹木品種時應該側重于選擇免疫能力較強的樹種,從而形成合理的混木林;
第四,林業部門還可以設置切斷病蟲害傳播的“防護網”。例如:在樹木下部刷涂膠環、用塑料薄膜進行纏繞等方式,減少害蟲在樹木上進行產卵;
第五,多數害蟲都具有趨光性特點,林業部門可以在林場開闊區域設置燈光對害蟲進行人工捕殺,還可以在害蟲喜歡吃的食物上加入殺蟲劑等[18-19]。
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有利于我國林業實現可持續發展,也是深入貫徹落實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但是林業病蟲害防治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復雜的工程,不可一蹴而就、急于求成。
林業部門應該提高對林業病蟲害防治的重視度,通過深度分析林業病蟲害的發病原因、發病規律等,積極采取無公害防治手段,將病蟲害對林業的不利影響降至最低,從而推動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