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太玉
固原市六盤山林業局,寧夏固原 756400
近年來,在國家的倡導、號召,以及政策的宣傳引導下,種養循環這種養殖、種植相結合的農牧生產模式開始得到了關注與重視[1]。在此背景下,在肉羊養殖過程中,應將種養循環技術的應用作為一個關鍵課題,積極加強研究、探討與實踐。一方面,既要深入、客觀、全面地認識到推廣肉羊種養循環技術的必要性;另一方面,要應用科學、合理、可行的肉羊種養循環技術,切實保證肉羊種養循環的生產效益。
種養循環技術是一種綜合性的農牧生產模式,旨在通過合理的規劃和協調,將農業的種植和畜牧養殖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一種相互促進、資源循環利用的農業系統[2]。種養循環技術的主要優勢在于能夠減少農業面源污染、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
第一,種養循環技術可以有效處理畜禽糞便、秸稈等農業廢棄物,避免其直接排放至環境中造成水體富營養化、土壤酸化、溫室氣體排放等問題。通過厭氧發酵、生化處理、過濾等技術,將農業廢棄物轉化為有機肥、沼氣、沼液等,實現變廢為寶。
第二,種養循環技術可以實現農業生產中的物質和能量的循環利用,減少農業對外部資源的依賴,節約農業投入成本[3]。通過將有機肥、沼氣、沼液等還田利用,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有機物質,促進作物生長,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通過將沼氣、沼液等用于農業生產、加工、儲運、銷售等環節,可以提供清潔能源、減少能源消耗,提高農業的能源效率。
第三,種養循環技術可以促進種植業和養殖業之間的協調發展,實現產業相互融合,拓展農業的增值空間。通過種養循環技術,可以實現種養結合、產加一體、糧飼兼顧、農牧結合、草畜配套等模式,形成多層次、多業態的農業產業體系。
第四,種養循環技術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來源,提高農民的經濟收益。通過種養循環技術,農民可以出售有機肥、沼氣、沼液等產品,或提供相關的服務,獲取額外的收入[4]。通過種養循環技術,農民可以降低農業生產的投入成本,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增加農產品的銷售收入。
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對羊肉的市場需求都較高且穩定,因此,肉羊成為畜牧養殖的主要動物種類。與其他品種的羊相比,肉羊的產肉量更大,可以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5]。但需要注意的是,隨著肉羊養殖范圍的擴大、數量的增多,傳統的肉羊養殖模式會給生態環境帶來不小的壓力,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破壞,這不符合當下環保、長遠的社會發展理念。此外,自然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后,肉羊的生存條件也會隨之惡化,可能導致肉羊生長發育不佳,甚至引起各種疾病,降低羊肉的品質,難以得到市場的認可,增加了肉羊養殖的風險[6]。
推廣肉羊種養循環技術是因為通過相關技術措施,在種養循環這種養殖、種植相結合的農牧生產模式下,可以大幅度減輕肉羊養殖過程中可能帶來的生態環境壓力,維持肉羊生存,解決自然生態環境被破壞、羊肉品質不穩定的問題[7]。此外,肉羊種養循環技術的應用還可以實現更大程度的資源利用、促進農業生產,從多方面達到增收的效果。
根據地域、氣候條件,以及實際生產現狀和需求,種養循環的技術框架各不相同。如“豬(雞)—沼—果”“草—羊—蚓—魚—禽—菌”“水稻+立體生態循環種養”“套種+共生農業種養” “上種下養”等。這些不同的技術框架適用于不同的地域、氣候,以及不同的農作物和養殖動物,只要在實際種養過程中采用的技術框架、技術方法得當,均可以取得較為理想的效益。就肉羊的種養循環而言,通常可以采用“種草—建圈—養畜—沼氣—肥田”的種養循環技術框架[8]。
在“種草—建圈—養畜—沼氣—肥田”種養循環技術框架下,第一個環節是種植草地,草種要選擇既符合當地生態,又滿足肉羊進食需求的草種。良好的草地可以提供優質的飼料,為養羊提供充足的食物資源。
第二個環節是建圈。圈舍是用來圈養肉羊的建筑物,為羊群提供棲息地。合理設計的羊圈可以提高養羊效益,確保羊群的健康和安全。
第三個環節是在羊圈中養殖肉羊,包括管理羊群的飲食、生長、疾病防控等方面。通過良好的管理實踐,確保肉羊的健康和生長。
第四個環節是沼氣生產。沼氣是通過對畜禽糞便等有機廢棄物進行發酵產生的一種可再生能源。沼氣可以提供能源,如烹飪和采暖,同時減少廢棄物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第五個環節是肥田。通過收集畜禽糞便和沼氣池的底渣等有機肥料,將其用于農田的施肥,提高土壤肥力,促進作物的生長。這種循環利用有機肥料的方式可以提高土壤質量,減少對化學肥料的需求。在這套技術框架中,肉羊的養殖、沼氣的生產與利用、農作物的種植是3個主要的技術環節,可以實現以肉羊養殖為主,沼氣入戶、沼液肥田,農、牧協同發展的循環生產。
在肉羊的種養循環過程中,對玉米秸稈的青貯利用是不容忽視的一大技術環節。應合理選擇地勢相對較高的地方修建青貯窖,對青貯窖進行布局設計優化,提高窖內空間利用率,周圍利用混凝土進行加固。
玉米秸稈的放置數量通常為450~700 kg/m3,1個長5 m、寬3 m、深2 m的窖容積30 m3可裝18 t青貯料,每只羊每天飼喂2.5 kg,即可滿足20只羊的全年用量。注意對需要青貯的玉米進行刈割,如果是專做青貯飼料的玉米,需要在果穗達到乳熟期進行刈割,通過全株青貯的方式進行,如果是收獲果穗后的玉米秸稈,需要在秸稈上保留1/2的綠色葉片時青貯最佳。還應將原料用釧草機釧成2~3 cm長,含水量為65%~70%,需要裝1層、壓實1層,每層厚度30 cm左右,尤其四周壓得越實越好。裝至超過窖口60 cm時,用塑料布封頂,上壓1層40~50 cm厚的濕土[9]。在完成封頂后還需要經常檢查。發現下沉有裂縫的情況還需要立即填封避免進水進氣而影響青貯質量,一般青貯后的45~60 d即可打開檢查,合格后可以飼喂給肉羊。通過玉米秸稈養羊,可以提高玉米秸稈的利用率,這也是實現種養循環利用的前提。
針對肉羊羊舍的建設要考慮多方面的需求,同樣會影響種養循環的成效。第一,應當考慮肉羊生活、生長和健康方面的需求,確保羊舍具有良好的排水條件,并且光照要良好,通風性佳。因此,羊舍的建造一般需要選在地勢相對較高的位置,而且要坐北朝南東西走向[10]。此外,配置必要的料槽、水槽、補草架等設施,夏季要做好遮陰工作與冬季要做好保暖工作。
第二,需要協同考慮沼氣池的建設需求,這關系到后期的資源循環利用。從規范化建舍的角度來看,可以將羊舍的左右寬度建為10 m,前后長度為6 m,中梁保持2.8 m的高度,后墻、前墻分別保持1.8 m和1.2m的高度。中梁至后墻4.5 m,中梁至前墻1.5 m,中梁與后墻之間用木椽等材料搭成固定棚面,上開百葉天窗。中梁與前墻之間用竹片搭成拱形支架,支架可以方便養殖戶進行保暖遮陰的操作,冬季可以覆蓋塑料薄膜進行保溫,夏季時也可以覆蓋遮陰網等,避免陽光直射。為了方便工作進行,在后墻應預留1 m左右寬度的工作通道,并沿著工作通道適用水泥、磚塊,砌筑飼槽,飼槽的底部設計為帶弧度的“U”字形,方便肉羊進食,飼槽深20 cm左右,寬度30 cm左右,內高30 cm左右,槽檐的外高應相對更高,設計為40 cm左右[11]。飼槽內檐需要設置欄桿,高度、間距分別保持在80和20 cm左右,用以安全地隔開工作通道和羊舍。棚舍的下方建造沼氣池,容積10 m3,足以滿足實際需要。
在肉羊種養循環養殖過程中,沼氣的生產與利用起著紐帶的作用。一是能夠將肉羊的糞便和其他有機物進行無害化的分解,避免其長期暴露在空氣中或擴散至周圍環境,造成生態污染和破壞[12]。二是可以通過分解糞便等有機物產生沼氣,供生活、生產使用,這樣既能夠用于生火,又可以用于發電,有助于降低肉羊養殖過程中的生活、生產成本,間接增加種養收益。
但在羊糞沼氣制作過程中需要注意安全問題,相關的技術和建設措施要規范,如在建造沼氣池時,要選擇合適的位置、材料和設計,避免池壁塌方、池內漏水、池蓋沖開等事故。在投入生產使用前,還需要進行質量和安全檢驗,確認無誤之后,才能正式用于生產,以免在后續的種養過程中發生安全問題。
在進出料、攪拌、清理沼氣池時,要先關閉氣閥,排除池內殘留的沼氣,通風換氣,確保池內有充足的新鮮空氣。應使用安全的照明工具,如電筒或鏡子,切勿使用明火或煤油燈等。避免投入有毒、有害的物質,如農藥、重金屬等,以免影響沼氣細菌的活性,降低沼氣產量,或產生有毒氣體,危害人畜健康。
不論是未用于沼氣制作的羊糞,還是經過沼氣制作發酵之后剩余的沼液、殘渣,都可以用來制作肥料,進一步減少環境污染,為農業生產提供優質的廢料,最終達到種養循環的效果。羊糞肥的施用可以顯著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其能夠通過增加土壤有機質和營養元素含量,如氮、磷、鉀等,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進一步促進土壤微生物活動,為農業生產創造良好的土壤環境。而且羊糞肥中含有多種有益菌群,這些微生物可以增強植物的免疫力,抑制土傳病菌和病害的發生,從而降低農業生產中的病蟲害風險。
針對未用于沼氣制作的羊糞,可以加入專門用于制作肥料的輔料,以調節羊糞的水分、透氣性,促進羊糞發酵。發酵腐熟之后,便可用于農業生產。經過沼氣制作發酵之后剩余的沼液、殘渣可以直接作為有機肥用于農業生產,其能夠完全替代化學肥料,對環境無污染、破壞,可以有效提高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結構[13]。這不僅解決了羊糞污染的問題,還可以節約肥料成本,如非特殊情況不必再另購肥料,一舉多得、效益顯著。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保證肉羊養殖和農作物種植的適配性,使兩者能夠很好地結合起來,以種帶養、以養促種。
在推廣、應用種養循環技術的同時,需要抓好肉羊養殖方面的工作。首先,加強肉羊養殖管理,在養殖過程中結合肉羊的生長階段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針對種羊的管理,要根據公羊與母羊在繁殖過程中的不同需求,采用科學的喂養管理手段等,不斷增強繁殖效果。針對妊娠母羊,要加強營養供給,同時要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微量元素,避免母羊出現難產的情況。針對羔羊,要做好細致的管理工作,從而全面提高肉羊羊群的生活質量,為其規模化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其次,需要合理、安全地進行肉羊催肥,根據肉羊實際生長的情況,合理配制飼料,在肉羊生長的關鍵時期,投入更多高能量的飼料,促進其快速成長。最后,要科學落實疫病防治工作,根據羔羊痢疾、羊口瘡、胸膜肺炎、傳染性結膜炎、羊快疫、羊痘病等肉羊常見病,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嚴格的預防措施、規范的診治流程,保證肉羊的健康生長,更好地發揮出種養循環的技術優勢。
與傳統的肉羊養殖模式相比,種養循環模式具有突出的優勢,能夠解決傳統肉羊養殖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弊端,在改善自然生態環境、提升羊肉品質的同時,通過以種帶養、以養促種的模式機制,從多方面達到增收的效果。因此,在肉羊養殖實踐中,應根據地方實際情況,加強對肉羊種養循環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充分發揮出種養循環模式的技術優勢,促進農業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