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平,李 勁,夏永祺
(1.甘肅省臨潭縣長川鄉畜牧獸醫站,甘肅臨潭 747500;2.甘肅省臨潭縣流順畜牧獸醫站,甘肅臨潭 747512;3.甘肅省臨潭縣畜牧工作站,甘肅臨潭 747500)
牦牛是生活在高海拔地區的哺乳動物,四肢短而粗健,毛色以黑褐色為主,是青藏高原及毗鄰地區的特種家畜(馮秋菊等,2015)。牦牛由于食性廣,加之長期生活在高寒地區,適應了高原缺氧的生態環境。但高寒地區的牧草季節性很強,傳統飼養方式難以滿足牦牛生長發育所需的能量和營養水平。因此,在飼養管理環節要及時補充飼料,提高牦牛的生長性能和飼養經濟效益(郝力壯等,2020)。其中,大麥DDGS是以大麥為原料發酵制取乙醇的副產物,在大麥的淀粉轉化為乙醇和二氧化碳后,其他營養物質則留在酒糟中,如蛋白質、脂肪和纖維素等。因此,與一般的青綠飼料相比,大麥DDGS的能量和營養水平較高,是一種優勢的飼料原料(蔡春等,2016)。蔡博文和石佳弋(2021)在試驗中發現,10%大麥DDGS等量替代青貯玉米能顯著提高肉牛平均日增重和胴體重,顯著降低料重比。劉海隆等(2015)以五指山豬為試驗對象,在基礎日糧中添加不同水平的DDGS,結果發現,22%DDGS水平的飼料對五指山豬的生長性能無負面影響,且能降低飼料成本。郭俊剛等(2014)利用高水平DDGS+酶制劑的方式分析對肉雞生長性能、免疫器官指數及養分利用率的影響,結果發現,高水平DDGS會影響肉雞對飼料的消化吸收率,但高水平DDGS+木聚糖酶、甘露聚糖酶和復合酶能顯著提高肉雞平均日采食量,降低料重比。雖然DDGS飼料已經被廣泛用于畜牧養殖中,并且具有良好的促生長作用,但關于大麥DDGS應用于牦牛養殖中的研究較少。本試驗旨在研究日糧添加大麥DDGS對牦牛生長性能、血清生化指標及屠宰性能的影響,從而為牦牛養殖提供參考和借鑒。
1.1 一般材料 本試驗使用的大麥DDGS購自某飼料原料有限公司。試驗在甘肅省臨潭縣長川鄉進行,長川鄉平均海拔2917 m,全年無霜期56 d,年平均氣溫 4℃,年均降雨量 502 mm,屬高原大陸性氣候,適合牦牛生長。
1.2 試驗方法 試驗將同批次、初始體重相近的60頭牦牛隨機分為2組,每組30頭,2組牦牛采用相同的飼養管理模式。其中,對照組牦牛飼喂全株青貯玉米-小麥秸稈型基礎日糧,試驗組牦牛在飼喂基礎日糧中利用大麥DDGS等量替代小麥秸稈,試驗為期60 d。基礎日糧組成及營養水平見表1。

表1 基礎日糧組成及營養水平
1.3 指標測定
1.3.1 生長性能 空腹測量各組牦牛初重和60 d末重,計算出平均日增重;根據飼料總量和剩料量計算平均日采食量;根據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計算料重比。
1.3.2 血清生化指標 試驗第60天早晨空腹靜脈采血,經血清分離后,用動物生化分析儀檢測各組牦牛血清中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谷草轉氨酶含量。
1.3.3 屠宰性能 各組隨機選取1只牦牛進行屠宰,屠宰前禁食12 h,稱取牦牛宰前活重;經屠宰放血,去毛皮、內臟、頭和蹄后,稱取胴體重;根據宰前活重和胴體重,計算出屠宰率;將胴體除去骨胳后,分別稱取凈肉重和骨重,并計算凈肉率和肉骨比;以倒數第一、二胸椎之間背腰最長肌的橫斷面面積作為眼肌面積。
1.4 統計分析 采用Excel 2007軟件對數據進行預處理,通過SAS 8.2進行顯著性分析,結果以“平均值 ± 標準差”表示,P<0.05表示組間差異顯著。
2.1 日糧添加大麥DDGS對牦牛生長性能的影響 由表2可知,2組牦牛初重無顯著差異(P>0.05),試驗為期 60 d,試驗組牦牛末重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2組牦牛的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無顯著差異(P>0.05),但試驗組牦牛的這2項數值較高;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牦牛料重比顯著降低(P<0.05)。

表2 日糧添加大麥DDGS對牦牛生長性能的影響
2.2 日糧添加大麥DDGS對牦牛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 由表3可知,2組牦牛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谷草轉氨酶含量無顯著差異(P>0.05);試驗組牦牛血清中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牦牛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顯著高于試驗組(P<0.05)。

表3 日糧添加大麥DDGS對牦牛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
2.3 日糧添加大麥DDGS對牦牛屠宰性能的影響 由表4可知,2組牦牛的屠宰率、骨重、肉骨比、眼肌面積無顯著差異(P>0.05),但試驗組牦牛的這4項數值較高;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牦牛的宰前活重、胴體重、凈肉重顯著提高(P< 0.05)。

表4 日糧添加大麥DDGS對牦牛屠宰性能的影響
大麥DDGS是一種含可溶物的干燥酒糟,其富含較高的纖維素和能量,是谷物發酵生產酒精的副產品之一。因為大麥DDGS的蛋白質含量豐富,且價格低廉,如今已被廣泛應用到養牛、養豬、養羊產業中。在本試驗中,利用大麥DDGS等量替代基礎日糧中的小麥秸稈,以充當牦牛的蛋白質和能量來源。王繼強(2016)在生長育肥豬試驗中發現,DDGS水平對0~82 d階段生長育肥豬平均日增重無負面影響,而隨著DDGS水平的不斷提高,生長育肥豬的胴體產量和熱胴體重顯著降低,說明單胃動物對日糧中DDGS水平存在一定的耐受度。田光洪等(2019)分析不同DDGS水平對肉雞生長性能的影響,結果發現,基礎日糧中15% DDGS+復合酶制劑的組合對肉雞生長性能無負面影響,可用于替代肉雞日糧中玉米和豆粕原料。在反芻動物試驗方面,姚麗欣(2012)分析了不同DDGS水平對育成肉牛生產性能和胴體品質的影響,結果發現,基礎日糧中25% DDGS顯著提高了育成肉牛的平均日增重,但隨著DDGS水平的不斷提高,育成肉牛的生產性能和胴體品質無顯著差異。在本試驗中,利用大麥DDGS等量替代基礎日糧中的小麥秸稈(15% DDGS水平),顯著提高了牦牛末重,顯著降低了牦牛料重比。雖然兩組牦牛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無顯著差異,但試驗組牦牛的這兩項數值較高,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在血清生化指標中,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谷草轉氨酶等指標能反映牦牛機體的生理功能或免疫作用(圈華和李莉,2011)。其中,血清中蛋白情況與牦牛機體免疫力相關,正常情況下,血清蛋白濃度越高,牦牛機體免疫力更強。在本試驗中,試驗組牦牛血清中總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顯著提高,說明基礎日糧添加15%大麥DDGS能顯著增強牦牛機體免疫力。甘油三酯與牦牛脂血問題息息相關,過高可能是由營養過剩等原因引起的,牦牛攝入的營養并未被充分吸收,加速形成高血脂,使得血液變得更加黏稠,影響機體新陳代謝。在本試驗中,試驗組牦牛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顯著降低,說明基礎日糧中15%大麥DDGS并未超過牦牛耐受度,不會出現營養過剩的問題。
屠宰性能指標往往與牦牛飼養經濟效益直接掛鉤。馬文杰等(2022)研究發現,15%水平的玉米DDGS能顯著提高肉羊胴體重、屠宰率、凈肉重,達到提高飼養經濟效益的作用。在本試驗中,試驗組牦牛的宰前活重、胴體重、凈肉重顯著提高。這一結果與前人保持較高一致性,說明在基礎日糧添加適當水平的大麥DDGS能提高牦牛產肉量,提高肉品質,屠宰后能產生更多的經濟效益。
利用大麥DDGS等量替代基礎日糧中的小麥秸稈能提高牦牛生長性能,改善牦牛血清生化指標和屠宰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