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平
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闡釋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全面依法治國的豐富內涵,為新時代新征程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推進人大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來,蘇州市各級人大圍繞市委“全力打造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蘇州樣板”的部署要求,不斷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積極發展和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一是完善制度化保障機制。依據新修改的地方組織法,有序推動市人代會、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議事規則以及相關配套制度的修改工作,使履職過程和結果充分體現人民意愿和利益。張家港市制定修訂了65項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度,常熟市、吳江區出臺人大常委會黨組工作規則并修訂討論決定重大事項的規定,太倉市建立“人大代表網格化履職”工作機制,姑蘇區作出開展“社情民意聯系日”的決議,細化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制度措施。二是拓展常態化實現路徑。新一屆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直接聯系來自基層一線的市人大代表近200人次,邀請代表列席常委會會議、參加視察調研和執法檢查等130余人次。在立法、監督工作中,廣泛聽取吸收人民群眾意見建議,常委會安排民生方面的議題超過50%。28個基層立法聯系點有效發揮“立法直通車”作用,從立法規劃、立法計劃確立,到法規草案調研、起草、審議乃至法規實施,各聯系點都全程參與。昆山市的“全國人大法工委基層立法聯系點”,累計參與30多部法律草案征詢,報送建議1600余條,其中約160條被國家立法采納。三是構筑規范化參與平臺。依托全市1021個人大代表之家(工作站)以及配套的網絡平臺,推動代表之家提檔升級,促進各級人大代表進家進站進點,為代表履職搭建了立足基層、貼近群眾、覆蓋城鄉的重要平臺。市人大常委會首批8家“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基地”和“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蘇州樣板‘民生·民聲’工作站”授牌,拓展人民群眾表達意見、參與基層治理的途徑。太倉市組建6個代表專業小組提升履職質量,昆山市創新開展“代表之約”活動,相城區深化“代表進網格”工作,姑蘇區推出“一二三四五”代表網格工作法,吳中區建立開發區人大代表聯席會議制度、虎丘區推進功能片區人大工作創新,把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理念落實到具體的工作中。四是建立完善的民生需求落實機制。市十七屆人大一次會議首次開展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工作,確定33項實事項目交政府組織實施,推動政府民生實事項目從“為民做主”向“由民作主”轉變。太倉市人大積極推進民生項目與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相貫通,“醫保e路通”項目開通了滬太兩地異地就醫和自主轉診醫保實時劃卡結算服務功能。
蘇州市委人大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打造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蘇州樣板”的目標定位,全市各級人大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到人大各項工作中,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與時俱進,扎實工作,加強基層指導,不斷豐富全過程人民民主在蘇州的生動實踐。緊緊抓住提高人大工作質效這一關鍵,在服務大局上更加精準,在厲行法治上更加用勁,在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上更加有力,讓每一項人大工作都做到改革緊要處、群眾關切處,讓民主法治建設成果成為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果。
一、切實提高立法質量,讓地方立法更加精準管用。“發展要高質量,立法也要高質量。”緊扣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堅持小切口、有特色,可操作、真管用,推動不斷打造更多地方立法精品。進一步健全“四位一體”立法體制機制,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提出的立法要求,在立法的針對性、適用性、可操作性上深下功夫,更好發揮地方性法規的引領推動作用。立法過程始終尊重人民主體地位,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地方立法全過程,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地方性法規成效的最高標準,做到民之所盼、立法所向,著力通過立法補齊影響民生的短板,讓人民群眾享受立法帶來的制度紅利。
二、切實增強監督力度,使監督工作更加剛性有力。把人民群眾的關切作為著力點,緊緊圍繞中心和大局開展監督工作。始終恪守人大監督的政治定位、法律定位,緊緊圍繞重點難點問題開展監督。尤其是剛性監督手段,從一次性監督向連續性監督轉變,從注重監督過程向過程與結果雙注重轉變,用“真、實、效”人大監督推動解決發展中的突出問題。緊緊圍繞醫療衛生、教育、就業、社會保障、生態環保、收入分配、公共安全等社會熱點,群眾普遍關心急難愁盼問題開展監督。重點開展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公交優先戰略實施、房屋質量監管、“雙減”、托育、民生實事項目、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養老詐騙、電信網絡詐騙等社會熱點議題的監督,確保達到監督一點、輻射全面的效果。
三、依法履職行權,使決定和任免工作更加科學有效。堅持抓大事議大事定大事,積極圍繞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性長遠性問題和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重難點問題,常態化行使好重大事項決定權。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和人大依法選舉任免相統一,嚴格任前法律知識考試、擬任職報告、頒發任命書、憲法宣誓等程序,實施常委會任命人員向常委會報告履職情況,不斷提高選舉任免質效。
四、發揮代表作用,使代表工作更加充滿活力。全市近萬名各級人大代表和街道議政代表是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推動者和實踐者。切實加強代表聯系群眾“家站點”“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示范基地”和代表履職網絡平臺制度建設,打造各級各類“代表聯系群眾工作站”,規范代表聯系群眾的方式,拓展代表與選民聯系溝通渠道。普遍推行代表向原選區選民(選舉單位)述職制度,讓選民(選舉單位)充分了解代表的履職情況,自覺接受選民監督;要建立代表履職考核制度,切實增強代表的責任意識和群眾意識,提高代表履職質量。注重加強代表建議督辦工作,完善代表意見建議辦理機制,提高問題解決率。
五、自覺從嚴要求,使履職能力更加扎實過硬。加強人大自身建設是新時代人大工作永恒的主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要努力建成“四個機關”,我們將主動對標、知重負重,以組織制度、履職能力、紀律作風為重點,不斷提升依法履職能力和水平。加強數字人大、智慧人大建設,提高人大工作現代化、專業化、智能化水平。加強各級人大上下聯動,加強鎮、街道人大工作和建設,推動中央、省委、市委有關文件精神全面落實,進一步夯實基層基礎,增強整體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