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齊 文
2022年9月15日,受臺風“梅花”影響,省氣象臺接連發布大風、暴雨預警。家住聊城市現代大廈小區的市民張曉沒有像往年那樣焦慮,因為她家樓頂的廣告招牌已依法拆除,風雨再大,也不用擔心脫落倒塌等安全問題了……
讓她放心的原因就是同年1月1日開始施行的《聊城市戶外廣告設施和招牌設置管理條例》。條例實施后,聊城市開展了百日攻堅整治提升行動,先后依法拆除12642處廣告招牌,消除了安全隱患,擦亮了城市“天際線”。
近年來,聊城市人大常委會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法治理念,順應人民群眾對城市管理的美好期待,先后制定《聊城市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聊城市戶外廣告設施和招牌設置管理條例》等一批有特色、真管用的地方性法規,讓群眾得到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在條例制定過程中,聊城市人大常委會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從立項論證到草案起草、從提交審議到修改完善,無不廣泛傾聽民聲、匯聚民智,努力讓每一部法規滿載民意。例如,制定《聊城市戶外廣告設施和招牌設置管理條例》時,在經實地考察、專家論證、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同時吸收北京、濟南、泰安等地的實踐經驗后,將“不得在建(構)筑物(含裙樓)頂部設置招牌,在墻體設置的不得超出建(構)筑物(含裙樓)頂部”等條款寫入法規中。

2020年3月,聊城市人大常委會、市城管局、市司法局聯合錄制《地方立法在線》節目,解讀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
徒法不足以自行。每部法規出臺后,聊城市人大常委會都會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宣講活動,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努力使法規深入人心、落到實處。例如,《聊城市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施行后,在常委會持續監督下,相關部門嚴格落實條例要求,通過疏堵結合、規劃便民攤點等方式,有效治理了占道經營這一擾民問題。
“我向城市管理局遞交申請書后,當天就選定了經營地點,并且免費領到藍色遮陽傘、工裝等,第二天就開業了。開業兩個月來,每月收入平均有四千元……”便民攤點經營者高立山高興地對記者說。據悉,在聊城市城區街頭,目前已有130多個這樣的便民服務攤點。
良法善治不僅妥善處理了規范秩序與改善民生的關系,讓煙火氣與文明風并存,更用實際行動踐行了立法為民的初心,真正讓城市變成溫暖宜居的家。
“下一步,聊城市人大常委會將繼續加大對已出臺法規落實的檢查力度,通過聽取審議專項工作報告,開展執法檢查、專題詢問、工作評議等多種形式,督促政府及相關部門認真貫徹條例,確保將條例各項規定落實到位,讓百姓的生活更幸福。”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孟憲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