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23期
市場是鑄就鐵軍的“大熔爐”
大港油田 李 淇
貴刊2022年第23 期封面故事《市場:不相信眼淚 相信中原鐵軍——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十年發展紀實》,對中國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10年的發展成就進行了全景式回顧。筆者在欽佩一支有光榮歷史的石油工程技術服務隊伍實現“蝶變”的同時,也產生這樣的疑問:與許多油服企業改革重組后四平八穩、默默無聞不同,中原工程為啥能夠持續保持奮進姿態、業績卓著,成為中國陸上鉆井第一品牌和鐵軍隊伍?細細品來,感覺還是“市場”二字在發揮激勵作用。
市場是推動科技進步的“永動機”。成熟技術、高精尖技術,是闖市場的利器,也是打開市場大門的通行證。中原工程堅持市場走到哪里科研攻關就跟進到哪里,極大推動了市場拓展,正印證了這個道理。科研工作不能關起門來搞,要善于借用市場這個推動力,堅持適應市場需求提升技術能力,才能做到無堅不摧、無往而不勝。
市場是檢驗發展模式成敗的“大擂臺”。單純依靠隊伍規模擴張、堆工作量來拉動增長,有時甚至是虧本賺吆喝,這樣的增長不可持續;而要像中原工程一樣,通過管理方式的變革優化市場,有計劃地向接續工作量足、利潤率高的市場優化調整鉆機量,才可能實現低投入高產出,做到內涵式、可持續發展。要以市場為風向標,不斷優化調整市場,才能提高市場競爭力,推動企業不斷做大做強。

2022年第22期
讓給力的“三力”持續發力
遼寧銷售 鄣著韌
讀了貴刊2022年第22 期關于成品油銷售企業黨建工作融入中心任務的報道《提升“三力”建強堡壘》,筆者感到,中國石化湖南石油高速分公司通過提升“三力”,實現成品油和非油品業績大幅躍升的探索與實踐,既讓分公司自身得到了創新發展,也為其他成品油銷售企業用高質量黨建領跑經營業績和基礎管理水平提供了很好的“范本”。那就讓給力的“三力”持續發力,助力更多企業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創造出更輝煌的經營業績,讓黨建與經營共進。
湖南石油高速分公司提升的“三力”,分別是領導引領力、制度執行力、員工素質力。這“三力”本身無更多新意,關鍵在于這家分公司把提升“三力”與弘揚石油石化行業的優良傳統“三基”工作緊密融合起來,與經營創效工作緊密結合起來。通過提升“三力”,做到了基層班子強起來、基礎工作實起來、人才隊伍強起來。基層班子強了,引領力、凝聚力、帶動力必然得到強化,為提升經營業績奠定了良好的思想組織基礎;基礎工作扎實了,員工崗位職責明晰了,為做好經營銷售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托;人才隊伍強了,行家里手多了,整體的戰斗力隨之提高,為促進經營業績提升提供了強大的人才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湖南石油高速分公司聚焦的“三力”提升,是抓在了關鍵處、提在了點子上、贏在了融合上,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借鑒性。
本欄目信箱:zgsysh@21cn.com(請注明投稿)
《哈特能源》
油價暴跌,美國啟動SPR回購計劃
2022年12月16日刊

當地時間2022年12月16日,美國能源情報署(EIA)宣布,截至2022年12月9日的一周內,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SPR)中有470 萬桶原油流出。美國已開始啟動國家戰略油儲回購計劃,首批將購買300 萬桶原油。專業人士表示,雖然300 萬桶與2022年迄今為止釋放的2.11 億桶相比有很大差距,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可能是拜登政府打算在油價持續跌破每桶70 美元時繼續補充石油的證據。2022年12月初,美國政府表示其正在停止國會授權的所有戰略油儲的銷售,以便為補充讓路。
(于 洋)
《亞洲油氣》
2022年全球煤炭消耗量或首次突破80億噸
2022年12月15日刊
俄烏沖突爆發后,天然氣價格走高,隨后出現供應中斷的問題,導致一些國家2022年開始轉而使用價格相對便宜的煤炭。國際能源署關于煤炭的年度報告預計,2022年全球煤炭使用量增長1.2%,首次突破單年80 億噸的數字。這也是先前在2013年創下的最高紀錄。這樣的煤炭消耗量將維持到2025年。因為成熟市場使用量的減少,被亞洲新興經濟體持續強勁的煤炭需求抵消。印度和印度尼西亞這幾大產煤國,2022年的煤炭產量創出新高。
(于 洋)
《油價網》
洲際交易所或因氣價上限措施而撤出歐盟天然氣市場
2022年12月15日刊

據路透社報道,洲際交易所(ICE)警告稱,如果布魯塞爾同意天然氣限價計劃,其將考慮將天然氣交易中心撤出歐盟。此前幾個月,歐盟各國對于該措施是否有利于遏制能源價格飆升和通脹問題上一直存在分歧。ICE 在與路透社的一份聲明中表示,天然氣上限達成一致將讓客戶沒有時間適應,也沒有時間讓市場運營商測試系統的彈性和風險管理系統運行。“作為市場運營商,如果各方同意這一機制,我們有責任考慮所有選擇的可能,包括在荷蘭建立一個有效市場是否仍然可行。” ICE 說。
(于 洋)
世界油氣
歐盟首條氫氣管道將連接葡西法三國
2022年12月17日刊

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國的領導人公布了將為歐洲提供氫氣的H2Med 能源互聯項目,其前身是BarMar,并將于2030年投入使用,成為連接伊比利亞半島和歐洲其他地區的第一條綠氫輸送走廊。此次領導人會晤,是對三國2022年10月在布魯塞爾所做承諾的回應。三國領導人同意共同努力,興建一條跨國氫氣管道。根據H2Med 項目的初步技術規格,葡萄牙Celorico 和西班牙Zamora 之間的部分將長248 公里,預計成本為3.5 億歐元(3.695 億美元)。預計455 公里的巴塞羅那至馬賽段連接費用,高達25 億歐元。
(于 洋)
《E+P》
英國海上風電投資面臨風險:暴利稅
2022年12月18日刊
由于成本飆升和財政部征收暴利稅,投資新的海上風力發電場面臨風險。該稅收對每兆瓦時超過75 英鎊電征收45%的稅,反對開發商以靈活的更高價格出售電力,消解了盡快建造風力發電場的動力。海上風電發展可減輕英國對進口化石燃料的依賴。為了保障正常投資,行業管理者要求對暴利稅和支持新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的合同進行改革,其中一項要求是將75 英鎊的暴利稅起征點與通貨膨脹掛鉤,在實施的五年內可以不斷提升。
(于 洋)



2023年經濟回歸常態發展
隨著“通信行程卡”服務成為歷史,今年我國將著力提振經濟。通過增加消費和放松對私營部門的監管,來拯救受新冠疫情影響的經濟。穩定經濟增長是2023年的重要任務。
供圖/視覺中國 ICphoto

供圖/視覺中國
我國建成亞洲最大海上石油生產平臺
記者從中國海油獲悉,該公司旗下恩平15-1油田群首期項目2022年12月7日建成投產。油田群建有亞洲最大海上石油生產平臺、我國首套海上二氧化碳封存裝置等。恩平15-1 油田群位于我國珠江口盆地,所在海域平均水深90 米。油田群包括4 個新油田,計劃投產生產井48 口。全面投產后,油田群高峰日產石油近5000 噸,將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力。
美能源部宣布核聚變實驗取得重大突破
突破
美國能源部2022年12月13日在一份聲明中說,科研人員在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國家點燃實驗設施”進行了歷史上首次可控核聚變實驗,意味著核聚變實驗中產生的能量多于用于驅動核聚變的激光能量。這一實驗將為推動清潔能源發展提供寶貴見解,有助于實現零碳經濟目標。與其他核反應不同,核聚變不會產生放射性廢物。
歐盟碳關稅協議達成,2023年起實施
實施
當地時間2022年12月13日,歐洲理事會和歐洲議會于當天達成一項臨時協議,確定歐盟碳關稅將于2023年10月起試運行,較此前確定的實施時間推遲了10 個月。屆時,歐盟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征收二氧化碳關稅的經濟體。該法規將最先適用于水泥、鋼鐵、鋁、化肥、電力和氫氣等。
焦點
我國實現生物航煤綠色國際貨運首飛
首飛
近日,中國首個使用可持續航空燃料的商業貨運航班完成首飛。該航班使用的是中國石化鎮海煉化生產的生物航煤。這是我國航空物流綠色發展上的重要實踐與突破,為航空物流業深入推廣可持續航空燃料應用奠定了基礎。生物航煤屬于可持續航空燃料,是以可再生資源為原料生產的航空煤油,與傳統石油基航空煤油相比,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最高可減排50%以上。

中國石油海外自營加油站首家汽車穿梭餐廳開業
開業
2022年12月7日,由中國石油國際事業(哈薩克斯坦)有限公司投資運營的SINOOIL 公司阿拉木圖分公司2 號加油站汽車穿梭餐廳正式開業。這是該公司與美資餐飲運營商里海國際餐飲公司在哈國聯手合作的第一店,也是中國石油海外自營加油站首家開業的汽車穿梭餐廳,旨在探索打造海外加油站跨界合作的新樣板。

國內規模最大液化天然氣儲備基地管道氣正式外輸
外輸

2022年12月16日,隨著一聲“開閥”指令,中國海油鹽城“綠能港”管道氣開啟輸送供氣系統,標志著國內規模最大液化天然氣儲備基地正式進入穩定、持續的管道氣態對外供應階段,每年可供氣超過26 億立方米。中國海油表示,這將進一步保障蘇皖地區能源供應,對華東地區天然氣供應渠道多元化以及天然氣儲備調峰保供具有重要意義。
本刊速遞
中國海洋油氣勘探開發取得重大突破
2022年12月10日,第二屆中國海洋能源發展論壇暨《中國海洋能源發展報告2022》發布會以線上形式召開。
《報告》預計,2022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費中,煤炭、石油的占比均增加0.3個百分點,天然氣占比下降0.6 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占比基本持平,全球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低速增長至349 億噸。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占比略有回升,石油、天然氣占比小幅下降,非化石能源占比則從2021年的16.6%提高至17.2%。
雖然國內整體能源消費因疫情、價格等因素增速放緩,原油、天然氣需求出現小幅回落,但我國油氣生產保持良好勢頭,原油、天然氣對外依存度有望下降。《報告》預計2022年我國原油產量達到2.05 億噸,天然氣產量2211 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5%。
2022年,受油氣價格大幅攀升的帶動,全球海洋油氣投資大幅增長。《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海洋油氣勘探開發投資有望達到1672.8 億美元,同比增長21.3%,占油氣總投資的33.2%。其中,深水、超深水投資顯著增長。分區域來看,亞洲和中東是投資最高的區域。中國的表現十分亮眼。2022年全球海上鉆井工作量中,近40%來自中國海域。
2022年,是中國海洋油氣勘探開發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報告》稱,2022年,中國海洋油氣獲得勘探新發現7 個,成功評價寶島21-1等20個含油氣構造。2022年,預計中國海洋石油產量達5862 萬噸,同比增長6.9%,增產量占全國石油增產量的一半以上。渤海和南海東部是海洋石油上產的主要區域;海洋天然氣產量達216 億立方米,同比增長8.6%,約占全國天然氣產量增量的13%。
(文/陸曉如)
我國新材料產業正處于重要的窗口期
2022年12月14日,“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科技高端論壇在京召開。本次論壇深入研判新材料發展的關鍵核心挑戰,聚焦全產業鏈一體化戰略,為我國新材料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提供理論指引和經驗借鑒。
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主任譚天偉在致辭中表示,我國新材料產業正處于重要的窗口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在當前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著力推動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對于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對于我國化工新材料產業的發展,中國石油集團董事長戴厚良建議,加強科學統籌,加大頂層設計力度,在國家和行業層面統一組織部署,明確主攻方向和核心技術突破口,有效配置科技力量和創新資源,推動產業健康有序發展。骨干企業要發揮自身優勢,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努力建設原創技術策源地。“專精特新”企業要發揮靈活高效優勢,加快攻克各環節關鍵核心技術,練就“獨門絕技”。優化創新生態,推進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下游加工應用企業合作攻關,著力打造協同、高效、開放的化工新材料技術研發與應用體系;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鼓勵科研人員敢于挑戰技術難題、探索科學前沿,最大限度激發創新動力。
參加論壇的嘉賓圍繞聚烯烴彈性體、高端聚烯烴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碳材料等新領域關鍵核心材料和新能源重要應用領域,在工藝技術改進、前沿技術進展、綠色低碳轉型、產業重大關鍵問題等方面提出了許多獨到的見解和建議。
(文/陸曉如)
數字
1974 億立方米
國家統計局2022年12月15日發布能源生產情況月度報告。2022年11月,規模以上工業原煤、原油、天然氣和電力生產同比保持增長。1—11月,生產天然氣197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4%;生產原油18777萬噸,同比增長3.0%。
1000 億美元
2018年以來,中俄雙邊貿易額已連年超過1000億美元,在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傳統能源領域合作不斷深入的同時,氫能、儲能、可再生能源等新興領域合作逐步加強。中俄能源合作正邁上新臺階。
1000 萬噸
2022年12月16日15時40分,中國石油四川銷售公司綜合業務支撐平臺實時數據顯示:四川銷售2022年油氣銷售總量突破1000萬噸,標志著公司油氣銷量連續5年穩站千萬噸。